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刚过,各地迎来招工保生产的黄金期,新一年“抢人大战”提前启幕。% `3 x3 h& M) H5 Q
# ?$ T1 I8 G+ I5 B! G- {0 p) n4 Y据不完全统计,包括广东、浙江、江苏、福建在内的多个沿海大省开启“抢人”模式,大手笔布局跨省招工、人才招聘,助力企业实现新年“开门红”。
/ F' ]& B/ I5 s1 c$ V9 @ Z4 `* C. Z
节后复工东南沿海地区已在招工上“先人一步”。 节后抢人招工的“盛况”年年都有,今年尤其激烈。
- t4 b6 {4 k9 l; r0 u0 X7 u @7 V1 ~! X
- V4 ~* L W% Z; R- ]这背后不容忽视的“隐忧”,是伴随人口负增长而来的劳动力减少——仅过去一年,全国劳动年龄人口比2021年减少666万人。
r6 e6 z' R; q! x/ p5 x' z6 x$ w6 g9 V, Q! L; x0 A
节后复工,东南沿海地区已在招工上“先人一步”。$ k9 {( J# s" H: R9 b
. F/ f1 K. C5 K1月24日(大年初三),4辆从广东中山南头出发的大巴车抵达广西梧州。大年初四一早,4辆专车“点对点”接回超过160名TCL空调员工返岗。这是今年春节广东全省最早的一班返岗专车。+ i( i0 E7 z m1 {. P. ~3 j- k
: B9 H# F1 A/ m& y R2 h& q/ f1月26日(大年初五)福州长乐国际机场,来自云南的238名返岗务工人员顺利抵榕,这也是2023年春节后福州市人社部门通过免费包机接回的首批重点企业返岗务工人员。
! v8 u& x% l0 S) o) l2 N2 }8 X1 K- l9 a1 N" @
同日,江苏无锡市人社局的工作组飞往云南曲靖,与当地人社局共同组织了一场“点对点”的包机活动,次日(1月27日),来自云南曲靖的120名务工人员乘坐返岗包机顺利抵达无锡。2 b, B: ?& y: z. Z; ^
, Y0 m8 y2 w% r, L6 Y# j
1月27日,在浙江宁波人社部门的组织下,当地11家重点外贸企业赶赴贵州跨省招工。1月28日,浙江省人社厅组织杭州、宁波、温州、湖州等地赴四川广安举办专场招聘活动,提供就业岗位11000余个。
$ O/ g! U* O+ M* j
* X R; U. r; @! I1 t5 E' w& `( Z一些地方还对企业包车返岗复工、新招用初次就业员工等给予资金补贴。
- ] `5 W. s6 a+ e& R
' P F6 ]1 O# t* {6 L) h1 q例如,深圳明确,对2月5日前市外原在岗职工返岗达500人以上的企业(劳务派遣单位除外),按照每人200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返岗交通补助,每家企业最高40万元。) Q ]( k2 E) K5 c$ i3 x) q7 s+ \
8 ?7 `2 O% q7 O1 D6 ~4 ^2 F沿海地区扎堆“抢人”一部分原因是本身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占比较高,与此同时,过去几年,疫情以及服务业下行等因素,加速了农民工返乡回流,如今随着各地经济复苏,企业复工复产并迎来新一轮订单爆发期,用工需求也随之增加。
q$ @# T3 j/ [: U3 j
2 O' l7 p- X) ~$ w4 T一个例子是春节前,宁波市人社局对全市重点工程、外贸企业等各领域3147家企业进行的一次专项调查,结果显示预计返岗率超过80%,但对于不少在手订单多,准备增资扩产的企业来说,人手仍显紧张。. A0 [& O1 |6 y
0 H6 t8 ]! m V+ v4 d7 Y% S
实际上,“招工难”问题已经不局限在从长三角、粤港澳等东部发达地区,而是正在向中西部地区蔓延,“用工荒”开始与中西部挂钩,安徽、江西、四川、湖南、重庆等中西部省市一些企业普遍反映“招不到合适工人”,成为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
" i8 S& g5 `3 r! z2 k. j% z. m
/ l& x" `! x" l, O: @: y根据2021年对中西部地区招工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陕西西安13.6%的企业存在用工缺口,湖南省长沙和湘潭实地调研的19家企业中,15家存在严重的招工难问题。类似今年这样的抢人大战,未来或将有越来越多的省份加入其中。0 a2 w) f0 \3 i, o. D, _
! w6 @+ `/ ?! N& y% d人口流动中的绝大多数是劳务输出原因下的劳动力流动。# o9 M7 `7 Y5 I* t! L- a0 A" H" R
& b" ? e1 u: O# i2 }% ~( L
从基本盘来看,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22年末,全国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87556万人、占62.0%,比上年减少666万人,比重下降0.4个百分点。
& L- @- y4 s& ~+ O2 [ `& ]% _& {
/ E% p; c! H1 {" \拉长时间线看,近两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10年劳动年龄人口(15—59岁)93389万人,占比70.07%;2020年劳动年龄人口(16—59岁)87705万人,占比62.21%。粗略计算,十年间,全国劳动年龄人口减少超过5600万人,占比下降超7个百分点。
. j( C7 \7 } O; [& h7 B* ~6 `* f8 w* F- h' f3 T' m- g
具体到省份,各地劳动人口存量几何?数据显示,2010-2020年,全国有超过20个省份劳动年龄人口总数呈负增长。2 u* y7 v$ r* ?9 d% H: }- [
& k5 C& p. C0 n- g9 d4 W十年间,劳动年龄人口数减少最多的是黑龙江、河北、山东,均减少超过600万人;同期,天津、河北、辽宁、北京、吉林、山东等省份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下降幅度均超过10个百分点。
0 q* I: n% W8 ^1 u( k- {. {. [. B* M/ h- H7 ]* S$ L8 b
在全国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的大趋势下,即便外来人口流入较多的东部沿海用工大省,也逃不过劳动力总量及其占比下降的现实。数据显示,2020年,广东、江苏、浙江、福建四省劳动年龄人口占比相比2010年分别下降5.53、8.96、5.89、9.45个百分点。
5 Q+ w `" E7 u! a( h( s) h' ]2 ]1 l! R
与此同时,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程度持续提升,2022年我国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93年,比2021年提高0.11年,比2020年提高0.18年。随着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也将带来新一轮人才红利。
% ]5 O1 X0 t/ @8 d8 c+ w* C7 F2 T, j- Y/ B6 N- S
“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的趋势下,未来人力成本还会继续上升,‘人海战术’的生产模式注定没有出路。”有业内人士指出,“招工难”是国内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必然经历的阵痛,只有进一步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才能真正解决好这一难题。) i6 H. _+ ~; G* T" U7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