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twq19810302 于 2022-10-11 13:21 编辑 & W7 v- U, b) m4 x8 G' ]6 v
# `+ P, e: C# x* h
如何画出更多的形态?如何画出更漂亮的形态?怎样推敲形态?怎样推敲设计?怎样把控完整的设计流程,输出高质量的设计?* X! Q4 k& l+ o$ B
5 g5 G4 p. x- g
相信很多小白设计师在设计初期(草图概念发散阶段)都会遇到无从下手、力不从心等系列问题,同时这些问题也困惑了我很多年,也是我平时在设计或画草图时会不断思索的问题,希望能够从中找到一些规律、方法、套路,从而达到每次都能够轻松地应对相关的设计任务,能有一个高效的、系统的设计思路及完整的、心思缜密的设计思维。以下是我十几年设计实践及教学所给出的一份思考。
0 a# @+ |+ U( G$ J5 F' y& H! N/ N2 I! B5 Y8 a: X1 }! d$ a
01 什么是形导思维?
# E8 x9 X: Y/ n$ ^$ N9 w9 r6 x$ g" K7 N* j- a0 g f$ f( \. D. n
形导思维是什么?
& I" D) S. f! [& z% k. O: r0 [7 e$ \4 j S* k
形-可见的、可触摸、可感知具象的物,我们基本都能理解。思维是一个不可见、不可触摸的抽象概念,大家好像知道这个东西的存在,但触摸不到,又有一点难以理解,其实这就是有趣的地方,设计很大程度上就是有形和无形之间的一个转化过程,用有形的物去表达抽象的概念,亦或者从抽象的概念提炼出有形的物。9 n Q0 E! c( }
/ A$ W/ J( ~0 q / V0 m& z! o+ R5 l' i9 X0 c4 l+ P; H
1 x) X7 a4 F1 t1 N& h& d+ F 9 P( c, q' k7 G6 o
但这也恰恰是它的难点之所在,这里面其实也蕴含着太多的知识体系包括心理学、行为学、哲学、逻辑学,说设计是门交叉学科一点也不足为过,它应该是叉叉叉型学科才是。8 t& N2 S2 c _$ O2 z
2 r# E: b4 c; A5 u1 Y: J' r. C: k! ?# e1 ^) s% u5 X
02 如何从形到思维?
+ }( F+ h x$ @/ F% t* A" L& M
3 P) [" E. R' f$ _如何在形和思维之间进行转换就是思考的核心
6 q7 u P; L: k( P3 h# t0 \' w
& e) F/ n# j; G! K2 n1 R2 L: }如何在形和思维之间进行转换?如何鉴定转换的成功?转换的标准?这些概念在设计师心中基本都是漂浮不定的,经常我们会听到这样一句话-设计没有对错,存在即合理,这会让设计师在创造的过程中更加疑惑百出,我该如何去设计?如何思考?
, Q4 g# J9 J( U
5 Y% O6 g3 O h3 p3 B设计的标准、普适性其实都存在的,这些是靠设计师大量的设计实践、归纳总结沉淀下来的结果,在短期内培训不可强求,很难教,只能育,这个不在我们教学目的考虑之内,设计方法及过程的管理、设计转换,整个过程的合理性,可被设计师及他人理解这点,是无关经验性的,所以这是形导思维的重点。
: D6 H. i+ K5 F' u- k$ N% w: t# I' t- d* o$ P9 i
v! `7 P+ X; y. i" T% A4 K! Q
; ~0 C v) n7 r) i! V
2 ]: k) g% {1 ]2 y我觉得一个合格的设计师是可以通过后期学习、培训培养的,那么这就需要一套非常合理的教学思维模型,帮助人们去建立感知,理解事物客观规律,最终形成系统方法论。. `/ _4 y' S" ]4 X$ R( p0 F
" l( B( W* u/ E' h7 F
4 G' \" W: w% i- F6 ]- Q. C' V" O03 形导思维教学思维模型 . a* u, }1 }' v7 ~1 q
- c) A: k# h/ s$ F' d5 w% G9 o5 K0 M1/造型逻辑思维模型
- b' h) {$ Q R; ?4 ~ ?0 i8 i9 O* z( w2 q8 o! s* O- k g+ w
解决设计师在画草图或设计思考过程脑中无形的空洞时刻,利用造型方法的推演运用,能够快速的创造出无限的造型,实现从0到1的蜕变。解决设计师在画草图或设计思考过程,造型单一、思维局限,采用变形方法推敲造型,能让你的造型从1到N的发生无数不断裂变的过程。5 Y. _& G1 U" B; |
! R) J8 \( Z! s: Q" e5 M
2 ~* [0 I8 A4 a0 P ( j( h9 P( h' i5 l, T' T8 i
$ b6 ^ x3 H1 \2 c
2/美学逻辑思维模型: Z9 | P e5 K% K5 W
0 v/ r2 U `0 k- X) c( x' F# Q0 b
通过美学逻辑思维模型的学习,我们希望解决设计师在设计产品时造型陈旧,无新颖,造型混乱的现象,并且解决设计师用随性、直觉等感性手段,低效率的手法进行草图设计,设计师应该用理性的设计手法提升设计质量及生产效率。
' U1 g: E$ `' U1 G7 S2 J; J ?7 w9 I6 t I3 U, E' ~! Y4 g& M! J- G
! x4 u- r2 `# i5 l7 J8 L
4 g/ D; \9 u4 @ c ~5 ~, j: p
+ S. X2 A: B1 ~' r- K4 T
* I7 K6 g) ~% p% l3/感知逻辑思维模型' |9 t. }+ F9 p' i3 @ U8 K
* ^/ a# ]( P; H+ Z" @& N
产品形态除了好看之外,还有一个非常值得去思考和探究的点就是感知,好的产品形态设计,通过设计师精心的设计组织与编排,可以给使用者很多不同的感知信息,比如好用、好玩、有趣等等,其实就是要求设计师能够用感知逻辑的构建方式去构思设计产品的形态,这样产品的使用者通过表面的形态元素理解并解释出了设计师预埋在里面的感知,这时就会产生共鸣,这样你的设计就是成功的。! t6 e* o$ e' U9 N) x l
' s/ d6 ^ M. }6 |" m7 U: ~& }) e0 A2 @) L( g# ~
9 h/ s, q9 e3 x0 o$ M. J7 H$ d" O |( K
 & _; q8 D( [& g- e0 [' x* Z4 t. _
* B, Y& |! f0 A) f T3 e" r5 M5 B" L0 }
4/制造逻辑思维模型
1 p; V9 q+ d8 d% b& ]) b* l9 c! V4 z/ |; n' S- K5 A1 @2 Q
常常我们的设计从草图-2D-3D-手板-量产整个过程下来,很多设计师经历了一个设计效果滑坡的情况,还不是小概率事情,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因为设计师把设计与制造剥离了,所以这个模型是把制造逻辑贯穿到了草图思考阶段,这样一来就不会出现效果滑坡的情况了。# Z/ |- y% K/ W2 a) f; w
; ~5 Q9 Y) c5 f0 W$ N- |
! g, b+ ~5 V, r/ A8 a+ p. ?( Z同时这个思维模型的使用也需要建立在设计师了解材料优缺点的基础上,能够发挥出材料的优点去做设计,或者在设计概念阶段就可以预知材料缺点,选择合理的规避方式,或者把缺点通过设计思维变成优点也是可以的。6 `) Y e4 Q- {; j$ j
1 V/ e, Y9 {1 g& Q& a
' _: D R" X8 P* t2 a; | - m) I& X9 C" H6 p
1 [* c$ r- [0 ^; z( x3 w
04 小结# s$ A( E' a. w+ P! N. T5 w
/ @% ^' c. M6 j/ J总结一下,设计是从无形到有形的转化过程,每个过程或每个表象之下,都需要底层逻辑去支撑,这样才能让你的思考有理有据,有章可循。今天主要给大家分享了4个思维模型-造型逻辑思维模型、美学逻辑思维模型、感知逻辑思维模型、制造逻辑思维模型对应的去解决相应的问题,一定遵循以上几个逻辑去思考设计。更要反复强调的是,如何才能在设计的草图阶段,让草图从表面效果(技法)到设计思维、设计考量的阶段转变,其实就是要用今天的4个思维模型去贯穿到整个设计思考的过程中。' Z& i! c2 ~+ Y: I8 s: T
+ |0 `! v. r6 V
) b1 N7 ~( Z. i( b+ [, H7 C7 P2 o. Q: x _$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