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泵出口单向阀位置问题
. X3 x9 S o$ Z' ~( @6 l) |9 e" D* n& |, F+ {) v, q
做过液压系统的人都知道,在泵的出油口要接一个单向阀,作用是防止压力冲击影响到泵。但有些人往往把一个管式单向阀直接接在泵的出口,然后才进入阀块,而其安全作用和调压作用的溢流阀则装载阀块上。我觉得这样很危险。一是,单向阀一般为滑动式结构,一旦有异物进入,容易卡死;二来一旦装配时不小心装反了怎么办?这两种情况结果都不堪设想。轻者造成泵损坏,重则发生严重事故,甚至导致伤亡。我认为正确的做法是,泵出口应该直接进阀块,然后一路进单向阀给系统供油,同时进溢流阀,使溢流阀在控制系统压力的同时,真正起到安全阀的作用。
/ |; w( S% g- q3 C/ ^1 O: ]5 `' q; @
7 ~& P* o& D" |5 t' |8 S
' d4 b5 C7 K1 x有人可能会说,单向阀一般不会出现卡死现象,如果是那样,溢流阀主阀芯卡死怎么办,总不能装两个溢流阀吧?至于第二种情况,要求装配者正确安装就是,即时他装反了,责任也不在我!我想说,一是天上的飞机和地上的汽车不是每一辆每一天都会出事,但是出了事的呢?而且重要系统确实是两个溢流阀,一个用于调整系统压力,另一个起安全作用。二是设计者应该负起责任。我记得我们原来设计的液压阀好多都是对称的,极容易装反;而国外的阀,特意设计成两边的固定螺丝间距不同;间距相同的一定安装定位销(只是到了国内被省略了)。这一点虽然很细微,但已经可以看出为什么外国的产品如此大面积的占领国内市场特别是高端市场了!
2 r" N G$ K& N# p) g
8 y8 ~4 }8 i) }, [: P# C6 R: p5 u8 k3 f+ W/ c7 w
二是关于滤油器问题
0 |. @+ z0 C% v3 y9 j" l) _) X& W3 N" L1 l, v- J
* F8 h z) R X6 Q
很多人往往只在泵的吸油口和系统的回油口安装过滤器,认为这样就可以保证系统清洁了,同时也是为了降低成本。殊不知,泵是有磨损的,其磨损下来的金属微粒一旦进入系统,极容易造成溢流阀堵塞和滑阀动作失常或卡死(我在调试系统的过程中,80%是系统失压,而系统失压夸张地说99%是因为溢流阀先导阀孔堵塞造成的),因此建议,尽量在系统的进口加上高压过滤器,对于像液压试验台一类的系统,高压滤油器的规格建议要至少比设计流量大一倍。同时如果成本上允许,最好是泵出口(单向阀后),和试验台入口各加一个为好。
A9 V. P* }/ x
, ]# P; c0 j& \& G+ C" @: x$ }
3 i: j, f. N8 p3 ?- D三是设计上的问题
' Z' |# G; j: H q* V0 {* s4 z, h! X5 O& D# n' ]0 i
! q! X* p: ~; F. q1、设计上万不可抱侥幸心理。
, s5 X+ f0 \1 y! {; ]! A- h) D8 d" r$ O
2、你的售后服务成本一定会远远大于你的元件成本和生产质量成本。所以如何减少售后服务,是你能否赚钱的关键!
5 _- v' ?8 a# c( ^9 ~ v7 W& \
6 i& h0 `: k, }& K* ^( m9 W" L4 ~& a# ?2 A) I
3、设计时应时刻注意潜在的危险。包括:起吊装置的强度,油箱及设备的结构强度,还有就是设备的重心问题,等等。前两点特别容易被液压专业的忽略;而搞机械设计一般不会。而设备重心一般初搞设计的人都不太会注意,因为一般情况下碰不到。我也是在搞油压机时才特别考虑这个问题的。
" B* ~) X$ c6 c( o5 l/ E" j9 p% d; `# j' p$ W
. I2 d' P J0 ]
4、设计时如果条件允许,应使安装空间尽可能大,不要因为节省一点材料,造成加工及安装困难,得不偿失。特别是阀块的设计,不要过分强调紧凑(这是新手极易犯的毛病!),一来会造成加工失误,二来会留下孔间距过小,孔壁过薄,低压或初次使用时可能没事,但时间一久,在压力反复冲击下,可能会造成击穿,使系统失效!这一点也属于潜在危险。
5 p# a$ N% J) k9 V/ H4 `1 Q6 M5 G$ C% ^7 R( `' q
' N' L! _! Y9 {+ {- |
以上几点,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君若已知此,当一笑而过。君若不知,当作提醒吧。 L% l4 Y1 R; B
# M7 e( Z2 j+ }6 c
商榷液压系统设计几个容易忽略的问题(之二)( l8 i: k6 A, P5 }* c# |% H9 v$ P" x
) [5 D4 Y" ]4 M*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