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 E1 _) G b% h! w1 s
作为水上运输的主要交通工具,船舶的发展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早期的船舶大都以人力、蓄力、风力作为动力,直到1839年,第一艘带有螺旋桨推进器的蒸汽机船"阿基米德号"问世后,这种推进器被迅速推广。随着工业的发展,现代的轮船大都以内燃机作为动力,带动船体外的螺旋桨旋转,依靠螺旋桨与水产生的反作用力推进船舶的航行。毋庸置疑,发动机肯定在船体内部,因此必然需要传动装置将动力传递到暴露在水中的螺旋桨上,而这样的传动连接处必定会有一定的缝隙,那现代轮船是如何保证螺旋桨正常运转又实现防水防漏油的呢?本文将尽可能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大家讲解其中的原理。
5 i0 Z b' z0 @5 g( [ a
; M2 W. |' _0 X( l4 Z轮船螺旋桨
# C: f. `% ]8 p8 O$ X6 O螺旋桨的位置布局 * s" t- ?5 M, o3 l7 |
螺旋桨设置在船舶尾部后下方,其后面为舵叶。螺旋桨通过中间轴与主机连接,中间轴安装在尾轴管内,通过专用轴承连接。不难看出,螺旋桨处的密封能力主要体现在尾轴的密封能力。当然中间轴和船体之间不可能只加个普通的密封圈就行了。拿30万吨的货轮来说,螺旋桨的直径可达10米。即便转速只开到70rpm,那产生的振动也是巨大的,说不好在离港的时候,密封圈就被震掉了。即便不会,强大的海水压力也会使密封圈变形。 / I4 n& j- U3 A& D$ S) Z9 Y
! B7 ^8 A6 i6 y, ?( |, X螺旋桨布局
+ {3 v7 o, i, e- b% J/ t v, @* |* ?9 O尾轴密封原理
9 P B% J) `% L; L4 m, }$ w
尾轴的密封是典型的旋转式动密封,简单来说,尾轴密封是通过注入油液,使其保持一定的油压来阻止水的渗入。但其密封绝不像说的那么简单,而是一个复杂的密封系统。
6 ~5 O5 V' g7 G7 l ) ~# t/ o- D q `
图片来源:EAGLE INDUSTRY Kemel
2 W' G" l% b% X7 C$ f6 h$ x( y3 v大型轮船的尾轴系统由尾轴、尾轴管、密封装置、轴承、润滑系统等组成。其尾轴安装在尾轴管内,依靠前后两个轴承套运转。前后两个轴承之间为密闭的尾轴管。其中尾密封的任务要艰巨的多,既要防止水进入又要防止油液泄漏,因此本文我们重点讲解尾密封。 尾密封中目前广泛应用的是Simplex型(皮碗式)密封装置,这是一种获得各国船级协会认证的密封方式。皮碗密封基本原理如下图:当空间1的介质压力大于空间2的介质压力时,空间1的介质会被封住,不会流入空间2;当空间2的介质压力大于空间1时,空间2的介质会流入空间1。
, ~$ ]0 V7 d# x: E2 Q ( I$ r D; \" A+ U' B
皮碗密封基本原理图 8 O' v3 I- @* E. ^2 \( l+ Y
将尾密封放大如下图:
9 P8 N2 K; g- n: l% L& h8 i 4 m2 B/ e& U4 n. B! y
尾密封放大图
& k' P7 y* y3 V1 T
$ @" D2 N! n6 ]% K' |6 Y$ `3 Y( u尾密封结构原理图 9 c# M! w6 I8 K/ U: R9 P6 ~ ~. C
我们可以看到尾密封采用了4组密封圈,通过弹簧箍在尾轴套上,在海水、弹簧力和橡胶弹力的作用下仅仅贴合在轴套上。这4组密封圈其中前两组往前翻,后两组往后翻。根据前面讲到的皮碗密封原理,我们可以把皮碗密封想象成一个单向阀。在#2#3之间压入空气,空气压力要比海水压力稍高。这样空气很容易冲开皮碗密封,从皮碗密封和尾轴之间通过,形成一个气流通道,使皮碗密封圈与尾轴隔开不接触,这样既可以保证尾轴转动顺畅又能减小磨损。同时因为空气压力高,海水也不会进入。而润滑油则是在空气密封失效的情况下加的一道保险装置。 * R$ Y8 M0 J* `* O* j
如何监测油封是否正常
0 Z. Z' E5 U- v' } j y; e4 j+ f5 g! n) \/ k! I d' G+ @
尾轴密封检测系统
. V$ { j$ |8 f* ]9 W7 C; f6 y: i" H尾轴由前后两道密封,同时在前后密封之间填充油,油是从一定高度的油柜下力的,称为重力油柜。既可以平衡压力又可以润滑轴承。一旦尾密封漏水会引起重力油柜有位升高,此时监测报警系统就会报警。而一旦尾密封泄漏的话,则会引起重力油柜的油位下降,此时监测系统报警就会知道前密封损坏了。 " z7 v$ j9 w5 }- T$ f
其实尾轴的密封是非常可靠的,只要按时检修,尾轴的密封十几年都不会有问题。但不管怎样,船只的防水都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因此不能掉以轻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