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折子 * L: B3 l& r& @# z, ~/ V
那些爱看古装剧的小伙伴们,经过都能看到这样一个情节,在夜深人静伸手不见五指的晚上,剧中人物杀人越货干坏事或者办案时,就会掏出随身携带一个圆筒状的小东西,揭开盖子往里面吹一口气,就能将其引燃,瞬间就能照亮周围环境,还能用于点火。 其实这个东西的名字叫"火折子",它就是古人会随身携带用来点火的“黑科技”就如同现代人所使用的打火机。 1 p1 T, x( S* Q' @8 Q) d
4 }9 u5 `+ Z3 R. [* }. l- S7 c
; |; q6 a: h- V* j
火折子小巧便于携带,不用时放在身上,使用时只需要扒开盖子一吹或者是来回甩几下就能开始燃烧,可以说是古人夜间外出照明或者点火的必备神器。 , L% A# h0 y n* `
火折子的历史关于人类用火的历史有着很遥远的历史了,当古人不再对火产生恐惧后,就开始了利用火,最早是从大自然雷击后的山火中取得火种后,就会长时间将其保留,主要的办法是不断往火中添加木柴。
/ u' ]2 R( m% S; ?3 h
后来又开始发明和制造一些取火工具,如钻木取火,还有从自然界中发现一种燧石,当其与铁器击打后就会产生火花并引燃可燃物,古人就用燧石与钢制的火镰作为打火工具,所以也被称为火石。 4 P6 B* X0 ~* G1 B! `" F# y" L: x
而在南北朝时期,皇宫中的侍女发明了一种新的取火工具,这就是火折子,火折子与火石比较更加小巧便携,而且火折子还能直接存储的火源,并且火折子并不是一次性的取火工具,它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很多次重复使用,特别适合在野外取火,如行军打仗中烧火做饭。 9 D/ B& M7 G) j2 W3 d: @5 W) v
后来人们根据火折子的形状和结构,用松木制作的小木棍上包裹一层硫磺,遇火就会燃烧,虽然不能直接燃烧,但是这应该就是最早火柴的雏形。 火柴又比火折子更小巧便携,并且使用更加方便,所以火折子可谓是火柴的前身。
1 m5 }3 M: G/ B( T$ f
在没有先进取火工具的古代,火折子的诞生也充分体现了古人的智慧,也对后来的取火工具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 _5 B0 \+ ?1 q+ W2 W
火折子的原理9 j; g& Q2 T7 B& v
物体的燃烧需要几个必备条件,这就是可燃物,氧气以及达到着火点,反之,这几个条件只要去除一个就能灭火。 2 b( o! x# s, A2 u& Y; d7 B
火折子从取下盖子通过吹一下或者是晃几下就能燃烧,也就是从火星的状态变成了明火燃烧的状态,这个过程在物理上也被称为复燃。 1 n: u6 y: p; F) {1 V% C. {
在一个狭小半密闭的空间内,明火在其燃烧很快就会造成缺氧的环境,燃烧的明火就会变成火星,打开盖子后就会重新获得充足的氧气,就会开始重新燃烧。
, R1 k, P1 O4 ?" g0 h 1 O2 h5 G9 U. L: r* S# Y* q
4 ^: q$ S) t8 _) T而火折子在竹筒内因为缺氧就会处于一个半燃烧半熄灭的状态,但盖盖子时也不能太紧这样会将氧气完全隔绝,火星就会熄灭,或者是在盖子上打小孔以保证有一定量的氧气进入。 6 a( c/ C. G1 @/ m% y- }9 }
打开盖子就会获得充足的氧气而复燃,其实这就是通过控制氧气的浓度而控制燃烧的程度,这可见古人的聪明才智。 6 }: q, n. `+ d) y4 l8 y
2 \2 X/ B" a d4 s4 T; |
图片来源:《探秘历史:古代的火折子为啥一吹就冒火?揭秘古代黑科技》 0 l( q: \+ _4 Y2 T' F" B1 R
火折子制作过程( I5 m P0 [( \" N2 f8 K9 |
我们小时候在农村曾见过,用白杨树皮晒干后捆紧制成的火把,可以在晚上点燃照明使用,由于是捆紧的所以并不会快速燃烧,但是也不会熄灭,一直有火星存在,将火把晃几下就会快速燃烧起来。 / c, |* w+ x2 i9 C
火折子的制造过程比较相似,只不过将其装在了竹筒内;简单的火折子是用粗糙的纸卷成紧密的纸卷,在卷的时候不能太松,不然很快就会燃烧完,也不能太紧这样不容易保存火种,而且还不容易复燃。
$ b K8 r) Q) V, T# V
而高级一点的火折子材料和工艺更加复杂一些,用番薯藤作为原料,经过浸泡一段时间后取出用石头敲打变成纤维状,最后再将其与棉花和芦苇混合在一起继续捶打。
( O7 M7 Q, J( i( N7 n! h - P \ g7 a: h0 \/ [* s
图片来源:《探秘历史--古代的火折子为什么一吹就着?古人实在聪明!》 4 ?4 u# l+ |* [& ?) z* g
最后晾干,还要在其中加入松香,硫磺等易燃物质,还有些火折子会在其中加入一些香料,将这些原料放在一起后就像制作旱烟一样卷起来,放在制造好的竹筒内。
; y$ |. T( s, I+ b0 [
! x6 P1 a v+ v* c3 A/ c* B图片来源:《探秘历史--古代的火折子为什么一吹就着?古人实在聪明!》 , B, s8 R2 W( B; Q5 y
火折子圆形外壳通常会采用竹子制成,长度大概在15厘米左右,盖子上也会打一些小孔,以便很少的氧气进入到竹筒中。 " E* c# k( `* ]. Q
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火折子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变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像现代火柴以及打火机的出现,火折子也已经逐渐消失,现在也只能在一些影视作品中见到它的身影了。 & D v5 R2 G8 z$ [. C8 v ?1 {*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