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4385|回复: 13

Solidworks对多核CPU的真正支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21 16:4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现现在Solidworks的版本越来越高,电脑越来越慢,但CPU的使用率只有百分之50%,不禁想到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支持多核CPU。2 |! m6 ?  p, @0 {" \: ^0 Z
跟UG相比,UG只要新建一个环境变量就可以让所有的CPU一起运算,速度提升很明显,如果是四核,那简直快的一沓糊涂...
. U9 T4 L" z) }* K1 I希望Solidworks也能快点进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1 22: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意思是说SW同一版本装在双核和装在四核的电脑上运行速度是一样的吗?3 b) i2 l' Q* j7 g1 {  Z
发表于 2010-11-21 23: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好像很复杂,不过一般性的画图设计,我用起来还不是很慢
发表于 2010-11-22 08: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从08版开始就支持多核了,楼主不知道吗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2 20:3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水春 的帖子0 A) r/ g# I8 c0 p; {
/ |/ A3 b6 D. a  v5 W7 @) x; Z  a
只要这两款CPU的单核的运算能力一致,就差不多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2 20:34: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扫街 的帖子
' U: L9 g  L, E5 T$ b% L3 S
* C( ~* F/ l: d是对多核CPU的支持,但真正运算起来就不一样了。5 m6 v; X6 \1 `2 x
可以做个试验,做个比较复杂的动作,让电脑算半分钟,同时打开任务管理器,可以看到,双核CPU的使用率只有50%左右,四核CPU的使用率只有25%左右。
! l% x" j4 q+ }) P( B+ \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2 20:3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我们公司一个产品就有几十甚至上百兆,根据这个产品做个自动化设备,那内存动不动就4G,(我们8G内存),但用起来感觉很慢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2 20:40:10 | 显示全部楼层
SolidWorks部分功能是多线程的支持多核CPU和多CPU的支持,以下功能能有效利用双核CPU
1 O) L* A1 K: x; X/ TPhotoWorks
4 g% x# h4 _- O, l5 sSimulation
( P0 K/ l0 s3 w6 H) C: C" l文件转换
" m4 ?( W# F  P. l9 K  p& b" Y! T移除隐藏线9 i4 C( V$ ?9 ^5 v
对于SW的一般性操作只能用到CPU的一个内核或者一个CPU6 j% B+ S- d/ P. {2 a7 v: ]
所以,如果仅用一般性操作的话,单核频率更高的CPU比多核主频低的CPU更划算一些
5 A' X& r" i0 e- p3 Z考虑到多程序并发操作,建议客户配置频率高的双核CPU而不是频率低的三核或四核CPU。
1 w8 d; ^9 G. A  T+ l; L这也是为什么SW很忙,而CPU的占用率只有50%或25%的原因
* ]0 M& k6 k/ X. v0 ^% B另外Simulation在划分网格的时候,是串行的单线程操作,高主频CPU会有优势。; u6 D, @# ~6 w5 X/ n
以上内容,链接网址:http://bbs.3ddl.net/thread-67603-1-1.html
发表于 2010-11-23 07:46: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太了解,听听!                  
发表于 2010-11-23 23: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是这样,我用sw2009,2011都只能用单核,包括Simulation
% ^7 I/ _" ~" O' j! y* b$ W5 Z4 U(我的可是2只4核的cpu,12G内存),整机装配运行还是常死机。大家知道如何调用其他cpu?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8-18 02:52 , Processed in 0.068309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