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国造船业在全球月度接单冠军榜上仅仅待了一个月,就被中国再次踢下第一的宝座。
! [" Q) z, V- }" P8 p
! U. v& m. k; H8 Z据克拉克森9月6日发布的数据,今年8月,全球新船订单成交量为71艘、205万修正总吨(CGT),以CGT计同比减少了30%。其中,中国承接了168万CGT(60艘),以82%的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韩国承接了27万CGT(6艘),市场占有率仅为13%,位居第二。中韩两国在8月份的市场占有率差距拉大到近70%。2 F7 C* y+ I( z! e E
. ?& k Y2 N* L8 y- V, B$ }
从今年前8个月的累计接单统计数据来看,全球共成交1038艘、2681万CGT,比去年同期的1365艘、3445万CGT减少了22%。其中中国承接了654艘、1565万CGT,以58%的市场占有率稳居榜首;韩国承接了161艘、725万CGT,以27%的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二。与去年同期相比,中国承接新船订单同比仅小幅下降了2%,而韩国同比则大幅减少了42%。' K& ?) D: _. D' P4 q# C" ~, Z
; o* n/ R6 M. S9 R2 @+ r5 ~0 I4 {
截至今年8月底,全球手持新船订单量达到1.2129亿CGT,环比增加了90万CGT。其中,中国手持新船订单量达5702万CGT、占比47%,韩国手持新船订单量为3986万CGT、占比33%。6 n a: j" v, }3 E% l
0 T( ]0 b5 Z; P' C8 @( m
此外,新船价格在8月份仍持续上升。今年8月底,克拉克森新造船价格指数(Newbuilding Price Index)为173.56,同比上升了11.44点。按船型来看,17.4万立方米以上LNG运输船为2.65亿美元,超大型原油运输船(VLCC)为1.26亿美元,超大型集装箱船为2.26亿美元。+ T8 v/ w. l& T4 g- {; j8 c; S
6 H- d N$ z- H$ U9 |& ^进入今年以来,中国和韩国就展开了激烈的订单争夺战。迄今为止,中国在1月份、3月份、4月份、5月份、6月份、8月份均夺得接单第一的宝座,韩国仅在2月份和7月份登上榜首位置。中国已经对韩国形成了持续压制的态势。( Z% N# A4 u& [# c6 V5 q+ v
6 P# u$ ^$ A0 e o; y: U$ N( P; ]
韩国业界人士表示,今年以来韩国造船业承接新船订单量连续被中国压制,按CGT计,前8个月的市场份额与中国的差距已高达31%。不过,这是由于韩国造船企业采取了选择性接单策略,集中承接了市场景气度上升的LNG船等高附加值环保船舶。经过近两年来的大量接单,韩国船企已经确保了充足的工作量,因此比起单纯的接单量,对订单的收益性更加注重。$ r6 y. l# N! M) ^- ?% C- y4 u
. l7 F4 C L# H0 z! t9 t# k
自2019年以来,韩国造船业年度接单量已经连续第五年落后于中国。尽管如此,韩媒指出,韩国造船企业仍然处于有利地位,韩国船企有足够的能力来选择和赢得大型LNG船等以盈利为主的船舶订单;相比之下中国船企则集中在VLCC、集装箱船等技术含量较低的船舶上,在盈利能力方面不及LNG船。
9 F5 p+ e. v) U" r% u8 r! i
1 @! X% }' N1 M3 U) a据悉,目前韩国三大船企在2027年之前的可用交付船台已经排满, 再加上船舶更新换代周期和环保法规,各大航运公司争相订购LNG动力船、甲醇动力船等环保船舶,形势已经到了船厂坐等客户的程度。一般来说,在造船业中下订单的船东是“甲方”,船厂是彻底的“乙方”,但在目前船厂产能供给不足的局面下,船厂可以成为“超级乙方”。有分析认为,韩国船企正在从主要船东那里巩固“超级乙方”的地位。因为接单条件好,可以挑选赚钱的订单,也就是所谓的“选择性订单”。8 l3 U0 t) y1 D
+ |- c- y# V. a: q
韩国造船业人士表示:“虽然中国正在提高环保船舶的技术能力,但由于与韩国的差距较大,船东即使等待很长时间也愿意在韩国船企下单订船。与以前展开低价接单竞争的氛围发生了很大变化。”
$ k0 D5 E$ L4 Q/ T+ ]8 n
' U* T2 E4 s9 e- N. s: K为此,韩媒称,虽然新船舶订单占有率连续落后于中国,但韩国船企仍处于有利地位,有韩国造船业界人士表示:“市场占有率只是数字而已。” 2 e& i! B7 j* \4 d
# P8 U& J* I% ] c5 ]# w3 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