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削金属时,刀具切入工件,刀具角度是用来确定刀具切削部分几何形状的重要参数。
" X$ G; r$ x6 p5 l7 F4 m
6 ?$ O) a4 h8 p7 q
一、车刀切削部分的组成车刀切削部分由前刀面、主后刀面、副后刀面、主切削刃、副切削刃和刀尖组成。
7 h, E( ^" t$ {0 Q& }# _+ B2 d
▲ 三面二刃一刀尖
. s$ M. h9 Q4 I( }5 b' d2 H0 C* n: T1 Z
1)前刀面 刀具上切屑流过的表面。 2)主后刀面 刀具上与工件上的加工表面相对着并且相互作用的表面,称为主后刀面。 3)副后刀面 刀具上与工件上的已加工表面相对着并且相互作用的表面,称为副后刀面。 4)主切削刃 刀具的前刀面与主后刀面的交线称为主切削刃。 5)副切削刃 刀具的前刀面与副后刀面的交线称为副切削刃。 6)刀尖 主切削刃与副切削刃的交点称为刀尖。刀尖实际是一小段曲线或直线,称修圆刀尖和倒角刀尖。 ' r* U7 {3 @- @& [ @
二、测量车刀切削角度的辅助平面为了确定和测量车刀的几何角度,需要选取三个辅助平面作为基准,这三个辅助平面是切削平面、基面和正交平面。 1)切削平面——切于主切削刃某一选定点并垂直于刀杆底平面的平面。
# q( @: s; J6 g: K" o4 H" _7 X* @: D
* x2 `& H! f6 B: u) z
2)基面——过主切削刃的某一选定点并平行于刀杆底面的平面。 8 E$ ~2 U: M1 `. g) z6 A3 J, a
' [ W& Z+ S- P3 Y! G! j
3)正交平面——垂直于切削平面又垂直于基面的平面。
7 r1 {8 j \4 h4 N0 P/ k
# c" y5 I& h% h7 v4 k* ]3 o
可见这三个坐标平面相互垂直,构成一个空间直角坐标系。 * b A) u8 f) Y6 w* J4 I& ], C2 ^
9 F9 R! ?0 l$ P) o2 } 三、车刀的主要几何角度及选择3.1前角(γ0 )选择的原则 前角的大小主要解决刀头的坚固性与锋利性的矛盾。因此首先要根据加工材料的硬度来选择前角。加工材料的硬度高,前角取小值,反之取大值。其次要根据加工性质来考虑前角的大小,粗加工时前角要取小值,精加工时前角应取大值。前角一般在-5°~25°之间选取。 通常,制作车刀时并没有预先制出前角(γ0),而是靠在车刀上刃磨出排屑槽来获得前角的。排屑槽也叫断屑槽,它的作用大了去了折断切屑,不产生缠绕; 控制切屑的流出方向,保持已加工表面的精度;降低切削抗力,延长刀具寿命。 4 Q9 F' u) f4 R
3.2 后角(α0 )选择的原则 首先考虑加工性质。精加工时,后角取大值,粗加工时,后角取小值。其次考虑加工材料的硬度,加工材料硬度高,主后角取小值,以增强刀头的坚固性;反之,后角应取小值。后角不能为零度或负值,一般在6°~12°之间选取。
7 N) F. B- O0 Q+ q" g, [
% @- d! n6 R& [: R* F P
3.3 主偏角(Kr )的选用原则 首先考虑车床、夹具和刀具组成的车削 工艺系统的刚性,如系统刚性好,主偏角应取小值,这样有利于提高车刀使用寿命、改善散热条件及表面粗造度。其次要考虑加工工件的几何形状,当加工台阶时,主偏角应取90°,加工中间切入的工件,主偏角一般取60°。主偏角一般在30°~90°之间,最常用的是45°、75 °、90°。 " I3 K7 }1 V% x4 j( s# W& s8 P; }
4 n1 x9 i ~- ~0 m5 v$ F4 V
3.4 副偏角(Kr′)的选择原则 首先考虑车刀、工件和夹具有足够的刚性,才能减小副偏角;反之,应取大值;其次,考虑加工性质,精加工时,副偏角可取10°~15°,粗加工时,副偏角可取5°左右。
- z' O2 {+ u4 f- a
, C0 I$ R: d2 h: |# A* n
3.5 刃倾角(λS)的选择原则 主要看加工性质,粗加工时,工件对车刀冲击大, 取λS ≤ 0°,精加工时,工件对车刀冲击力小, 取λS≥0°;通常取λS=0°。刃倾角一般在-10°~5°之间选取。 2 \9 U' T6 z( ?& ^
4 t3 W: l6 @+ S0 G) L/ i0 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