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774|回复: 1

潜艇是如何控制上浮和下潜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2-16 14:46: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 l; v( W0 \" p% t潜艇‍
潜艇也叫潜水艇,潜水船甚至还有一个别称叫黑鱼,它就是一种能够在水中持续潜行一段时间和距离的舰艇。

9 c, K, G* r" S6 ?" ~" z2 G- i/ `
潜艇的种类和大小有很多,既有只能容下一个操作人员下潜数小时的民用潜水探测器,又有能容下上百人,持续潜航几个月的战略性打击核潜艇。
2 W1 g6 a2 ~, S7 v2 R8 u

' {4 u! v- D: T

幻想潜水艇

: t' C8 Z) k  V1 x% n. ]" [0 @! }
潜艇的应用也非常的广泛,在军事,科学考察,搜索救援,海底电缆维修以及水下旅游观光等诸多行业和领域都有运用。
( Q  o! F! {3 L5 z9 `! t
潜艇的发展历史‍
2 i/ `3 m! }# `3 N
潜艇的出现可以最早追溯到十六世纪,其被称之为“可以潜水的船”,但当时这种具有很强隐蔽性的舰艇并不被人接受,主要还是觉得不够绅士。
  d( h' B7 k5 t
直到一战前潜艇都并未受到人们的重视,对其未来也并不看好。
( Y# N- V( Q$ T  R  N6 \
一战末和二战时期,潜艇在战场上的巨大威力显现出来,潜艇能在海底隐藏,然后出其不意的发动攻击的能力被所有国家所接受,潜水艇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8 h; s) o0 h2 k/ ]8 _
- V( ~" z- d% ^0 o, j1 Z5 H8 E

/ Z8 G4 S" c& F' T; `+ F  P
特别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具有静音和更长续航能力的核潜艇在军事上的用途更是被无限放大,成为各大国争相发展的军事武器。

( b' N0 E: h5 K
潜水艇的特点‍
$ s- x, [: W  T1 {2 P
潜水艇能够发展得越来越好,这主要还是与它具有的一些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

; @% e1 z5 M9 e- ^5 d( L
首先是具有强大的自给能力,能够在长时间潜航在深海中,远离基地,航行到很远的地方。

9 b8 k1 n% o& x( p8 W# k/ Z3 g. r3 j
潜艇具有非常好的隐蔽性,在战时可以悄悄的绕到敌人后方发动突然攻击,具有强大的威慑力。

0 J8 w! t0 ~" v) i
海面上的狂风大浪,海面下则不会有这样的情况,所以潜水艇相对于其它水面船只要安全一些。
6 \8 s9 v# e) ?! M
但由于要深入到深海中,所以潜水艇的通讯较困难,并且还不具有在陆地上那样的观察距离。

+ ?6 A3 p1 x9 I" P. O

  K2 X" O( }. q9 f1 \7 L

( g; R( o3 K( H: @
潜艇的制造对技术,工艺和材料的要求非常的高,并且配套设备多样,所以世界上能够自行研发和制造潜艇的国家并不多。

0 U, q$ v- p5 |6 i' ~
潜水艇的工作原理‍
' y5 E3 p! e- `1 ]4 x
潜水艇能够自如的在水中上升和下沉,那么它是怎么做到的呢?
0 e6 E1 ?2 X% K, q- I$ u  h# P* d
地球上任何物体都会受到其引力的作用,而在水中还会受到浮力的作用,重力向下浮力向上。
/ r2 Y: v) f/ z0 K# }) G2 e9 G  o
物体都有自己的密度,密度不同的物体在水中就会呈现出不同的状态,
1 m* h, d6 y; K! C
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水的时候,则就会重力大于浮力,物体就会下沉;
而当物体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时,浮力就会大于重力,物体则会上浮;
当物体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相同,那么物体就会悬浮在水中。
而要想让一个密度小于水的物体下沉,就只有增加物体的单位密度,所以说在物体体积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物体密度,就能改变其在水中的状态。
潜水艇就是利用了这一原理,在其内部设计了多个储水仓,用来调节上升和下潜,而要保持潜艇的平衡,也是通过调节不同储水仓内水的多少来实现平衡的。

! [+ O" y  ]4 [. m: f
$ }0 j9 r) O  k4 u
而在水中的鱼类也同样是利用这一方法,鱼利用体内的鱼泡,通过往里面充气和放气来实现上浮和下潜的。
; ?/ m4 `- b- }+ U# V! m5 r* ?
5 P4 _1 d/ J# X$ M& ~6 ]8 a+ g
5 s8 _/ q! O1 M$ N* v
潜水艇除了使用储水仓来实现上升和下潜外,还会使用升降舵,通过改变升降舵的角度并配合推进器,就能改变潜艇的深度,所以潜水艇的上浮和下潜通常都是由储水仓与升降舵配合完成。
潜艇要受多大的压力‍
  r0 ^5 J8 t5 u8 A8 ^2 _- k9 W
任何物体只要在水中就要承受四周水的巨大压力,潜艇也是一样的,潜的越深受到的压力就会越大。
5 M; ~# p1 F1 q1 b& Q3 r
潜艇每下潜10米,就会随之增加一个大气压的压强,而当潜艇在水下500米时,其外壳每平方米就要承受大约50个大气压的压强,就相当于每平方米的面积上要承受超过500吨的重量。

9 C- g4 {- J4 Y5 `0 [  G3 P

潜艇的3D CG渲染3D CG rendering of a submarine

* m& ^9 S- s% M) X* k
因此潜艇要想潜得更深,就需要外壳更加坚固,现在很多潜艇外壳都采用坚固的钛合金材料,这让潜水艇的承受压强的能量变得更高。

3 }9 s$ C; k' j1 x1 B
同时,将潜水艇设计成水滴型结构,能够达到分散外壳受到的压强,从而减小潜艇外壳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强,并且这样的设计还能减小航行时的阻力。
9 G0 _& `  l2 Y( s4 z8 z
潜艇中氧气从哪里来‍- y! \9 A+ [5 N! u, K. Q" f
潜艇长时间在水中航行,这就需要能够持续给在密闭潜艇内工作的舰员供氧,那么这些氧气是从哪里来的呢。
! a9 u3 d: A6 A( {' v
早期的潜艇需要每隔数小时就上浮出水面,或者是水下数米的深度,使用通气管来向艇内输送氧气,并将废气排出艇外。
后来的潜艇开始使用制氧设备,采用空气再生法制氧,将排出的废气经过处理分离出二氧化碳,再由制氧装置加工产生氧气,潜艇内的空气就能循环使用,这样潜水艇能在水下待4~7天。

4 f2 N, {: c8 o" N- Q$ u3 n
而更厉害的核潜艇所采用的是电解水法,通过电解就能在水中分离出氧气,能为潜艇连续供氧,从理论上讲核潜艇可以长年累月的在水下航行,但考虑到舰员长期在密闭的环境中所承受的巨大压力,核潜艇连续呆在水中的时间不会超过3个月。
5 Y+ X; Y; T& z7 E" F* k

) G$ f/ R* \& x! E' F5 b

; b5 K, ~* b3 D3 `' J) |; D2 j! p% Z5 B
目前核潜艇水下潜航时间世界纪录,是由中国海军创造的,时间为90天。
; p4 V$ U* D) t5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16 16:05:02 | 显示全部楼层
挺好玩,我就是不敢进去坐坐(当然是指水底下)2 m7 {4 l0 w; F5 ~" l4 E5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8-30 20:18 , Processed in 0.063656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