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近300万人争夺一个“上岸”机会。 ; g& f2 ?; G4 d. [! V' ?' k5 D0 O3 d
10月24日,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进入第十天,到18时报名结束,报名系统中有超290万人提交报名申请,超258万人通过资格审查,超32万人待审。 3 z/ |9 w2 L4 w2 V
报考的热潮,多少也在预估内,因而今年国考第六年延续扩招的节奏,计划招录3.96万人,比去年多了2500人,同比增长6.7%。
! M3 T/ S" m: Y! @( w
只是,扩招的速度远跟不上国考大军的增长速度。去年,国考报名人数猛然突破250万,报考规模成“近十年之最”,但这个记录没保持多久,今年又是创下历史新高的一年,报名人数同比增长16%,有人戏谑为“千军万马过牙签”。 + I; P2 w( B; @: Q6 N6 u0 ~
这是一场惨烈的竞争,不仅因为竞争者太多,更因为竞争者太强。北大、清华等名校的毕业生,有很高的比例选择进入体制内。
. S- u/ [2 l! A: z% b* N& l F
而对于那些没有考上国考的人,他们也不甘心放弃。有人辗转7个省份的考场,穿越大半个中国,只为了考上一个体制内的岗位。即使是曾经以创业闻名的浙江人,如今也想要上岸。 . J3 `4 S, I7 x& `4 |. E
时代真的变了…… * S% j% A: q1 w4 R9 v6 q
江浙沪“卷”不过内陆公务员考试里,常人笃信的铁律是,经济发达地区往往吸引众多考生蜂拥而至。然而在今年的国考报名里,这个“常识”只是部分成立。 r7 n$ R8 n1 m A" L1 x/ B, f; W
国考报名的最后一天,广东省的职位报名人数达到了230008人,过审人数超过20万,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其次是北京市和河南省,总报名人数分别为203093人和146832人。
, A/ U! {3 ?, |* X4 ?
经济第一大省、超级一线城市、人口第二大省,共同跻身国考报名人数的前三,似乎很好理解。
2 |7 R' W. O. H* k5 h
而且,根据2024年国考职位表来看,广东、山东、北京等地招录人数位列前三,分别为3325人、2169人和1837人,也就吸引更多人报考。
8 }' ~( ^; }% f& H- {
注1:各省份报名数据统计(截至10月24日17点)
5 `! _ u% D$ F1 d( r1 u' P$ h$ v
但如果将视线转到有着“国内经济发动机”之称的长三角地区,国考报名却没有意想中的火热——全国经济第一大市上海,报考当地职位的人数还不及安徽、山西、江西这些中部省份; & P# u; ~2 q! D m" ?
经济第二大省“苏大强”,吸引的报考人数排不进全国前十;浙江作为经济第四大省,吸引的报考人数已经是江浙沪最高,但在全国也只能排第八,位于湖北、云南之后。 * ~# w2 K2 r, j* M+ Z
报考人数之外,平均竞争比更能反映地区的整体竞争热度。根据报名最后一天的数据初步统计,全国平均72个人争夺一个国家公务员的“铁饭碗”,竞争力度高于去年。
& o) w0 M) E1 a. j/ F0 V
从区域格局看,反而呈现出东部理性、中西部激烈的态势。 5 i, S4 a; e1 v! \, S7 d% K4 }
广东、江苏、浙江、上海等沿海强省(市),平均竞争比还低于全国。即使是刻板印象中热衷进体制的山东,整体竞争热度还比全国稍低一点,平均65个考生争夺一个岗位。
5 Q8 s5 ?0 R+ R
反而在经济欠发达的云南、贵州、宁夏,出现了更激烈的厮杀,平均90多人“虎视眈眈”一个编制。 6 U- |8 @. Z1 `% A8 ~
原因何在?
# ]+ t/ z8 h+ ]$ P. P2 B. M- y
一方面,报考门槛很大程度圈定了能报考的人数规模。近年的国考新闻里,千人甚至万人“抢一坑”的情况,往往出现在常言的“三不限”(不限学历、专业、年龄)岗位报考里。 , a% h9 F& `6 `0 i; |5 n
就以最新的国考报名为例,最热门的岗位莫过于“国家统计局宁夏调查总队业务处室一级主任科员及以下”一职,竞争比高达3572:1。
+ r& Z6 K0 _9 _, H4 h5 w" T
其招考专业广泛,对于政治面貌、基层工作年限、服务基层项目等均无限制,综合来看,招考门槛并不高。
3 R- n; D+ Y3 G, p- j0 O
在报考条件里,沿海的门槛往往比中西部要高。就拿中央直属和派出机构来说,工作地在云南的岗位,要求研究生才能报考的岗位占比8%,而在上海,这一比例就变成了13%,江苏为12%,浙江为11%,单在学历上沿海就把相当部分考生拦在了报名门槛外。 " p1 b( C! `( y: ]
另一方面,不同层级公务员的收入又牵动着考生的流向。
$ ]0 Q1 _9 @5 j$ s4 U9 P
无疑,经济发达地区的公务员普遍社会福利好,公务员待遇高,但在这些地区,工资待遇又往往和层级倒挂,国家公务员或许不如省直、地市甚至乡镇街道等基层公务员的收入高,导致不少想进发达地区公务员体系的考生,优先选择省考而非国考的渠道。
3 R* ~' l" a" C
国考不仅体现了公务员职业的吸引力,也反映了不同地区的发展差距和人才需求。
# G, b% K% ?7 s" `6 k( F2 P
这种冷热不均的现象,既反映了公务员招录的科学性和公平性,也暴露了不同地区的人才流动和配置问题。
7 X; j% L5 k!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