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0-5-9 10:27:47
|
显示全部楼层
- Y5 X7 K8 P& R7 h6 E
这跟国家整体工业水平和政策导向有关:% P3 H3 f3 O$ J3 r3 S
中国工业发展晚,太多行业的初始技术都是外来技术,很多标准追根溯源大都来自于国际标准或欧美标准,我们只是转化降档变成自己的标准来使用,直到现在国内大大小小企业还是以产品仿制为主(中国自主核心的产品和技术也很多,不能一棒子打到一片),毕竟拿来主义上马快,见效快,深受很多企业喜欢,加上我国基础技术薄弱,真正搞研发的企业不多,在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大环境下,研发出来也很快会被人家学了去,虽然国人借助互联网搞营销模式创新花样很多,但搞基础技术研究和产品研发的条件却很差,这方面研发人员也少之又少,这是现状,学了皮毛很难真正掌握实质,因此很多企业机械技术大多以外观、功能方面进行改动和扩展为主,而在提高产品性能、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方面却少有突破,好不容易出个华为能低头搞研发,还被美国拼命打压。
- H/ E) _9 Z6 T% @7 n& b) ]
/ K' K; A! }4 n( m; R( X9 z1 ]+ f. Q: r. K
! G& s/ o. \; ~) m7 X, Y; u! Y
国家政策导向也很重要,没有好的环境氛围,各科研院校都告别十年如一日的基础研究,精力和人员转而投向见效快,以尽快获得国家奖项和拨款来获得个人名誉的提升和资金的来源,政府人员也以此为政绩,相互烘托,搞研发的技术人员快变成文职人员了,搞一点东西就写项目报告,交审查材料,其中不免有歪曲、造假和博眼球成分,很多教授专家被揭出论文或研究成果造假就说明这一问题,机械技术听起来高大上,实际上同质化很严重,水平一般的多如牛毛,竞争很激烈,而高水平的鲜有,也大部分被利益、名利场所左右利用了。
' b* c D! n. d! C6 [0 j5 Q! [2 ?9 I. |, \, d0 I; x0 S
以前说国外官员都短视,制定的政策没有长期规划,并且各届官员之间做事不连贯,现在看来,受追求多快好的利益驱使,中国也有这方面倾向了,每个人都有雁过拔毛的想法,毕竟谁也不会在某一岗位、职位干一辈子。
" h% f" S7 ]$ x" j! D6 ?# b
7 D8 a2 K) p. p, b) | 现实很无奈也很残酷,说多了都是事,且行且珍惜! w4 _! a/ T9 m4 d2 U
0 N) b+ S8 H+ A" N! G- T% {% Q( r
: _) z; F! `" \- Y. 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