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5943|回复: 24

中国小企业的生死轮回,之一,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3 15:43: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50年来,中国(包括清国)一种试图走上工业化的道路,这种社会的转型不是发自国家、社会内部、人们内心的,而是一种被迫的行为,它不是以社会的进步、工业发展的必然性、社会需求的促进为推动力的。而是在外敌大举入侵的年代里被迫展开的,工业化的目的是为了国家的军事化,为了抵御外敌,而不是为了创造财富,并最终改善国民生活状态为目的的。所以这种时断时续的工业化进程既没有给中国带来工业化的思维,也没有带来人才的繁盛,没有一个完备的社会化工业体系,也没有一个长久的工业化目标。这种走一步看一步的方式一直持续到今天,外表看似‘大而全’的表征下,既不能玩大的,强有力东西,也不能玩精的,既没有效率,也没有世界水平的规模,当外敌再一次以‘经济形式’入侵的时候,大家依然束手无策,毫无抵抗能力。
8 O2 V: w+ Z2 x9 N5 F4 v( y& z
% {! E+ h1 O, u4 U& w# H 全世界的工业化,是一个时代,是一种思维,甚至你可以认为它是一种‘思潮’,是一种全球的影响力,它发自内部的创造能力,不是外部什么东西可以轻易将其打垮的,甚至不是强敌可以随便征服的。德国,两次毁于战火,两次重生,它生机勃勃的工业发展潜力不是谁可以阻挡的,外在条件仅仅是条件,你提供它条件,它也许可以走向和平,你抑制它的发展,终将导致战争。这是不以谁的意志为转移的。另外一个例子,就是日本,日本自从100多年以前‘脱亚入欧’以后,其工业思维是完全西方化的,其工业组织结构也完全是近代工业方式的,其发展到今天也是必然的结果。
1 y( k4 y( U7 a% F( M. U: P
5 m% }: ]& Y- {! `( m: D0 o; G 从国家统计数据看,我国的工资和薪水收入占国家总收入的比例是非常低的,其数据大家可以查到。而印度,这个数据是50%以上,米国是75%左右。过低的民众收入水平,严重抑制投资和消费,造成国内市场的萎缩,私人投资的低迷状态,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没有高质量的私人企业,为什么充斥大量的‘血汗工厂’,为什么有公司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债务关系,为什么没有创新,甚至没有创新的思维,为什么大家喜欢‘山寨’和盗版,仅仅将这些东西归根于‘国民劣根性’就有失偏颇,而仅仅谴责血汗工厂的老板也显得有失公允。所有这一切,只能归结于我们至今依然没有走人工业化的道路,我们的社会,社会结构,人们的思维,等等这些东西,依然停留在农业文明的时代,我们看一个东西,不是以工业社会的思维看,而是以一个农民的视角在看,这就不免使我们短视,我们认为一个产品无异于地里长出的庄稼,有没有现代文明的知识都可以种地,都可以有收获,不仅是这种靠天吃饭的思维,还有‘看邻居’的思维,种种这些短视的东西,都是制约我们走人现代工业文明的障碍。
' D- ]" d, [, i5 Q8 e6 z( g( V+ o; J8 @
  w4 |8 a7 J, m3 H$ a! W 工业的勃发,一定有一个从小到大的过程,各国都有这种类似的经历。英国,以近代蒸汽机作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在纺织、冶炼等领域首先展开,并且以大规模生产为中继而勃发,带动了整个世界的变革,把世界发展进程导入工业的快车道,继而带动德国、米国等后来者。你仔细看这些国家,其工业化,无不是从内部开始的,有一个从小到大的自然生长过程。' L3 s  B& i& @' _* e8 b  o
; \4 n3 o6 i) R2 m4 a2 w
  清国的工业化,是以引进为始发端的,并且是以高端引进为起点的,清国军舰的舰炮系统都是当年最新的科技成果,无论是炮管、液压系统,都非常先进,但这些当时世界最新的技术成果都没有最终流入民间,也没有被清国自己的机构加以改进,多年以后的战败也就不足为奇了。& m  R: R' h8 m5 n! J8 G: V1 \% P
% u8 k  u) ~4 N: \/ P" x
类似于英、德、米、日的工业进程里的一个共同点,就是伴随工业进程而来的大量中小型企业,特别是中小型设备制造生产企业,它们生机勃勃,有不断创新的能力,在一个阶段里甚至是引领时代发展的公司,国家通过扶植、帮助、提供打通海外市场等手段,促使这些公司和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使它们有长成参天大树的机会,而在另外一些国家,虽然不是极力扶持,但至少不是以限制和管制的态度出现的。
3 }8 D+ _0 n& f6 G. r+ D/ S( j% J' h- M  ^* ~3 \. m2 j3 ?! l
小企业,就象弱小的植物,可以随处生长,既可以长在城里,也可以长在山间、路旁,甚至是沙漠地带,你可以帮助它,为它浇水,也可以完全不理会它,而任其自由长大。但在其生长期里,你不要过多的干扰它、限制它的生长,你稍微限制一下,它原本弱小的生命可能就此而终结了。2 b& w+ F4 [9 e
$ ^, e8 `! q5 _& }1 D" n
  由于中国没有自发的工业化进程,当然也不可能有一个好的、适合于中小企业生长的环境,这是由社会形态决定的,不是谁可以改变的,也不是通过谁的呼吁可以解决的。其根本问题依然是一个社会问题。是一个思维问题,也可以认为是一种‘思潮’,没有谁认为小企业可以救国,小企业被当作一种可有可无的东西,想到就业问题了,就可以促一下,想到其它问题了,也可以限制一下。这种固定的思维模式最终导致大量的小企业的夭折,他们就象生长在亚马逊的热带雨林里,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长大。无论采取什么手段、什么措施,拼命地长大,而完全不考虑它是否适合长大,长大以后干吗?" P6 w* f2 @$ z* P8 G) U. m
+ b# C3 |7 m, `2 ]1 ~% m' v
因为工作关系,我接触大量的中小企业,包括中小企业的聚集地,比如烟店的大批轴承厂,河北文安的焊接件厂和冲压件厂,深圳的组装厂等等,平心而论,有多少厂子是可以长大的?看不出来!因为从这些厂子出生的那一天开始,它就不具备长大的条件和社会环境。他们充其量只是众多小工厂、小企业生死轮回环节上的一个微不足道的一个小链环。4 Y# x9 }0 T1 H( ]- Q# d6 z  ?7 G

* D$ d- @0 i3 s 同样,我也接触一些欧美的小企业,有些小企业已经有超过70年的历史了,它从开始的15人发展到今天的20人,这些企业都非常稳定,员工有很高的福利,夏季有漫长的假期,生活非常舒适和惬意,在这些小公司工作的家伙,完全没有那种早晚有一天要到西门子去上班的想法,一点都没有。
+ {, H* C6 h3 k, {" [  d
  `1 t8 A; ]# O" r& t0 i% m  我也有许多熟人办各种各样的公司,在中国能存在下来的一些小公司,都是非常奇特的,能存在10年的小公司,都有大量的故事,喝着咖啡,近距离观察它们,欣赏它们,也是一件趣事,它们代表了整个中国近现代化的工业历程,当然是一个辛酸的历程,进而通过它们折射出中国工业发展的每一个脚步。
! r" L8 H6 g3 t: G/ ~% b: D; F( K
" B5 W3 q& h8 G+ W 每当有人要办新公司的时候,都常常先到我这里坐一下,听听我是什么意见?分析一下他说的那个东西是否可玩?他能玩几年?我给他们看一下我的所谓‘业绩’,当然这种业绩不能和‘IHI'相比,但对于那家伙是足够了。看完这些,看我现在的生活状态,他们就知道他是否能玩,适合在什么行业里玩?能玩多久?
; ^+ W( R( ]& O' I8 W2 ]+ ?
3 w" R" L+ \" U8 d2 Z( V% `4 U 其实,人生很短暂的,你没有去过埃森,你活一辈子,可能觉得你设计的设备不错,也许认为那是世界水平的,也许并因此而沾沾自喜几十年,也许对你孙辈的人还有许多的谈资,就像一些前辈说到‘运十’的下马而愤愤不平一样,他们许多人从来没有听说过‘凯夫拉三明治’。8 ~2 S. `# g; D! u) f; Z- [" n$ y

4 w" [& D  X7 m  Q/ L 说所有这些为什么?  没有哪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是自上而下推动的,即使你以为有,那也是一个短暂的事情,比如日本,而大量的能存在下来的公司,都是一种自发的、由小公司发展而来的公司,你仔细看米国,当今最强大的国家,它里面的响当当的大公司,大多是这么发展来的。6 f, U! H& D1 X! A

3 p. I5 Q: o8 z6 u7 Q5 V3 V7 q+ K 当今,中国的小公司,生存一般都非常艰难,甚至是举步维艰,而大量的小公司进入高频率的生死轮回的状态,对国家,对社会,对信用体系,对人才的稳定,都没有什么促进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3 17:3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德国十大城市之一的埃森以采煤、炼焦、炼钢产业合作一体闻名于世。几百年前,埃森就已开始采矿。埃森是德国第六大城市,位于鲁尔工业区,60万人口。19世纪初,煤炭和钢铁工业的兴旺把这个当年仅有3000名居民的小镇,发展成德国第一大工业城,二十世纪欧洲最大的矿山城市。
9 v& A" F8 ?& {+ w5 K/ j) ?! `肉身去不了,只好网上瞻仰了
发表于 2010-1-23 17:40:08 | 显示全部楼层
过街大侠又出精品了,顶!
" z( p7 ?1 Q& k: o( j0 o  u) Z
亲戚有一小机加厂并倒腾点零配件,做了十来年了,从以前二十来人减到现在三两个,生意越来越不好做3 ]- Q+ i# d5 Q; J1 d
总之,不容易...
发表于 2010-1-23 17:43:0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文章终究有一天会变成书,一本著作,一定,呵呵。
发表于 2010-1-23 20: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工业领域,欧美很多小企业,生存和发展,大多依靠其某一方面独到的技术特点和优势。在这个方面,小企业与大企业没有本质区别。4 H% {$ i7 j) A' O, f* m$ e
中国则不同。小企业的生存和竞争力,大多不是源于其在技术上的独到之处(就是有,也很难被认可),而是源于简单管理,简化管理规模和形式,降低成本而产生的价格竞争优势。  \( n' f  L( [4 Z5 ~
* z4 {. |6 g+ ^, V1 C( Q4 U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绝大多数中国的中小企业,只不过是不同老板经营下的独立的车间罢了。
2 S! p& k* Y) s; i9 M. ^5 s1 t: e仅此而已。
发表于 2010-1-23 20:4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正解
发表于 2010-1-23 21: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工业领域,欧美很多小企业,生存和发展,大多依靠其某一方面独到的技术特点和优势。在这个方面,小企业与大企业没有本质区别。$ x6 i( d8 G& `1 r+ G5 N" w
中国则不同。小企业的生存和竞争力,大多不是源于其在技术上的独到之处(就是有,也很 ...
: L3 n  P$ `) i& U: Y天水蓝 发表于 2010-1-23 20:13

; z/ y% Z, ?# \+ Y9 A小企业本来也就是一个办公楼加一个车间的运作的.
发表于 2010-1-23 22:5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搬个小板凳来听课!
发表于 2010-1-24 08:39:36 | 显示全部楼层
等待序二!
发表于 2010-1-24 15:34: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吟啸徐行 于 2010-1-24 15:40 编辑 " ~# \) u) J8 O% t5 R; l8 `8 V* y
工业领域,欧美很多小企业,生存和发展,大多依靠其某一方面独到的技术特点和优势。在这个方面,小企业与大企业没有本质区别。
3 f  x9 |! f$ p- J0 u中国则不同。小企业的生存和竞争力,大多不是源于其在技术上的独到之处(就是有,也很 ...5 f, ]5 W# h6 x1 Y7 H
天水蓝 发表于 2010-1-23 20:13

2 n& T% j! m5 D: r- J6 r6 e5 Z: K; p& u$ l1 E4 s$ w, R
同意,并期待楼主大作
  ]$ P( R. f( n2 R2 w7 q) I+ J# u4 j. a) `# Q6 L
小企业背后就是在小企业工作的人,在中国,小企业除了老板,其他人基本没戏。只能往大公司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9-12 19:32 , Processed in 0.065328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