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5|回复: 0

最近写了一份设计流程,希望能抛砖引玉,听一下大家对设计上的见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基于PDP流程+FMEA失效分析的自动化设备设计全流程(结合苹链的一些标准)

一、客户需求深度对接(需求输入阶段)DROP 闸门 W1-W2

此阶段核心目标是全面、精准获取客户需求与产品现状,为后续方案设计和FMEA分析奠定基础,避免信息偏差导致设计返工。

1. 产品与工艺信息采集
- 明确产品核心参数:包括产品规格(尺寸、重量、精度等级)、核心功能(如传输、检测、组装等)及应用场景(如无尘车间、高温环境等)。
- 拆解手动组装工艺:通过现场观察或视频记录,梳理组装全步骤(如上料、定位、紧固、检测等),标记各步骤的操作难点、依赖工具及人工干预频次。
- 确认关键指标:明确产品组装精度要求(如尺寸公差±0.01mm、同轴度≤0.005mm等),以及产品主要材质(如金属、塑料、陶瓷等)的物理特性(硬度、耐磨性、易损性等)。
2. 现有生产痛点诊断
- 收集良率数据:获取当前手动/半自动化生产的良率现状(如整体良率92%),按工序拆分各环节良率(如上料环节良率98%、组装环节良率90%)。
- 分析失效根源:通过客户提供的废品统计报表、现场失效案例,归类废品产生原因(如定位偏差、零件损坏、漏装、紧固不到位等),明确各失效类型占比。
3. 设备性能目标确认
- 明确核心指标要求:与客户敲定设备需达成的关键性能(KPIs),包括目标良率(如≥99.5%)、过程能力指数(CPK≥1.33)、生产时序(如单工位节拍≤5s)、设备稼动率(如≥95%)、设备采购与运维成本(如总预算≤XX万元)、生产周期(如单日产能≥XX件)。
- 同步附加需求:确认设备的兼容性(如是否需适配多型号产品)、合规性(如安全防护等级、环保要求)及交付周期等。

具体实践步骤:
周 任务   责任人 交付物     出口准则
W1 现场产线拍视频 工艺工程师 《Video MTM 分析报告》≥2 h 原始 + 18 步 MTM 无视频不得进入 W2
W1 来料数据抓取 质量工程师 《来料 Cp/Cpk 报告》≥30 件/批×3 批 关键尺寸 Cpk<1.0 列入红线
W2 痛点-良率矩阵 QE+ME 《Pareto  Top-10 缺陷》占比≥80 % 无 Top-10 清单 DROP 不签字
W2 KPI 合同化 商务经理 《KPI Specification》双方盖章 良率、节拍、CPK、MTBA、预算 5 项缺一停
FMEA 必填(DROP 阶段即可初评):
功能描述栏必须写“手工工位→自动工位”映射,至少识别 20 条潜在失效,S≥9 的行留空待 Proto 填措施

二、方案设计与评审(方案输出阶段)Proto 闸门 W3-W5

结合客户需求,完成设备功能模块划分、FMEA失效分析与解决方案设计,形成可落地的初步方案并通过双重评审。

1. 功能模块划分
- 基于产品核心功能与组装工艺,拆解设备为独立且协同的功能模块做功能模块鱼骨图,例如:
- 上料模块(负责零件自动供料、排序)
- 定位与抓取模块(负责零件精准定位、移栽)
- 组装模块(负责螺栓紧固、焊接、粘接等核心组装动作)
- 检测模块(负责尺寸、外观、装配完整性检测)
- 下料模块(负责成品/废品分类输出)
- 明确各模块的输入(如零件规格)、输出(如组装后半成品状态)及与其他模块的接口逻辑(如信号交互、时序衔接)。
2. FMEA失效分析与解决方案制定
- 针对每个功能模块,基于客户提供的生产痛点及行业常见问题,识别潜在失效模式,按“严重度(S)、发生频度(O)、探测度(D)”评分计算风险优先数(RPN=S×O×D)。
- 按RPN值从高到低排序,优先解决高风险失效,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示例如下:
功能模块 潜在失效模式 S O D RPN 解决方案
上料模块 零件卡料导致供料中断 8 6 3 144 1.采用振动盘+柔性导向轨,减少零件碰撞;2.加装红外传感器实时检测卡料,触发报警并自动停机
定位模块 定位偏差导致组装错位 9 5 2 90 1.采用视觉定位+伺服电机驱动,提升定位精度;2.增加二次定位校准工位,补偿初始定位误差
3. 模块动作细化与时序规划
- 对各模块的核心动作进行拆解,明确每个动作的执行机构(如气缸、电机、机械手)、动作参数(如行程、速度、力度)。
- 基于各模块接口逻辑,编写详细的设备时序图,标注各机构动作的启动时间、持续时间、等待信号及联动关系(如“上料模块完成供料→发送信号给定位模块→定位模块启动抓取动作”)。
4. 布局设计输出
- 结合车间场地尺寸、物流方向及人机操作便利性,输出设备2D布局图(标注各模块尺寸、安装位置、电气柜/气源接口位置)。
- 输出3D布局模型(可采用SolidWorks等软件),直观展示各模块空间排布、运动干涉情况及人机交互区域(如操作面板、维护通道)。
5. 方案双重评审
- 内部评审:组织机械设计、电气控制、软件编程、工艺工程师进行评审,重点核查模块划分合理性、FMEA解决方案可行性、布局是否存在干涉、时序逻辑是否顺畅。
- 客户评审:向客户演示3D布局模型、讲解FMEA分析结果及解决方案,确认方案是否满足其性能目标、生产场景适配性,收集客户修改意见并迭代优化方案。

具体实践步骤:
周   任务              责任人        
W3 功能模块鱼骨图   机械负责人
W3 FMEA 夜战工作坊 机械负责人
W3 时序图+节拍仿真 机械负责人
W4 2D 布局+3D布局  机械工程师
W5 双重评审会+会议纪要  机械负责人
FMEA 必填升级:
措施栏必须写“物理防错”或“在线 100 % 检测”二选一
责任+完成日期,空一格 PDP 系统就拒收

三、详细设计与验证(研发实施阶段)EVT 闸门 W6-W10

基于评审通过的方案,完成设备各模块详细设计、样机验证及图纸输出,确保设计可落地生产。

1. 核心模块样机验证
- 针对高风险、高复杂度的核心模块(如高精度组装模块、视觉检测模块),制作1:1样机。
- 通过带料测试,验证样机的动作精度、稳定性及抗干扰能力,对比FMEA中预设的失效风险,验证解决方案是否有效(如定位模块样机测试定位误差≤0.005mm,满足设计要求)。
2. 模块拆分设计与3D整合
- 按功能模块拆分设计任务,各工程师负责对应模块的详细3D建模(包含所有零件、标准件选型)。
- 完成各模块建模后,整合为设备整体3D装配模型,检查各模块间的装配间隙、运动干涉情况,确保接口匹配(如电气线路走向、气管布局不影响机构动作)。
- 组织内部第二次评审,重点核查3D模型的可制造性(如零件加工难度、标准件采购便利性)、可维护性(如易损件更换是否便捷)。
3. 关键机构仿真与分析
- 对受力复杂的机构(如重载抓取机械臂、高精度压力装配机构),采用ANSYS等软件进行受力分析,验证结构强度、刚度是否满足工况要求,避免变形导致失效。
- 对运动复杂的机构(如多轴联动组装机构),通过Adams等软件进行运动仿真,模拟实际运行时序,优化动作参数(如加速度、减速时间),减少冲击与磨损。
4. 图纸输出与BOM编制
- 基于最终3D模型,输出全套2D生产图纸(包含零件图、装配图、爆炸图),标注详细尺寸、公差、材料、表面处理要求及技术规范。
- 编制完整的物料清单(BOM),按模块分类列出所有零件(含定制件、标准件)、电气元件(如电机、传感器、PLC)、软件授权等,明确型号、规格、数量、供应商及采购周期。

具体实践步骤:
周 任务   责任人
W6 高风险功能模块样机验证 机械工程师
W7 功能模块细化设计&重要零件受力分析 机械工程师
W8 BOM-Rev.B(AVL 锁定) 采购工程师
W9 电气原理图+PLC 程序 电气工程师

四、现场调试与优化(落地验收阶段)DVT 闸门 W10-W12

完成设备现场安装调试,验证性能指标,完善FMEA数据库,确保设备稳定投产。

1. 问题跟踪与记录
- 设备安装完成后,进行空机试运行,再开展带料跑批测试(建议测试量不低于1000件)。
- 全程记录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机构卡顿、检测误判、时序紊乱等),按“问题现象-发生频次-影响模块”分类归档,形成《调试问题跟踪表》。
2. 性能指标验证
- 针对客户要求的核心指标(良率、CPK、稼动率、生产周期等),进行连续24小时带料测试,采集数据并统计分析。
- 对比测试结果与目标值,若未达标(如良率仅99.0%<目标99.5%),回溯FMEA分析,排查失效根源(如检测模块漏检),优化对应方案(如升级视觉算法)。
3. FMEA完善与归档
- 结合现场调试中发现的新失效模式(如未预想到的“气管冷凝水导致传感器误触发”),补充至FMEA表格,重新评分并制定解决方案。
- 整理全套文档并归档,包括最终版FMEA报告、3D模型、2D图纸、BOM表、时序图、调试记录、性能测试报告等,交付客户并留存内部技术档案。
4. 客户验收与交付
- 向客户提交全套技术文档及性能测试报告,组织客户进行最终验收(带料跑批验证指标)。
- 完成验收后,对客户操作人员进行设备使用、维护培训,明确日常保养要点及常见问题处理方法,正式交付设备。

具体实践步骤:
周 任务   责任人 交付物     出口准则
W10 1000 件带料跑批 生产工程师 《Run@Rate 报告》良率≥99.5 % <99.5 % 进入 8D
W10 MTBA/MTTR 记录 设备工程师 《MTBA≥2 h 报表》自动采集 MTBA<2 h 用 Andon 停线
W11 FMEA-Rev.C FMEA 主持人        新增现场失效≤5 % 总 RPN 新失效必须 D≤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9-21 08:35 , Processed in 0.057748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