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7日,欧盟官方公示满20天的《欧盟电池和废电池法规》(下称《新电池法》)将正式生效。
{1 n4 a$ f5 c3 i; }. r
7 u9 f4 K/ H2 R! {1 y《新电池法》显示,自2027年开始,动力电池出口到欧洲必须持有符合要求的“电池护照”,记录电池制造商、材料成分、可回收物、碳足迹、供应链等信息。此外,《新电池法》还规定了关于废弃电池的回收标准和操作要求,要求企业确保钴、铜、铅、锂、镍等再循环材料在电池中的使用比例,并针对铅酸电池、锂电池、镍镉电池等电池,设定了不同时间点的回收率目标。4 g% x. x& \" O. R' ?4 k
5 [' |- b& g" A+ p业内分析认为,《新电池法》正式生效后,将主要给行业带来两点核心挑战:第一点是关于信息披露方面。《新电池法》提出了“碳足迹”及“电池护照”方面的要求,涉及企业要进行电池数据的记录、测算、追踪等;第二点是关于动力电池回收方面,规定企业要对生产或使用的电池进行回收利用,并规定了具体的比例及时间节点等,涉及到企业要对材料回收技术及生产技术进行改进等。
6 x. V- D6 ^. S" N9 K/ y
7 z6 v/ f9 ^! e& a在能源基金会交通项目高级项目主管陈健华看来,第一点挑战对国内电池企业的影响更大。“碳足迹追踪较为困难,因为动力电池整个产业链非常复杂,涉及到上下游很多企业,以及大量的信息披露,对企业而言不仅存在技术难点,也存在技术等领域的风险。”陈健华表示,无论是碳足迹还是电池护照,都将对国内电池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提出新要求。 J* |! p; k+ `2 |7 D6 R! h6 _$ n
* ?; u( k' _/ d6 s对比之下,在电池回收方面的挑战则会小很多。《新电池法》规定各方企业具体需要回收多少电池、每个电池中的原材料回收需达到多少比例,以及新电池中需要包含多少比例的可再生原材料等。
' F6 H. Z) l7 C2 Y1 i7 i
. |# o; J8 N- p$ p9 ^ {$ G# v“由于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大,动力电池使用量高,所以在动力电池方面,国内已经做了大量工作。目前的动力电池回收已初见成效,相关回收技术也处在全球第一梯队。“陈健华向记者表示,在动力电池回收要求方面,《新电池法》对国内电池厂商而言并不完全是限制,某种程度上可能会促进国内回收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 o, _- `0 R5 w3 }4 g2 j( H, e9 g1 ]. N& 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