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泵浦是所有油压系统的〝心脏〞。因此在任何时候,当油压系统出现问题,往往大家都会把问题归咎于泵浦上。 # A8 B5 `+ x9 T0 f, O9 O
事实上,就泵浦损坏的原因而言,因为泵浦本身缺失所引起的现象是很少见到的。更正确地说,当泵浦的工作情况日渐恶化,便显示出在油压系统中,已经隐藏著其它问题的一种征候。
6 u) V/ W, M' L8 r1 |4 {" ` 泵浦损坏中百分之九十至九十五,可大致的归纳出下列几种原因:! R3 K+ p6 @3 Q# q! c
一、空气混入(Aeration)
' l- @) d' V# B# o 空气混入,系指一种气泡在系统之液压油中散开的现象。当油路系统中有被压缩的气泡面临泵浦出口压力时,便会发生这种破裂效应。而这种破裂效应会造成泵浦内部的压力侧板、耐磨侧板等靠近此破裂点的金属表面剥离现象,并导致该处产生极度高温。9 u5 _5 e0 B/ K& g0 d% G$ A
空气混入的现象,泵浦会产生霹雳啪啦的巨大噪音。集萃塑料机告诉你这种噪音的音调会随著压力升高而升高,过度的空气混入现象会导致液压油乳化(因空气中含有大量水气)。而且,更由于液压油中空气压缩现象,引起各部油压元件动作不顺畅等问题。* o: c, Y2 D1 C
导致空气混入泵浦中的可能途径为:
0 s" h/ ~$ p7 S- i f% }; Y1、不良的轴封。, T& I2 g; s/ y+ h1 l, H. N3 d
2、油箱至泵浦入口部分的接合处泄漏。$ Z! s4 a( G: r$ X4 y4 _9 o' ~2 l
3、油面太低或者返回油箱之回油管被安装在油面上,造成油箱内之液压油产生气泡,在尚未消除其气泡时即被泵浦再次吸入。) k7 f) v! m. d3 J6 u5 [" N P) Z
二、空蚀(Cavitation)
) p7 K8 {1 m3 m) S 空蚀,系指当压力减低到饱和蒸气压力之下时存在于液压油之流体中所发生的一种局部气化现象。更简单的说,当液压油没有完全充满应该占有的空间时,即为油路中有真空情况发生,便会引起这种空蚀现象。
1 M8 J( s3 M7 ~0 g2 q 空蚀所引起的噪音与空气混入现象所引起之噪音大致类似。( y& v% r5 n4 {8 S
造成空蚀现象的因素有:
, o$ \8 F# C( e1 E: @# I! [3 J, |: E( H1、泵浦与电动马达匹配问题,造成泵浦转速过高。
8 n2 M. `, I; i: m6 S, i4 \2、过长的泵浦吸入管路,或者为吸入口受限。
# A/ \- E/ j: ?3、液压油之黏度太高。
) M& E- J1 R' b! i7 f$ h& r9 z4、油箱上之排气口是否塞住。
- h- t- v# {3 h4 W5检查泵浦吸入口之过滤网。3 y2 k& _3 s G A# M3 [; A
三、污染(Contamination)% C! ^) @, v+ x# z2 j3 j& \0 O
存在于油压系统回路中的任何异物,对于油压元件及其回路的效率而言,都会有不良的影响。污染的异物有可能是固体、液体或是气体。大部分的异物污染,都会造成工件与工件紧密的余隙间引起摩擦运动,这将导致工件加速磨损及裂损。; R, |/ m9 S0 s$ _: C- R P
油路中的污染源大致可分为:
/ v+ O' c" ~. Q" Q3 w3 P9 O1、铸件油缸、油路块、油箱内部、管路接头等。
' N* F" Y) c- ?; i! F6 ~2油封或O-ring脆化断裂。 m1 R, L0 P, @7 j# t0 U$ J- p/ n
3、液压油长时间高温下变质,产生油污。
8 ^! `' p0 w: [2 M3 ^4、泵浦因空气混入或空蚀造成金属表面剥离物质。
3 p/ ` q w1 Z D& F Z& i3 C5 p四、过热(Excessive heat)
; f* h0 Y$ W1 Y# g* T9 s 过热,系因超过所规定之上限温度,而引起流体黏度改变的一种热现象。过热将造成液压油加速氧化及使液压油黏度恶化,且造成连锁反应,因此引起过热之真正根本原因必须加以排除,俾使有效的将此问题更正。
8 a! M- d4 p3 ?: z 导致过热因子为:: r% b" U) g4 U, z. {8 p0 @
1、过负荷运转、超压使用。! H& j, A6 O8 v5 {) h4 F- ]$ u$ Q
2、空气混入及空蚀现象造成。
B$ F# C4 E5 [' n3、油污染造成。2 f" \9 r6 v5 O% E; T) U! f
五、超压(Over-pressurization)4 f5 ~: X1 w/ {# s
超压系指操作压力大于泵浦所设计之压力。超压会使泵浦内部工件遭受到极大力量并引起内部工件提早损坏。* J! R) O5 |8 A
上述之原因都会留下它们特有损坏迹象。就辨认及了解这些迹象所带来得讯息相当重要的。根据这种方式,便可再另一个泵浦尚未损坏之前,将真正引起泵浦的损坏原因加以改正。1 ]: v. l0 O( a# a5 n. y4 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