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326|回复: 1

为什么微软将服务器沉入海底,华为却把服务器放在挖空的大山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3-21 10:3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xbq1013 于 2023-3-21 10:32 编辑
6 k& I; h; ~2 r; G0 T. N% \% I8 p) f1 F0 a
服务器过热一直是大型公司的“心头大患”,因此很多公司都将数据中心放在宁夏,为的就是借助宁夏的低温自然风来散热制冷。$ u/ d9 H+ b1 o1 o  W( }7 Z

# x* Z* x$ d* S* n0 Y" A) ]Facebook作为全球广受欢迎的社交软件,它的数据中心在临近北极圈的瑞典北部,冬季零下20度的冷空气会带走服务器产生的巨大热量,用自然冷却来降温。
% m) Q' Z& N! |" F

, f4 i0 V1 R" \4 _
6 G" Z0 g# W4 O2 Y/ @4 i

, P  g: V! ?7 _5 m' J2 F
高温会对电子设备产生什么影响?
& M2 y. ^# L* O* D& h
% u/ ^  ]/ Q" v4 V/ I2 M
近些年,全球高温天气不断刷新记录,截止到2022年7月12日,我国共有71个国家气象站的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各地不断有人因热射病被送去ICU。. u! d6 _5 B- s2 \

% }+ N- b$ Z5 Q; U9 _- g国外也是如此,2022年英国当地高温突破2019年的记录,第一次超过了40℃,或许在我们看来,40℃也不高,但英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以往夏季平均气温也才25℃左右,所以在高温的“袭击”下,一系列连锁反应开始出现。. ~' H) Q! A8 ^- T4 w) [2 T  U

* S( [% d% @. k1 r
由于当时设计没想到会有这么高的温度,除了机场跑道融化导致航班停飞之外,多地的网络服务器也纷纷“热崩”,其中的细节例如高温导致电池变形等,最后不得不采取河水冷却、海水冷却以及空气自然冷却这几种方法。
: O7 }8 _. f4 o5 Z0 g
6 J  h& j- m2 A6 I6 C* f. d: g1 u
服务器到底是什么?
; Y, {) M0 Q& B$ w* t

4 _7 x( m, w5 w3 |2 W' I6 U服务器是网络中心所在,它具备管理、传输功能,但同时服务器又相对脆弱,高温会影响电子元件的运行,轻则处理速度变慢,重则半导体元件损坏,低温也是如此,所以在高温、低温下,有时候手机会自动关机,看起来不合理,背后却是电子元件的自我保护。
& `8 b5 u( L5 I$ J+ g/ j
2 e( F8 s& [1 N) C  v
微软为什么把服务器沉入海底?. T0 }. A6 i1 J! `9 d( E7 F

. i- ]: a4 K' o. j2 [/ q" q, h我们都知道,电子元件放在水里会发生短路损坏,但为什么微软还要把服务器沉到海水中呢?
+ r2 E% U6 H) y( r( r( F, h6 i
" E& E; B7 `+ t9 T/ y/ l
如果因为散热问题,这么大的公司,难道就不能24小时狂开空调来制冷吗?% _8 x+ O: G2 j5 S, s/ i4 r

" j+ b7 r5 s7 q" _( N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微软这么做的原因还是在于“金钱”,很少有人知道,服务器运作所需电力的能耗,占所有成本开支的20%,而在电力能耗中,其中41%都被用来给服务器散热。; |4 A) x7 a7 T! x( B$ l& @' @5 v, ~
) f# E/ K/ W( M3 o0 l
从全球角度来讲,这么多数据中心加起来,每年消耗的电量占全球总耗电量的2%,可想而知,仅仅在服务器散热这一块,大型公司就需要支出一大笔钱。3 i* N3 l* ~- ~2 Y" {! b+ k

0 R6 w/ }0 Z% \. @微软为了降低能耗,决定采用军用潜艇级别的防水和散热技术,2004年,他们将300台服务器放入密封舱内,沉入加州海岸底,服务器产生的热能以热传导的方式传播出去,内层海水吸收热能后水温升高,在冷热交换器的作用下,外部冷水跟内部热水进行循环交替,以此来达到持续散热的效果。
8 j4 c6 m: e% m: N8 d( F

8 ?$ a8 m# T$ \! e# h+ T  a工作人员从100种传感器中得到的数据来看,海底服务器密封舱的水压、温度等一切指标正常,并没有漏水、硬件损坏等情况。( C" \4 T( V; U7 C

4 ~; i  R' y2 k8 M& f! R

" T- ]! V4 b3 [. `( r+ C) f0 I- m; U; U8 g8 y9 ]- j9 h! y5 ]
在经过105天的实验后,测试结果令微软十分满意,并且2019年6月,微软在苏格兰奥克尼群岛进行第二次水下散热实验,他们这次将864台服务器放进长度为12米,外观酷似潜艇的密封舱内,为了减少对海底环境的影响,微软在密封舱外部改装成人造珊瑚礁。/ X3 Y  M2 c  x9 P; c% s
: k. j( v; M* g
微软第一次实验测试将服务器沉入海底是否具有可行性,第二次实验则测试相关经济学和可持续性。/ U1 }# J1 X0 i( X, W; V2 t0 L
1 D& J3 n& b3 e/ @* N7 q# u
要知道,微软此举除了明面上利用天然海水来降温之外,还可以大幅度节省租金成本,并且原先微软服务器所在的处于海洋性湿润气候,电子设备很容易受到侵袭,而海底的低温环境相当于天然冰箱,不仅节省大量电力,还没有任何租金问题,同时又能隔绝服务器的噪音。
4 P: W* R- b. S# q$ `8 D
, [1 t; l- c8 {
为什么华为把服务器放在挖空的贵州大山中?
" d7 L8 ?5 q. K' Q

$ b# Q5 m2 f8 J) F+ B& L贵州地处北纬24至29度之间,92.5%的地貌为山地丘陵,海拔较高,即便炎热的夏季,贵州平均温度也才22℃~25℃,并且贵州存在大量天然溶洞,洞内环境几乎恒温恒压,自然风吹过山洞,足以将服务器散发的热量带走,并且贵州为喀斯特地貌,整体较为稳定,服务器放在这,能大幅度降低地震、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3 l" w$ y8 `% {$ z8 ?# ~

, M# X7 v- l1 k& l1 ~7 P
贵州水系发达,多水电站,每年发电量很高,而且海拔高,意味着风力发电的潜力也不错,所以在众多自然因素的结合下,贵州被誉为南方电网之一,然而贵州用电量低,每年都会剩下大量电力能源,因此,华为这么多服务器放在贵州,不仅享受到便宜的电费,而且还节省了大量原先用来制冷散热的电能。

; ~- E1 d. s8 l( M: k而且贵州将贵安新区打造成了数据中心聚集地,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吸引产业入驻,在这种有利政策支持下,大型公司将服务器放在贵州,绝对是既明智又省钱的选择。) e: p/ x0 u9 H  d9 S. B( d8 a. `
+ k: X/ L+ K) h2 |4 ]- F
3 H0 v9 w5 R, s' I/ H# {; ^8 k3 d

1 T( P8 V/ E3 [+ V4 h! ^
贵州大山里的这么多服务器,除了华为之外,还有包括腾讯、苹果在内的全球近百个国家的网络公司服务器。# Q4 e* @$ p5 s& T1 l8 o7 l

# N) C/ e6 ~% y! I# f虽然近些年全球都在强调并且扩大清洁能源的投入,但目前火力发电仍然是主流,其在世界发电构成中的占比要高达60%,常年位居全球供电总量第一。( [! `* n9 i2 A' u8 ]7 S% h  q0 S

& ^5 g, S' \" @( K+ ]0 S所谓火力发电,即通过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燃烧时产生的热能来加热水,使水变成高温、高压水蒸气,然后再由水蒸气推动发电机来发电。
* v) i9 C- p* q* R  U
) ~+ m! m7 l6 i  o3 q  @" G2 B, b6 J( V
化石能源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无用甚至有害的气体,并且地球上的化石能源总量有限,如果能用大自然来节约本该用于服务器散热的电能,在保持清洁能源发电量不变的情况下,可以从侧面降低化石能源的发电量,从而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使用,此举对企业经济、国家能源、地球环境来讲,都是有利的一面。
) S% M2 g4 d4 q4 E) l

( e; _4 B' R+ o  X* Z: f0 n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的公司企业,会采用类似的办法来给服务器降温,不仅能节省开支,最终的受益人群将是人类自己。
$ ?+ n( K& X( |0 J1 c: z
+ d) S1 K; ~* L) O2 B; P9 M) F

- F0 y+ h) o' u/ g0 }* n1 N2 z: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3-21 11:3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把热量收齐起来,开个大的洗浴中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5-13 11:12 , Processed in 0.065712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