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zhj123369

数车法那科 TB 出现935报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12 13: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数控散人 于 2009-11-12 13:13 编辑 ' _$ _0 G' e9 P$ E0 g

% i: o/ M$ J% K+ k8 b1.: I1 ?% W, K- @
系统是可以边算边加工,但海量的点位计算需要时间,这个要是影响加工速度就不好了。
, T2 m& G/ h, y+ O3 {6 ~  t影响加工时间(速度)那是肯定的.9 V0 ^8 n$ Z: Z# `0 L2 H
2.
; G2 C0 e* s7 K: e& v还有一个想法是,先把点位算出来,放在变量里,加工时取出来用,但问题是,变量够吗?比如1万个数据。
/ O9 h" n# _* d1 V% d( N常规变量数本身是不够的, 不过可以使用P-CODE变量, 如果执行的是P-CODE程序, 变量数是没有问题的, 如果使用的是P-CODE扩展变量, 那就更多了......8 f0 ~# G! H& a8 v- ?6 f1 i
可参看附件图之关于宏执行器
! F% A/ o/ t: W5 ^

. r! N9 u0 n9 E3.
" z  o  |7 H0 S, _' ]# [边算边加工,用变量赋值,直接执行点位程序, 速度上区别有多大?
5 v, ], ]) e" {  s$ R" Q差距很大, 根据系统的不同, 差距不一定相同......
! m3 x0 d# Z5 b7 k1 c4.* N, f9 ]8 Q% [# k8 a
建议: 还是采用常规加工方法(小线段,多点位), 配合G05.1-AI先行(轮廓)控制编程.3 m% w. |+ [" ^- \
当然, 系统及伺服参数要调整好, 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发表于 2009-11-12 14:05:5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版主。
$ z; n0 i( s' {( m3 T系统能自动生成加工文件吗?如果能,那用不带硬盘的系统就什么都解决了。如果不能,那还得把软件嵌入系统,这个就麻烦了,成本也高。
发表于 2009-11-12 15:48:3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系统是可以的:
7 w) R3 `0 |8 _1 G0 y& ^7 `FANUC 16Oi
# F: ~( l, L1 k2 Q) ~FANUC 21Oi
! F  I# [; D/ U+ R. G0 j$ o) iFANUC 18Oi% o: x; Y2 @" n' k) v3 l
FANUC 31Oi
: D, g( N, b/ ]7 d" E& {......) ]: G5 v$ c5 b0 b6 _) [- S
总之, FANUC系列, 系统后面带O的就可以, 原因就在于其本身附带一个工控机, 和系统间文件是相通的.
; @- a. }4 `( G$ X# J* q1 z8 t至于其它的, 如FANUC15 系列, 虽然有一定的扩展功能(程序编辑等), 但要实现您的要求, 还有差距.
发表于 2009-11-12 15:51:47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一下, 上述系统本身有一个比较大的电子盘(非常规硬盘). 一般不需要再加硬盘了.2 \) C- n; Q" z$ r% v
不过加起来也很容易, 象微机一样......
发表于 2009-11-12 16:3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明白了。
( k- d0 g3 Q! k是OPEN系列。9 x2 A( H6 H4 L& p
有机会试试看,也体会体会直线电机的强悍。
) q' D) @* h/ |& R俺现在用的是840D+PCU20,也不带硬盘,但可以自动生成加工程序,唯一的缺点是PCU20跟不上NCU,明明程序在运行,可看坐标却没动,等程序完了,突一下才反应过来,不爽。8 L( d  z) ?0 @& c+ k
现在FANUC的0I-D系列,精度也够了,可灵活开放性稍微弱点。做复杂的特殊应用比较麻烦。也许是市场定位的关系吧。
) X7 J; L5 C" o' [& N5 k俺们用D系列,一直有个大麻烦,就是模拟量老报警,北京也在想办法,怀疑是屏蔽的问题,正在跟进解决。可俺感觉是硬件设计或元件特性问题。
发表于 2009-11-12 21:24: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数控散人 于 2009-11-12 21:28 编辑 & A% E6 X* l* [8 x' V( e& j) D
7 N" O$ |/ F) a9 J' R) d3 R. t
"俺们用D系列,一直有个大麻烦,就是模拟量老报警,北京也在想办法,怀疑是屏蔽的问题,正在跟进解决。可俺感觉是硬件设计或元件特性问题。"! [9 r% b% e; h, m) b
能说详细点吗? 是主轴指令电压? 还是PMC模拟输入(输出)电压? 还是......
7 s; n, e. ?+ D, Z# |" I' ]  K) G
发表于 2009-11-13 08: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模拟主轴,带变频器。报A/D转换错误。偶尔报,几乎每台都有这种现象。以前的TC,TA,0GCC和其他的系统都没出现过这种现象。
发表于 2009-11-13 08: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始的时候问BJ,他们说把灭弧器都加上,俺就奇怪了,这和灭弧器有何关系?最后是候部长说可能和屏蔽线有关系,说是TD增加了相关的干扰检测。但俺觉得可能是这个检测过于敏感,应该和硬件有关系。我们用的其他的东西上出过类似问题,老是报电压故障。但发回美国去检测就没问题。后来确认是检测太敏感,不符合“中国国情”,修正后就好了。
发表于 2009-11-13 12:35: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数控散人 于 2009-11-13 12:38 编辑 ' z# u2 P; E+ g! ^5 J/ ^8 [/ X( E
/ f& ]  y7 j; l& l! {7 B, w
恩, "把灭弧器都加上"与"可能和屏蔽线有关系"好象有什么内部联系呢.
2 K: A8 e( A% K  s, z- I6 j
6 }5 w* R9 j- Q2 d) f0 B( F你试着换过变频器吗? 俺不喜欢推测.
发表于 2009-11-13 13: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接触器不动作的时候,灭弧器就没什么用了。& H" M/ Z8 M5 o
变频器我们用过很多种,但要说变频器的干扰,这个是的确存在的,高频的时候甚至可以导致伺服乱动。但工频以下还从未发生这种现象。) [1 q1 s3 T# C2 z  e- U
目前的解决办法是全部换成屏蔽线并可靠接地,都要到用户现场去更换,效果究竟怎么样还要实际检验才知道。
7 @( L7 W8 I2 w7 t+ L& x6 r有时候一些稀奇故障的确不能猜测,但逻辑推理是必须的。上次,4台机床,其中一台在2个月之内烧回退模块两次。最后,当地的服务人员作出判断是:加电时序错误,变压器冲击导致过压烧毁,要求整改。俺同事只能照办。这个判断显然不合逻辑:变压器二次侧有什么冲击?一次侧才有。就算是有冲击,那为什么另外3台没事,光烧这台?而且几百台的电源模块都是这么上电的,那为什么都没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8-15 14:35 , Processed in 0.066335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