焊接作业的职业危害及防护
1 p( J1 {3 z9 l# `) D 加强焊接作业的职业卫生管理,减少和消除职业危害,预防和控制职业病,以保障焊接作业人员身体健康。 3 o% H) Y# Q6 G" l; C+ b8 V6 D
一、 焊接作业中的主要危害 ! \% n( D0 o7 J% m
焊接作业的主要职业危害有粉尘、有毒气体、电弧光辐射、高频电磁场、高温等,其中以电焊烟尘、有毒气体、电弧光辐射最为常见,危害也最广泛。
; B/ V" R: C7 }4 Z. z 1、 电焊烟尘 是金属及非金属物质在过热条件下产生的高温蒸气。烟尘颗粒小,极易吸入肺中。长期吸入会造成肺组织纤维性病变,即电焊工尘肺,且常伴随锰中毒、氟中毒和金属烟热等并发症。 : f6 l$ \6 B$ q. ?( e
2、 有毒气体 在焊接电弧所产生的高温和强紫外线作用下,焊接电弧周围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如臭氧、一氧化碳、氮氧化物、氟化氢等。
7 L$ t% M3 I# u- z7 x3 W8 P7 P& i (1) 臭氧:是一种无色、有特殊剌激性气味有害气体。它对呼吸道粘膜及肺有强烈的剌激作用。手工电弧焊产生的臭氧一般低于国家的卫生标准,但通风条件不好的条件下进行氩弧焊时,浓度相当高,长期吸入低浓度臭氧,可引发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硬化等疾病。
( ]; I* F% C5 ] b& j m (2) 一氧化碳:为无色、无味、无剌激性气体,主要来源于二氧化碳气体在电弧高温作用下分解产生的。所以,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作业时,一氧化碳浓度最高。它极易与人体中的血红蛋白相结合,而且极难分离,大量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结合,会使人体输送和利用氧的功能发生障碍,造成人体组织因缺氧而坏死。 , g6 E. @7 _! y& o' E! U/ B
(3) 氮氧化物:有剌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主要是二氧化氮,它为红褐色气体,有特殊臭味。当被人吸入后,会进入肺中与水起作用,形成硝酸及亚硝酸,对肺组织产生剧烈的剌激与腐蚀作用,引起肺水肿。
, ]% ~5 y# G8 A) a (4) 氟化气:无色的腐蚀性气体,毒性剧烈。可由呼吸系统和皮肤吸收,可引起支气管炎和肺炎,同时能对全身产生毒性作用。
& N m4 {' C ?* f 3、电弧光辐射 焊接产生的电弧光主要包括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线。其中紫外线主要损伤眼睛及裸露的皮肤,引起角膜结膜炎(电光性眼炎)和皮肤红斑症。眼部长期接触红外线照射,会造成红外线白内障。
3 `! K1 F! Y( o. n9 G; y. T 二、 电焊作业职业危害的防护
/ R( j6 {6 Y$ L5 _ 综上所述,电焊作业的职业危害种类多,危害大。因此,为了降低、控制和消除电焊作业的职业危害,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防治措施。 : B- |& B' n/ A; n: n
1、 提高焊接技术,改进焊接工艺和材料
8 ^0 Z6 V: t3 l* i5 b 通过提高焊接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使人与作业环境隔离,从根本上消除电焊作业对人体的危害;通过改进焊接工艺,减少封闭结构施工,对容器类产品采用单面焊,改善坡口设计等,以改善焊工的作业条件,减少电焊烟尘污染;同时改进焊条材料,选择无毒或低毒的电焊条,也是降低焊接危害的有效措施之一。 P- Z' b2 u! t: N# h6 x
2、 改善作业场所的通风状况
( F( l9 V& ^! X: n9 e0 O 通风方式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其中机械通风的除尘,排毒效果较好,因而在自然通风较差的场所,封闭或半封闭结构焊接时,必须有机械通风措施。值得注意的是,许多手工电弧焊场所,特别在夏天使用风扇直接吹散烟尘通风,这会造成烟尘弥漫整个车间,危害更大。
& e% V, |7 `" V2 D0 O 3、 加强个人防护 t( I( t, U. h1 O4 x- }' Z$ a
加强个人防护,可以有效的防止焊接时产生的有毒气体和粉尘的危害。焊接作业人员必须使用相应的防护眼镜、面罩、口罩、手套、防护服、绝缘鞋等,若在封闭或半封闭机构内工作时,还需佩戴使用送风面罩。 2 n7 a( V0 m! a, f2 ]) ?
4、 强化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及现场跟踪监测工作
, o7 R: z U! s) ~4 ` 对电焊作业人员应进行必要的职业安全卫生知识教育,提高其职业卫生意识,降低职业病发病率。同时,还应对焊接作业场所的尘毒危害进行定期监测,对作业人员定期进行体检,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预防和控制职业病。 1 N/ |5 N6 T+ j0 i+ N8 G(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