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238|回复: 5

碳纤维汽车的话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28 20:3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苍狼大地 于 2009-7-28 20:36 编辑
4 S# u8 d3 G/ H1 P6 l+ R
/ @" j8 X$ K: \) y$ ]      我在网上瞎逛的时候看到这么一个话题,下面把作者的部分见解给转过来了,详细内容请参考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1090fd0100efzf.html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1090fd0100ehf9.html。由于作者不是机械这行的人,想听听咱们这行的人怎么看这个事。) X  |/ I/ j& S9 }

( {1 W2 R5 N2 R5 b& L0 v. ^, W8 g

/ R, P* y0 W$ e" r    钢铁工业是个夕阳工业,本来就必须减少产能。这个污染行业,如何可以得到重视绿色工业,追求环保的中国政府的亲眯?中国政府应该将碳纤维作为一个未来发展的新材料工业。
碳纤维质量轻,硬度高,是用来替代钢铁的新材料,对减低碳排放和改善世界气候条件有很大作用。现在很多的飞机机翼都是用碳纤维制造。, O9 ?. ^' S; {4 A& U; ]
    其实如果可以把汽车的车身用碳纤维来替代,就可以少用很多钢铁。
" s+ ?5 o; M! t3 W2 C     因此中国政府的发改委,应该可以提出一个“钢铁替代征求意见稿”,就是说,俺们中国可以考虑一个路线图,就是希望可以降低碳纤维的成本,通过政府补贴和倾斜政策,等等,来促进这个行业发展。7 R( a+ r5 h8 `* j' J
    这个蓝图,就是在2015年,俺们希望中国所有销售的汽车,要达到碳纤维替代50%,在2020年,争取达到100%。而在大型建筑上,对钢铁用量进行节约措施,杜绝浪费。8 ~0 m4 m/ w% O7 J, r6 v
    俺想看一看那时候三大矿山公司的股价还剩多少?3 |7 {7 `2 l( Y' l
    当然俺的这个想法,不是只是一个谈判的策略,而是中国政府未来的国策。那就是中国的能源和原材料的依赖必须多样化,不能受到一两个企业,和一两个国家的控制。除非这个相关国家允许中国对其资源有一定程度的控制,可以做到互利互惠,那才值得建立长久的信赖关系。
0 y' @2 U9 |$ Z" t    其实中国应该把自己依赖的原材料,整个梳理一遍,把这些情况理清。
& w2 S/ s5 v( _( T3 c4 M    不然的话,铁矿石导致的国家安全利益,和经济发展困境,就一直会成为中国人头痛和困扰的事情。
# q- f; c' j/ `% _/ b- ^* ~) D5 q5 }: X

1 |; U( l0 r6 U6 i7 `: n" b' |  P7 U

+ J( H$ p% u$ Y6 `+ A; ?0 w: D' P2 n0 k0 W
    不少读者看到碳纤维,认为这个东西不是太现实,因此俺这里就多花一点笔墨在这个领域。
! M$ F3 i- {& U' f& c3 I( ]    先让俺们来看一看,主要用碳纤维制造的美国波音787客机Dreamliner
1 ]2 j' V/ C" d8 P. C: {- U! J    从建筑总量来看,用的碳纤维是飞机的80%,就是23吨碳纤维(制造成35吨碳纤维增强聚合物Carbon fiber reinforcedpolymer)。因为碳纤维的硬度高,但重量轻,因此如果按照重量来计算的话,就是占了总重量的50%。其他的材料就是20%铝,15%钛,钢只占了10%,和其他5%材料。那么整个飞机的那些部件是用碳纤维做的?飞机的机身,机翼,机尾,门,和飞机内部。铝是用在机翼和机尾的边缘部分,钛主要是用在引擎。, T/ S# z( ]  _, u
+ ~2 a) A  f. t- B) D; \8 k
    那么这个材料可不可以用在汽车上呢?因为如果可以用碳纤维来替代钢,汽车的重量大概只是原来的五分之一。而根据美国的一些实验室的数据,汽车的重量每降低10%,其燃料使用率就会增加7%,波音787飞机就是因为燃料使用优化,而占了竞争优势。) N5 l2 B0 g, g+ W; V/ v
    而碳纤维因为其强度比较好,已经成为一级方程式赛车的车身。在普通汽车和卡车上运用碳纤维,最大的问题,在于成本过高。以2008年的数据,碳纤维的成本大概是每磅8-10美元,必须降低到3-5美元,才可以和钢材竞争。如果这个方面可以取得技术突破,那么在汽车行业里,大幅度替代钢材的局面就会发生了。
; k# `, g0 R! A* `8 @! L( ]  V      2006年,美国三大汽车集团中,唯一还在干活的福特公司,将波音公司主管787的副总裁穆拉利(Alan Mulally)挖过来做福特的总裁。老穆的首要问题就是解决美国汽车业不重视燃油效率的问题。他搞出来的波音787,比当时飞机里用碳纤维25%最高的标准,要多出一倍,到了50%,其结果就是飞机的重量更轻,路程更长,更结实,更省油,和更容易维修。这个机型的出现,导致了20%的省油和10%的维修费用降低。其结果就是在6年里,波音头一次6个月计算的订货合同,超过了其对手空中巴士。而福特在这个方面的研发,有望在未来的汽车业的发展上,形成下一个潮流。
8 B$ D' M# d1 y$ o8 M; [    中国的汽车行业和钢铁行业,如果不能在这方面有所作为,估计将来又会遇上下一轮的产业淘汰潮流,从而导致现在已经多余的钢铁产能,在下一个发展循环中,受到打击。
4 ?2 [* S" N/ d8 n) K7 c    而考虑到本来铁矿石就是中国缺乏的主要原材料,进口的依存度达到了50%,鼓励碳纤维的发展,也是增加中国自己的国家经济安全的一个好方法。如果中国政府对这个情况不正视,无法未雨绸缪,只是在现在的利益集团格局里,扯来扯去,无所作为,那么在材料进口货源上,被人掐住脖子,欲取欲求,当然就算是自作自受,咎由自取了。& ~2 o/ r3 A) {: X$ ^- P2 @- k
    俺在这个系列里,谈到的主要是中国应该如何在未来的碳排放国际斗争中,抢占话语权和道德高地。考虑到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都会带来碳排放上,比西方发达国家更大的压力。
7 G5 ~  H. I0 j: |; ~     而由于中国是主要的贸易出口大国,非常容易的被人以这个借口,进行贸易保护主义攻击。俺估计从年底的世界气候合作大会,到明年,美国和西欧的主要方向,就是争取在全球订立下各个国家的碳排放减排标准,而不愿意订立目标,或者订出的目标,人家觉得不满意(要想俺满意,其他方面是不是该表示一下呢?),那么就在2015-2020年之间,开始对你征收碳排放进口税,看你的进口货如何和俺竞争?
& `3 o  X' l2 ]) O    这个方法,比现在所有的各种名目的贸易保护主义要好用。本来,以前用倾销作为借口,多是针对某个产品进行诉讼。而用政府补贴,则是以国家政策作为借口,来攻击一个行业。当然今天看来,美国政府在AIG,两房,三大汽车,和各金融机构等等,做的政府补贴,估计比中国政府做的还要多,自然没法用这个借口来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了。
+ n6 X4 A# ?; q+ s* K. }5 I    结果用碳排放这个道德高地,如果中国的碳排放目标不被接受,那么整个国家的产品都会受到打击。其结果就是打击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了,增加中国制造的成本,从而达到牵制中国经济发展的目的,而阻碍中华民族的复兴。
2 ?# d9 W; \1 e7 ^* q1 ]+ {) p    中国在应对上面,只有10年的时间。俺在这个系列里推介的一些法子,主要就是如何转被动为主动,利用中国的后发优势,在能源和原材料开发上,直接跳过传统的方法,而抢占最先进的技术高地。. I& x! P' Q3 t" _: ?
本来中国缺乏铁矿石,就应该在钢材替代品上下比别人更多的功夫。中国缺乏石油,就要开拓以电力和电池为主的交通工具。中国需要更多电力,就靠新能源来解决问题。
* Y# p8 \$ C: W7 ~* y    而在其他方面,比如说中国在焦炭的出口上面,就应该把环境保护费用提高,从而推高其他国家的钢铁业成本,一方面保护自己的环境和减少碳排放,另一方面把日本和韩国这些国家的成本推高,以增加自己的最终机械设备成品的竞争力。5 }& I7 e8 l( b& B) ~$ ]
    其实要做到这些并不是太难,尤其是全球经济危机和衰退的现状下,中国政府手里的资金充裕,正好就是开展这些运作的最好时机。只要中国政府能下这个决心,从每个月购买美国国债的钱里,拿出来一个零头,找到一帮头脑清楚的专业人才,对这些关联技术,可以开发的开发,可以收购的收购,不是没有机会突破这个西方想用来阻碍中国发展的陷阱。
# d, Q+ W$ n4 C* D2 n2 c    俺们就要看中国政府有没有决心了。
! z$ D( {0 N1 D' z& ?- Y9 ~
) h/ ~3 _+ D  ]

4 R3 c/ j  Z, V9 ~/ S     
2 g) ^  ~* R2 a% ?3 a) v: ]) J2 L1 I    俺在“未来世界之新格局之十”里,谈到了碳纤维,可以作为发展汽车的一个新思路,来解决中国极端缺乏铁矿石的困境,结果接到了不少网友劈过来的砖块,正好够俺加盖一层住房。' ~) N, G( B9 ^, m+ p
4 m2 a6 n- y, ~4 q
     很多网友认为这个想法是个大忽悠,说说而已,根本不可行。当然俺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是也知道不去尝试,自然永远不会成功。不过以俺浅薄的知识,倒是知道英美国家在这方面的努力。
0 c: b# w7 M, e
) E) F6 C. R7 r  C" g, M8 K  w4 a: W      当然不是所有努力的结果都是成功,因为对碳纤维在汽车上的运用,主要是如何提高工艺水平,把成本降下来。& F2 ]7 h. X% a5 H+ V* z

. Z- l; q$ X/ \' r: Q+ H2 J      先谈一个不成功的例子,就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出钱给田纳西大学分出来的一个创新公司,叫做Atmospheric GlowTechnologies,希望用其plasma-processing技术,用在碳纤维上,但显然这个尝试没有成功。: D$ e% L" \* ~

+ U; Z7 E& B1 e3 u( ?1 {7 `      那么现在美国的主要研究机构,就是由美国三大汽车出钱,由美国能源部橡树岭国家研究所(Oak Ridge NationalLaboratory)的Polymer Matrix Composites Group领军,试图把成本降下来。
: d: `6 P6 Q4 B' H+ Z0 o7 g- g, R& S% S
       而英国就至少在舆论上比较牛,在2008年7月左右,英国Axon公司宣布他们在碳纤维的大规模生产工艺上,有了重大突破。用他们的专利生产的碳纤维车架和车身,甚至比钢铁材料要便宜,重量只是40%。1 q3 G" D; o7 X3 r6 a

/ U. r. A  n; a      为了证明他们的技术的可行性,该公司计划在2010年推出一个2个座位,500cc引擎的碳纤维车,可以做到一加仑汽油,跑100英里。

% N7 y/ W1 x( ?2 i7 O4 ~1 A$ O" ^' @8 r. O; t'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8 20:55: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白菜 于 2009-7-28 21:00 编辑
; c. X) ~& ~! [8 [, g
" J; G9 D* M- n0 _用日本鬼子的碳纤维还是美国鬼子的碳纤维,连中国能生产什么样的碳纤维都不知道吧
) W# {8 R+ H& S: h
! R/ L) g! }, q4 p% N: b5 j+ L; D
0 v! {" s2 @- r, Z% q: Q3 k有了碳纤维,用谁的树脂,还不是要用鬼子的   切割复材用的工具是不是也要用鬼子的
& T6 {5 a7 c- U. E5 U7 {- P! J9 A/ l3 p' k: U8 y$ d
! f! H6 z  M# N
整个中国游艇业的缩影+ \( ^! Q: z9 L$ \  [

8 z8 v& W0 C8 r5 a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7 \3 ?# `4 {" V- ^' r4 k1 f2 y3 ?3 l- E2 j
这种愤青只能误国
发表于 2009-7-29 09:46: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适合批量生产,太贵,一般家伙买不起,生产没有利润,( t2 W+ L) e0 [/ C" O8 K

& j: C2 L: P6 V4 d  Q另外,粪青多误国,哪个粪青要,鄙人可以代工,# Z" m: a, ~; F# d! t' A9 J: d6 V3 `
5 R, [# i8 J) f' `
只此,
发表于 2009-7-29 10: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淡定淡定,一般不了解的人才那么说。) ]; r& z, c# u1 C+ P" k2 c
距导师讲,当时土法“大炼钢铁”的时候,北京学院路上各院校就属当时的北钢院的动作最慢,据说当时北钢院的很多专家教授说“大炼钢铁”是胡来,以至受到当时领导的批评。
发表于 2009-7-29 10:36:26 | 显示全部楼层
碳纤维粉末对人体的危害大于石棉,现在还没有好办法解决。
发表于 2009-8-11 09: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碳纤维是个好东西,我们国家暂时也确实落后,慢慢来吧,不过以碳带金这个在短期是不能完全实现的,部分可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8-18 02:12 , Processed in 0.065636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