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119|回复: 14

加个“我觉得”,省却不必要的争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9-9 15:4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 v2 q+ J& ^$ X" h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

4 Z, W; h  J$ [' }* N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 I8 S3 T& ^. t/ K; ], o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 K4 \  Q' z- c7 q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不知鱼之乐,全矣。”

; O7 h1 V/ p2 B7 o; b% z: a4 j
这是《庄子.秋水》篇里的一篇有名的故事,庄子因一句“鱼是快乐的”被惠子一再追问,以致处于被动局面。我们先来分析,最后再讲庄子如何圆场。
* _1 z2 M- H- s# a) L
严格地说,各个人都只能直接地了解自己,都只能知道自己在何种处境,有何种知觉,生何种情感。

* T4 @% a+ o  D8 D% u2 d( u& H$ R
至于知道旁人旁物处何种境地、有何种知觉、生何种情感时,则是凭自己的经验推测出来的。

# {1 f3 M3 b. e0 ~
比如我知道自己在笑时心里欢喜,在哭时心里悲痛,看到旁人笑也就以为他心里欢喜,看见旁人哭也以为他心里悲痛。

2 k* x# Z- _4 b
我知道旁人旁物的知觉和情感如何,都是拿自己的知觉和情感来比拟的。

( V& t. `2 X8 n: m; I2 R# ]+ {. X
我只知道自己,我知道旁人旁物时是把旁人旁物看成自己,或是把自己推到旁人旁物的地位。

( o0 \3 S( h6 m: y
庄子看到鱼「出游从容」便觉得它乐,因为他自己对于「出游从容」的滋味是有经验的。
5 M  Z. e, K- ^9 @4 t
人与人,人与物,都有共同之点,所以他们都有互相感通之点。假如庄子不是鱼就无从知鱼之乐,每个人就要各成孤立世界,和其它人物都隔着一层密不通风的墙壁,人与人以及人与物之中便无心灵交通的可能了。

) a' g/ N4 N: l; I" v
但鱼没有反省的意识,是否能够像人一样“乐”,这种问题大概在庄子时代的动物心理学也还没有解决,而庄子硬拿「乐」字来形容鱼的心境,其实不过把他自己的「乐」心境外射到鱼的身上罢了,他的话未必有科学的严谨与精确。

3 y- X/ b2 I" C2 ]% o3 v
我们知觉外物,常把自己所得的感觉外射到物的本身上去,把它误认为物所固有的属性,于是本来在我的就变成在物的了。

$ C- {% l. B3 U$ K; L. c
比如我们说「花是红的」时,是把红看作花所固有的属性,但其实花本身只有使人觉到红的可能性,至于红却是视觉的结果。红是长度为若干的光波射到眼球网膜上所生的印象。如果光波长一点或是短一点,眼球网膜的构造换一个样子,红的色觉便不会发生。患色盲的人根本就不能辨别红色,就是眼睛健全的人在薄暮光线暗淡时也不能把红色和绿色分得清楚,从此可知严格地说,我们只能说「我觉得花是红的」。

. \: K5 N- J! J9 A3 v" E! Q! }* I
我们通常都把「我觉得」三字略去而直说「花是红的」,于是在我的感觉遂被误认为在物的属性了。
) i* C; O7 X2 _( t$ Q- W4 R- Z; K6 u$ z% t) o3 M4 @. H
日常对于外物的知觉都可作如是观。「天气冷」其实只是「我觉得天气冷」,鱼也许和我不一致;「石头太沉重」其实只是「我觉得它太沉重」,大力士或许还嫌它太轻。

6 U2 n1 L/ A/ D0 A7 G
回到开始的故事,惠子追问庄子“安知鱼之乐”,“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庄子一开始问答说: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惠子穷追不舍:是呀,“我不是你,本来就不知道你;你不是鱼,也不应该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完全可以断定的。”
; [7 u; i4 R% a4 S
庄子没办法了,只好偷换概念:你不是问我在“哪里”知道鱼的快乐的吗,我告诉你,就是在这个桥梁之上。

) Q$ j$ @, O, Q& y
惠子的“安之鱼之乐”,本意是“怎么知道鱼的快乐?”而「安」又有在哪里的意思。庄子耍了个小聪明。

/ v9 T) C( H2 a, u: N- B  w  P
惠子发问的前提是庄子说:鱼是快乐的。而如果庄子换个说法:“我觉得鱼是快乐的。想必惠子便无从发难,即便真要问,也是问“你为什么会觉得鱼是快乐的?”这个问题,庄子在一开始就给出了答案,“鲦鱼出游从容”(鲦鱼悠然自在,所以觉得它快乐)。

* i  u+ {6 a1 B# f6 @5 G4 @* ^' n  r( ?
加个“我觉得”,省却不必要的争辩、甚至误会和麻烦。

) l  O( N1 ~3 \; q0 ?$ i7 M
不过日常说话,倒是不必逢言必加这三字,否则难免给人太过自我的感觉。听别人的话,有不同的观点意见时,倒是可以在那前面加上一句“我觉得”,那一切不过是“他觉得”罢了,而真实情况究竟是怎样,我自有我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7 l6 m* H3 s" o
试想,倘若惠子自己给庄子的话前面加上一个“我觉得”,也就没有了本次濠梁之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9 15:4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昀 于 2021-9-9 15:48 编辑
9 T* P  C4 I/ }( w+ g! z" i! {4 X* F& T
以前有个同事,经常说话有句口头禅:我觉得……。4 t# a+ w# X9 u  \8 W
& h; u: U6 H* n6 E( w! e3 t5 n
有一次讨论技术问题时,我说:我觉得……。刚一开口,老板就来了路,别整天你觉得?你觉得就是对的吗?% _0 Z. F5 o. H# X
一个笑话,一个段子而已。
/ `) |1 ~" a9 p: c6 v3 M2 G: n
% y/ Q* [9 }5 g; h9 w) o( G. V* P老板的意思是,讨论技术问题,要么数据说话,要么就给出分析论证的依据。& f1 l; N7 j' t
6 m& F2 a- H. B

点评

就是想刁难那个人。所以,恶心人家。  发表于 2021-9-9 18:39
有实际的结果和数据,当然要以结果和数据说话。当表达的仅仅是自己的感觉的时候,就可以加上一个我觉得。其实,更多的时候是给别人的话前面加个“我觉得”。  发表于 2021-9-9 15:52
发表于 2021-9-9 15:5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晓昀 发表于 2021-9-9 15:472 Q( z4 h8 p' S. k' i: {) |
以前有个同事,经常说话有句口头禅:我觉得……。
/ f+ u: c9 c% H$ W0 h
. ^) }/ `* Y% d) P: _, k有一次讨论技术问题时,我说:我觉得……。刚一开口, ...
0 V7 m- l8 m9 N. @* q2 M0 o
我觉得。。。。。你老板十有八九是不太喜欢那个人。
- Y& A+ C5 E- E我们公司讨论问题经常会说我觉得,我认为,我感觉。很多时候讨论方案的时候都是没有详细数据的,只能头脑风暴来讨论问题。2 ^- D# d  v- R- m2 j$ f% ?
发表于 2021-9-9 15:54:1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要你觉得  我要我觉得
发表于 2021-9-9 16: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你觉得我觉得的是错的说明你觉得的是错的
发表于 2021-9-9 16: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三个字说出来,给人的感受,随和与没把握,全看听者的感受。
发表于 2021-9-9 16:4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晓昀 发表于 2021-9-9 15:47/ D; v* {4 f# {  i* i$ j
以前有个同事,经常说话有句口头禅:我觉得……。, @& G9 R8 G# ~" h  a
( Z8 l) C/ i: V% s- V) X
有一次讨论技术问题时,我说:我觉得……。刚一开口, ...

1 T" L2 c! m7 A你老板就是想叼人,他的认知层面低了些。真要较真,这个世界上所有的认知真的就是“我觉得”。人只有六感,超出六感外的世界,人类是描述不出来的。人类看到的世界也不是原来的样子,是人类自己觉得的样子。举个例子,人类视觉是建立在可见光基础上的,如果有哪个人类眼睛能接收X光,那么“他觉得”的世界就不可能为大多数人类理解。他的世界就是“他觉得”。事实上你的世界也是“你觉得”5 E. U  V/ H* g& y4 h+ K" B! X
发表于 2021-9-9 16:4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加上“我觉得”也不会少了争论,洗脑的结果就是一方按另一方思维思考。人有控制欲,这点好像是个无解的题

点评

洗脑成功  发表于 2021-9-9 17:34
自己默默给别人的话前加上一个“我觉得”  发表于 2021-9-9 16:56
发表于 2021-9-9 17: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加不加我觉得要看主题,有些主题偏主观,当然应该加,八大菜系哪个最好吃,工作应不应该加班,当然是你觉得,有的主题偏客观,李白写了几首诗,996是否违法,这还用得着你觉得吗?
发表于 2021-9-9 21:5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杠精面前怎么说都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8-28 18:46 , Processed in 0.077743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