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473|回复: 10

机械臂重复定位精度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8-21 16: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内很多一体化关节的厂家,关节电机本身的重复定位精度标称是1′,可是为什么使用这些关节的机械臂整机的重复定位精度才±0.05mm。粗略计算下,设臂长L=500mm,一个关节的重复定位精度=2*500*sin(1/120)=0.145mm。

具体参数可以去国内几家厂家官网看,四川天链、泰科机器人等,基本都是这种情况,是我的估算方法有问题吗?
了解到重复定位精度是有相关标准的,GB/T 12642、ISO9283,但是无法理解为什么整体系统的精度会高于零部件,难道说两者重复定位的精度含义不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8-21 17:3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应该和误差传递类似,可以取极值,也可以按照3σ算,厂家肯定不会标最差的值,实际使用也不可能哪哪都是极限值
发表于 2025-8-21 18: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关节电机标称精度:
仅指电机本身的旋转重复性,未包含传动系统(如谐波减速器、齿轮间隙)的误差。
例如,泰科机器人关节模组通过自研设计,将传动误差控制在更低水平,但标称值仍可能仅反映电机层面。
机械臂整机精度:
整机精度是末端执行器在综合误差(结构变形、控制算法、环境干扰)下的表现,受以下因素影响:
结构优化:闭链设计、高刚性臂杆(如碳纤维材料)减少柔性变形。
误差补偿:通过控制系统(如PID整定、温度补偿)实时修正偏差。
统计平均:误差呈正态分布,实际最大偏差通常小于理论计算值。
2. 误差传递与补偿机制
理论计算局限性:
用户公式ΔL = L * tan(θ)假设所有关节误差线性叠加且方向一致,但实际中:
误差随机分布,部分抵消(如正交关节误差相互抵消)。
闭链结构(如Delta机器人)通过并联机构减少误差累积。
实际案例:
泰科智能DR系列双臂协作机器人(臂展860mm)通过七轴设计和误差补偿算法,将末端精度控制在±0.03mm,远低于理论值0.145mm。
月面采样机械臂通过刚度建模和误差补偿,将柔性变形对末端精度的影响降低20%以上。
发表于 2025-8-22 03:36:17 | 显示全部楼层
按照你的理解,机械臂不可能达到现在那么高的精度了,
发表于 2025-8-22 08:44:15 | 显示全部楼层
那这个精度能保证多少小时
发表于 2025-8-22 09:0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能加闭环补偿了
发表于 2025-8-22 09:0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关节臂是有挠度的,而且不同位置的变形量都不同,重复精度基本很难提高。
 楼主| 发表于 2025-8-22 09:4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者11 发表于 2025-8-21 18:14
关节电机标称精度:
仅指电机本身的旋转重复性,未包含传动系统(如谐波减速器、齿轮间隙)的误差。
例如, ...

虽然是一眼AI的回答,但还是提供了思路。主要可能通过系统误差补偿、误差抵消等方式做到高精度。另外厂家标称的重复定位精度也基本上是可达到的最高精度
发表于 2025-8-22 13:36: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懂学习下
发表于 2025-8-25 19:25:51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复定位精度和你的回程间隙无关。机器人做了力学补偿。他会根据负载进行计算。还有回程误差的消除。通过伺服消除回程误差。
重复定位精度是 同样一个点,多次重复从不同的位置以不同的路径回到这个点。姿态都是一样的,重复精度当然高啦。回程误差可以靠算法消除的。而力学补偿,无法补偿的这么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10-19 17:11 , Processed in 0.069544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