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6月,马斯克宣布将在9月30日发布人形机器人。马斯克前脚刚宣布,雷军就抢先一步发布了成品。8月,小米抢在特斯拉前面,亮相了自研人形仿生机器人“铁大”。9 {8 [0 j% b7 j/ `9 q
" o+ |& o$ Z6 a6 ?, u; t+ I0 m特斯拉和小米的入局,更是将人形仿生机器人捧为风口。但我们真的需要一个长得像人一样的机器人吗?人行机器人在实际场景中真的有价值吗?这个赛道被热炒的同时,围绕人形机器人的争论也不休不止。有业内人士预计,十年内,人形双足机器人难有“商品化的可能”。' U, u) m$ U% {# c8 r) j
# f' r& z. N% V; O$ w" u, k小米近期发布的人形机器人CyberOne“铁大”,给人的感觉仍然更像是一个人形玩具,并且造价昂贵。
/ g1 j) |5 E2 ]' b, O7 ?& u
) f" l7 `% o0 v$ R& ]+ u9 F( e: h! x根据雷军的说法,目前人形机器人的成本大概在每台六七十万元,还无法实现量产。人形机器人还需突破多项关键技术,而很多技术外的问题也在后面等着它。
- R$ y, L' D+ q. I8 m% S3 b
, g0 {2 D% v, ?1 z" C8 ^5 ]: K8 M“你要特别有钱,说我投一部分钱专门去研究这个人形机器人,然后慢慢做不为挣钱,这可以。”一位机器人行业的从业者对数智前线评价,人形机器人短期之内没有任何实用价值。
/ j4 h' e6 i [1 L- W
8 ^$ e1 X% j" V2 h1 i H雷军和马斯克,都可以公开表示说他们非常看好人形机器人在未来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前景。因为背后更重要的是,他们不差钱。+ ~5 f% j4 Z) m
. s" y5 i$ s( N" U+ o( w: c' @
“波士顿动力的人形机器人已经做得很好了,自1992年成立研发至今,他们只发布了四足机器人(机器狗Spot),他们认为这是一个产品。”该从业者称,“而他们从来没有说过,要把人形机器人量产销售,因为它还不可以称为是一个商品。”
/ o2 a' t4 r, M3 ~% @ b( y4 E7 Q
+ |' [. f9 A# B t, O0 }8 J* Z作为著名“网红”机器人公司,波士顿动力的双足人形机器人博取了全世界人民的眼球。根据他们自己公布的测试视频,名为Atlas的人形机器人已经能够表现得非常灵活,可以像真人一样完成许多动作。但该公司从未向外界放出要投放市场的信号。
9 m. O. m% u4 Z" h7 L: q( o* t- i. L6 L7 e
关于人形双足机器人Atlas何时推向市场,波士顿的回答是,“从来没有投放市场的打算,只是希望利用它的科研价值,提升机器人的技术水平,好用到更加成熟的四足机器人上面。” Y o! i; a4 d
! ?7 b" |7 B; m* S$ O0 ^6 `2 G" c人形双足机器人相比于四足机器人,在运动稳定性上存在天然的劣势。“你要说在十年内,双足机器人可以做得更优秀一些,比如说能够跑得更快一点,上楼梯更稳定一点,这些是可以的。但想要让它真正给人类提供一些服务帮助、成为一个商品,我们认为十年内不太可能。”
1 `* Z) n6 c% L% j1 D
: i& x9 O- Y! A8 z" X+ a该人士认为,除了一些表演场景外,人形双足机器人在短期之内是无法提供任何实用价值的东西。
4 K( X& ^2 U. g! P- f6 l0 Q
# D; D) z3 j6 D8 C; t5 B$ m" d0 ]几位资深人士分析,首先双足机器人的稳定性还需要提高,万一栽倒有可能伤到人;其次,做到陪伴需要对话自然,但现在的人工智能对话体系,还达不到人们对事物的理解和情感交流的水平;再次,人形双足机器人能做到的事情还有限,在一些刚需场景下,比如做家务显得无能为力。 S: u9 H3 D( ^1 L @
9 P$ {7 N7 u9 v0 ^* u# ~, q! y% ^此外,人形机器人也比其他形态的机器人,容易让人感到“不适”。% e/ A' I: w. P
, g1 u8 ^3 h, r' R8 C
有科技行业人士表示,双足机器人一旦做得智能、逼真,有人类的外观,放在家里那是很恐怖的一件事情。“如果说你半夜起来,想去喝口水。有一个机器人在你的旁边走着,其实是很恐怖的。”/ r+ ~7 n% Y; O
+ K" O- S+ j0 `3 T, H8 U* Q1970年,日本机器人专家森政弘提出了著名的“恐怖谷理论”:当机器人与人类达到一定的相似程度,这时候,机器人反而会给人僵硬恐怖的感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