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635|回复: 0

平面磨床的改造步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6 18:43: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改造方案的确定
! L7 x$ p  C( l2 K
    改造的可行性分析通过以后,就可以针对自动磨床床的现况确定改造方案,一般包括:3 B/ g  B1 ]1 M  A1 W- [
    1、机械修理与电气改造相结合$ `$ |7 E. r  j
    一般来说,需进行电气改造的机床,都需进行机械修理。要确定修理的要求、范围、内容;也要确定因电气改造而需进行机械结构改造的要求、内容;还要确定电气改造与机械修理、改造之间的交错时间要求。机械性能的完好是电气改造成功的基础。
$ I+ t" _! l& l* |
    2、先易后难、先局部后全局, v0 ?) y4 `& I# n' s! @
    确定改造步骤时,应把整个电气部分改造先分成若干个子系统进行,如输入部分、逻辑部分、输出部分、面板控制与强电部分等,待各系统基本成型后再互联完成全系统工作。这样可使改造工作减少遗漏和差错。在每个子系统工作中,应先做技术性较低的、工作量较大的工作,然后做技术性高的、要求精细的工作,使人的注意力能集中到关键地方。
7 m4 N+ u) ~8 j
    3、根据使用条件选择系统
5 @1 A. D# b, I* p$ A; U
    针对平面磨床,确定它的环境、温度、湿度、灰尘、电源、光线,甚至有否鼠害等外界使用条件,这对选择电气系统的防护性能、抗干扰性能、自冷却性能、空气过滤性能等可提供正确的依据,使改造后的电气系统有了可靠的使用保证。当然,电气系统的选择必须考虑成熟产品,性能合理、实用,有备件及维修支持,功能满足当前和今后若干年内的发展要求等。8 ?- _. g- B5 D$ x
    4、落实参与改造人员和责任" O0 ]( k: G! w* }
    改造是一个系统工程,人员配备十分重要。除了人员的素质条件外,根据项目的大小,合理地确定人数与分工是关键。人员太少不利于开展工作,人员太多也容易引起混乱。根据各个划分开的子系统,确定人员职责,有主有次,便于组织与协调。如果项目采用对外合作形式,更需在目标明确的前提下,界定分工,确定技术协调人。7 E- n9 B- v! t! Q: i& {5 o
    5、改造范围与周期的确定
' t' b; D7 J: k. a$ Z+ {
    有时数控机床电气系统改造,并不一定包含该机床全部电气系统,应根据科学的测定和分析决定其改造范围。停机改造的周期,根据各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考虑因素有生产紧张程度、人员技术水平、准备工作充分程度、新系统大小与复杂程度,甚至还包括天气情况等。切忌好大喜功,急于求成,匆忙上阵,但也要合理安排,防止拖拖拉拉。
4 K& d5 u0 ]/ Y+ b& c
二、改造的技术准备, w8 s% e+ _) V. X0 \' O
    改造前的技术准备充分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改造能否取得成功。技术准备包括:/ e, A2 U( p+ X# u& C% [. t4 s0 E
    1、机械部分准备
* W$ [6 Y' `8 }5 d
    为配合电气改造而需进行的机械大修改造的测量、计算、设计、绘图、零件制作等应先期完成。同时对停机后需拆、改、加工的部分等应事先规划完毕,提出明确要求,与整个改造工作衔接得当。2 b3 l5 R* L5 L: _* v
    2、新系统电气资料消化
; f) k# l% E: b
    新系统有许多新功能、新要求、新技术,因此改造前应熟悉技术资料,包括系统原理说明、线路图、PLC梯形图及文本、安装调试说明、使用手册、编程手册等。要有充裕的时间来对上述资料进行翻译(进口系统)、消化、整理、核对,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分明。4 u# c$ f5 _9 a' c3 K1 J2 P! j( O5 [
    3、新旧系统接口的转换设计. {1 h9 _; s+ R- K1 D6 P
    根据每台设备改造范围不同,需事先设计接口部分转换,若全部改造的,应设计机电转换接口、操作面板控制与配置、互联部分接点、参数测量点、维修位置等,要求操作与维修方便、合理,线路走向通顺、中小连接点少,强弱电干扰最小,备有适当裕量等。局部改造的,还需要考虑新旧系统的性能匹配、电压极性与大小变换、安装位置、数模转换等,必要时需自行制作转换接口。
/ E: Y+ D7 j$ z! @8 ]0 }) {
    4、操作、编程人员的技术培训
( B) d3 ~6 Z6 c7 `! V
    机床电气系统改造后,必然对操作、编程人员带来新的要求。因此提前对操作人员和编程人员进行新系统知识培训十分重要,否则将影响改造后的机床迅速投入生产。培训内容一般应包括新的操作面板配置、功能、指示含义;新系统的功能范围、使用方法及与旧系统的差别;维护保养要求;编程标准与自动化编程等等。重点是弄懂、弄通操作说明书和编程说明书。
7 v& z. T0 ~3 G3 V1 a/ ~5 W
    5、调试步骤与验收标准的确定
6 X* |7 c% m! g* a6 ]% a
    新的电气系统改造完以后,怎样进行调试以及确定合理的验收标准,也是技术准备工作的重要一环。调试工作涉及机械、液压、电气、控制、传感等,因此必须由项目负责人进行,其它人员配合。调试步骤可从简到繁,从小到大,从外到里进行,也可先局部后全局,先子系统后整系统进行。验收标准是对新系统的考核,制定时必须实事求是,过高或过低的标准都会对改造工作产生负面影响。标准一旦确定下来,不能轻易修改,因为它牵涉到整个改造工作的各个环节。5 V, m& I7 W4 x1 S5 E% S8 U
三、改造的实施
$ `+ r+ d" [8 z# L! M7 f9 _3 l7 I
    准备工作就绪后,即可进入改造的实施阶段。实施阶段内容按时间顺序分为:3 |7 U* s# ^  X% L% i3 y$ q
    1、原机床的全面保养  K& I% \: ~# `/ t" m/ F
    机床经长期使用后,会不同程度地在机械、液压、润滑、清洁等方面存在缺陷,所以首先要进行全面保养。其次,应对机床作一次改前的几何精度、尺寸精度测量,记录在案。这样既可对改造工作起指导参考作用,又可在改造结束时作对比分析用。
+ [1 m$ M* N/ A7 t" @
    2、保留的电气部分最佳化调整
$ p0 Z. F; o2 V9 t3 C% m% _; w1 T
    若对电气系统作局部改造,则应对保留电气部分进行保养和最佳化调整。如强电部分的零件更换,电机的保养,变压器的烘干绝缘,污染的清洁,通风冷却装置的清洗,伺服驱动装置的最佳化调整,老化电线电缆的更新,连接件的紧固等等。只有对保留的电气部分做好过细的最佳化调整工作,才能保证改造后的机床有较低的故障率。
+ e2 A6 y% W- d8 u. j" W* ^
    3、原系统拆除, V' P9 e! W4 }3 i; e* _
    原系统的拆除必须对照原图纸,仔细进行,及时在图纸上作出标记,防止遗漏或过拆(局部改造情况下)。在拆的过程中也会发现一些新系统设计中的欠缺之处,应及时补充与修正,拆下的系统及零件应分门别类,妥善保管,以备万一改造不成功或局部失败时恢复使用。还有一定使用价值的,可作其他机床备件用。切忌大手大脚,乱扔乱放。% {  T& A  h" C5 Q( O; W1 t
    4、合理安排新系统位置及布线
# @" `/ |) e: J$ l# ~6 f/ J
    根据新系统设计图纸,合理进行新系统配置,包括箱体固定、面板安放、线路走向和固定、调整元器件位置、密封及必要装饰等。连线工作必须分工明确,有人复查检验,以确保连线工艺规范、线径合适、正确无误、可靠美观。2 }9 e$ I. B$ i/ X" W* {
    5、调试
) m4 e  _# y8 s) e! l
    调试必须按事先确定的步骤和要求进行。调试人员应头脑冷静,随时记录,以便发现和解决问题。调试中首先试安全保护系统灵敏度,防止人身、设备事故发生。调试现场必须清理干净,无多余物品;各运动坐标拖板处于全行程中心位置;能空载试验的,先空载后加载;能模拟试验的,先模拟后实动;能手动的,先手动后自动。* C7 [( q; Z: O. L2 K) K
四、验收及后期工作5 K: V) F+ f- y: v. u
    验收工作应聘请有关的人员共同参加,并按已制定的验收标准进行。改造的后期工作也很重要,它有利于项目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使设备尽早投产。验收及后期工作包括:+ r. l& T; ]* L, J% {
    1、机床机械性能验收2 U1 ~6 Q" q8 Q. Y* W' W
    经过机械修理和改造以及全面保养,机床的各项机械性能应达到要求,几何精度应在规定的范围内。& v1 f6 y4 d3 i# d
    2、电气控制功能和控制精度验收# t" M8 w1 g; I5 Y" p. O: {! L! U
    电气控制的各项功能必须达到动作正常,灵敏可靠。控制精度应用系统本身的功能(如步进尺寸等)与标准计量器具(如激光干涉仪、坐标测量仪等)对照检查,达到精度范围之内。同时还应与改造前机床的各项功能和精度作出对比,获得量化的指标差。5 H6 j/ J2 J! q4 F' U. P7 M9 w
    3、试件磨削验收

4 l4 O# \$ P$ f2 c    可以参照国内外有关数控机床磨削试件标准,在有资格的操作工、编程人员配合下进行试磨削。试件磨削可验收机床刚度、切削力、噪声、运动轨迹、关联动作等,一般不宜采用产品零件作试件使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5-5 20:25 , Processed in 0.072801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