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老外的FMEA,确实是好东西,它提供了一种前瞻性的工作方法。经常有人谈论流程图、过程FMEA、控制计划以及工艺文件的关系。当然,按TS标准是先有流程图(确定方法,分几步走的问题),再有PFMEA(分析并查找安全漏洞),后有控制计划(打补丁,堵漏洞),最后是具体的工艺文件(把你的做事方法细化,什么时间、什么工具、什么手段......)。但我个人初浅的认为:这个先后关系在中国可能不完全适用。- r4 K0 |" P S9 v
老外是先策划、再设计、后操作,凡是按部就班。在中国,假如一个农民要建新房,他可能是边干边设计;也可能是先将材料大体准备一下(因为他原本就有库存——拆旧房的木料或是自个在山上捡回的石头。当然老外都搞精益生产,零库存。)再设计、后操作。这就好比我国的改革开放之处,有人问:我们姓社还是姓资?政府没给出"设计蓝图",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所谓的“流程图、FMEA、CP、指导意见”也都陆续出台了,也是“边干边设计”。中国人就是灵活。而老外,你不给他一个信号他就不行动,遵纪守法的机器人。 & L- ]# c' n- b- m, E1 a我想:TS16949的思想还是可取的,以顾客为导向,持续的改进,使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