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不多说,先上图。& }6 O6 n4 O9 x. H4 h! J
4 u1 c8 p! U* { Z/ v9 ^) v+ g; M
" @; y, r) d5 H3 i. X, r
7 b$ @: [ |$ A1 a
1 E- u! X+ R. G5 b/ h
! g& Y1 Z9 z1 z) O& j' { 这是一个整平线圈PIN脚的一个机器,不过就是其中的一部分,我画了个简图。( Z3 h% [* u( Q+ }/ n
8 m, r: C! ?- T; R( x) E 这个压头是接的一个气缸,线圈为铜线,铜线外有敷一层膜,PIN脚会把膜去掉,先焊锡后再进行折弯,然后再整平。3 Y; E- s) s' d* w4 j
6 j5 u$ O9 x1 h" V* L 现在这个是整平机构上出现的问题,因为气压不够大的话,平整度会达不到要求,所以会把气压调大一些,会达到0.5~0.6Mpa。前期试产的时候并没有发现有问题,问题就发现在大批量生产一段时间后。, H3 I7 }0 @ ?9 V8 H: X
0 ~& Y, q S L 这个整平面板原先是使用的热处理过的SKH9,在生产1K还是2K多的时候,出现了崩断,被压头砸出了小缺口,导致面板报废,压头使用的是热处理过的SKD11。后面把整平面板材质改换成SKD11,但是使用过一段时间后,如图箭头所示处,会发生明显的弯曲变形。
0 m0 t2 C& n$ S6 O3 C- k4 ]! Q Q5 Y( I1 t1 s" V$ b+ J% u
1 R1 R0 p. i# t- t
6 [6 A6 Y6 V3 ~, D9 m 因为线圈PIN脚到线圈面的距离是固定的,不可变更,所以面板的尺寸不可增厚,但是在现有的厚度之下,SKD11和SKH9的使用寿命都不长,请问各位大佬,这个结构是否有优化的地方,或者材料的话有什么更适合一点的材料呢?
( G" n5 O1 _. S* W: E, U$ _( T3 R8 O& T( v8 t; o1 M4 x
. x# w# j( y, `2 E+ z
& _1 p! c: C# F! V. {2 S4 c补充内容 (2024-4-15 19:23):
% L( b' s8 V2 R" J1 p& r! @因为的两次折弯距离是与磁体有关,如果改线圈的话,会非常非常复杂,因为这是要去做一个电感,线圈变了会影响电阻,甚至还得改磁体,磁体一改,电感什么的都会变化,那整个产品估计都得重新按你的机器设计了
X9 J+ \" u, o V/ ^# |0 J$ ~# M2 D+ Y6 V
补充内容 (2024-4-15 19:44):$ j# |& M a4 r8 q4 N
再次补充一下工况,这个PIN因为有回弹的情况发生,所以整平时,编程是先夹紧两PIN,让它紧贴薄壁处两侧面,然后压头会在大概两秒内连续砸PIN三下,再缩回,然后加紧机构收回。会不会是这两种材料承受动载荷比较差?% n- |; Z# D. R1 f7 B4 T V ^
) C' Y" c) t: d! z( M* D补充内容 (2024-4-16 08:13):
8 y; u" e( L$ y$ P7 O薄壁处的厚度是按照与铁芯装配的厚度来的,铁芯给的厚度是2mm±0.1,所以薄壁给的就是2mm厚度,这个厚度应该就用不着谈论什么表面热处理了吧,再怎么处理,内部估计和表面也差不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