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035|回复: 8

第四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上的船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1 10:0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D% I* L  U( w
3 A+ E, |2 K# X: v0 ?) {( o
古代帆船,制作很精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 10: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看局部图
' v) x) w# l  k3 U, A- j. G  M6 ?# L1 E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 10: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完整造型
. H, w) x1 K- O
0 A) O& ]/ [8 r; \% z1 h. W5 {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 10: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超大游轮
8 \( B2 D6 v* l
  C" C1 h- c, p9 H9 F% n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 10: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局部图  M- L4 I8 p; k3 I# F
  `2 t% {, F$ Y+ v6 y' }" i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 10: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再看一个* x! N6 {; m& @0 s$ a) D. \
8 Q# r2 f6 x0 U, U: s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 10: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比例的模型
4 j0 w+ q0 Q5 Y  b  x+ C. n" Y9 D- v6 k4 S4 {# z
发表于 2009-12-13 20:2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一张应该是北洋水师“致远”舰模型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4 08:48:2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下介绍的影像,和致远舰很像呢。0 k# Y/ S  V' O- o  d

) A4 f- k5 _7 s% h% T! c" C. b9 ]1 n7 _! c# U4 m8 G/ Z
防护巡洋舰(穹甲巡洋舰),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建造,造价84万5千两白银,1887年完工,于当年11月回国。柱间长76.2米,舰宽11.58米,吃水4.57米,排水量2300吨,穹甲厚2至4寸;动力为4座锅炉,2台往复式蒸汽机,功率7500匹马力,双桨单舵,航速18.3节。乘员202人,管带为副将衔。装备3门210毫米/35倍径“克鲁伯”主炮(舰首双联装,舰尾单单联装,在半封闭式炮塔中),两门152毫米“阿姆斯特朗”副炮,8门57毫米“哈乞开斯”速射炮,2门47毫米“哈乞开斯”速射炮,6门单管37毫米“哈乞开斯”速射炮,4门11毫米10管“格林”机关炮,4具18寸鱼雷发射管。北洋海军“致远”级穹甲巡洋舰线图; h7 h) v* b, ?7 N
  本级舰在订造之初即根据济远舰的缺点加以改进,由于同时又向德国订造了经远与来远二舰,所以英德两国在暗中较劲,互相批评对方的缺点。在设计方面英国认为封闭式炮塔被击中时将造成更大的伤亡,所以致远、靖远二舰的主炮塔都是后面开敞的半封闭式。英国的设计概念应是有实战经验为根据,因为到了丰岛海战后,连济远舰都把原有的炮塔给拆除了。
* A) V7 _; v- M6 v  1894年9月17日黄海海战中,致远舰激战五小时弹尽且受重创后,管带邓世昌欲冲撞日舰吉野与之同归于尽,但被日舰击沉,同舰官兵246人同殉职,邓与其爱犬同沉。仅7人获救。北洋海军“致远”号穹甲巡洋舰; B0 ?9 K& p2 F5 Y( c( \
  有关致远舰沉没的原因一直认为是被鱼雷击沉,实际上当时中日双方参战舰艇中除了北洋海军“福龙”号头等出海鱼雷艇为攻击日本联合舰队“西京丸”号代用巡洋舰发射过2枚鱼雷,但因当时鱼雷性能太差,均没有命中外(一枚被西京丸船首的浪花打偏航向,一枚从西京丸船底穿过),均没有发射过鱼雷;致远舰沉没的原因目前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致远舰被一枚日舰的大口径炮弹击中舷侧鱼雷舱,引爆了存放在里面的“黑头”鱼雷(德国“刷次考甫”磷铜鱼雷),导致致远沉没。第二种观点认为致远舰水线处被大口径炮弹击中穿,锅炉被击中,导致锅炉爆炸使致远沉没。
, P$ J7 Y& {/ L: ?2 g  致远舰沉没地点是现今辽宁省东港市大鹿岛西南16.9公里的海域,近年国家已开始计划打捞。其实最初致远的主桅在低潮时仍露在海面上,后被当地渔民锯掉变卖了,二战期间日人亦曾打捞一些物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7-10 17:52 , Processed in 0.072689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