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225|回复: 8

链轮传动问题大佬们来看看,谢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2 10:46: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两个辊筒,主动辊直径135链轮22齿,被动辊直径133链轮21齿,理论计算主动辊转1圈,被动辊比主动辊多旋转=133×3.1416×22/21-135×3.1416=13.6136,但是实测被动比主动多转20mm,这多出来的6.4mm找不到原因,辊筒直径、链轮齿数都核算过多次,链轮直径也测量过,链传动效率降低是正常,但是这个计算反正提高了效率。链传动由于多边形瞬时速比会变化,但是转一圈、转两圈测量数值已经可以算是平均速比了。始终找不到原因。
谢谢各位大佬帮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13 08: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1.可能的原因分析:
a) 链传动误差:链节距的累积误差、链轮的啮合误差、链传动的多边形效应(即使在多圈测量中也可能存在微小影响)
b) 测量系统误差:测量工具的精度、测量方法的准确性
c) 机械安装误差:辊筒的安装偏心、链轮的安装偏差、轴的平行度偏差
d) 辊筒表面变形:辊筒在工作状态下的变形、辊筒表面磨损不均匀

2.建议的解决方案:
a)重新校核安装精度:检查辊筒和链轮的同轴度、确认轴的平行度
b)测量链传动实际传动比:在不同位置多次测量、考虑链传动的累积误差
c)检查辊筒表面:确认辊筒表面没有异常磨损、确认辊筒没有变形
d)考虑链传动的特性:确认链节距的准确性、考虑链传动的多边形效应
e)建议进行以下测量:测量链轮的实际节圆直径、测量链的实际节距、确认链轮的齿形精度

3.结论:
6.4mm的差异很可能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建议重点检查链传动的安装精度和链轮的啮合情况,因为这些因素最容易导致传动比的变化。同时,建议进行更精确的测量,以确定是否存在其他未考虑的因素。

补充内容 (2025-1-14 08:14):
什么形式、什么语言风格,好像并不是重点吧

点评

大哥,去去AI味吧。你不会连修改的能力都没有吧  发表于 2025-1-13 11: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13 09: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是靠两个滚筒(皮带?)传动还是靠两个链轮传动的,
13.6这个计算明显有问题,
20mm是直线距离吗,实测是怎么测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13 09:35:10 | 显示全部楼层
链传动本来就不能用在精密传动上,精密传动建议改成同步带传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13 11:2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是没看出来到底你是测了133的外圆还是哪里,要说清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13 12:30:24 | 显示全部楼层
lz发图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13 14:44:0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图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13 17:32:32 | 显示全部楼层
简单地说,楼主的计算是建立在辊周长等于链轮分度圆直径这个基础上的。
但是这个基础的成立就让旁人疑惑,你怎么知道辊周长等于链轮分度圆直径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5-3 17:24 , Processed in 0.05991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