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703|回复: 4

记忆力越来越差,怎么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7-26 10:55: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时代,记忆力不好,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都市现代病。

& B  l" G4 O- W  F& P
比如:
% p; f' \! l1 r1 A+ V/ Q
  • 别人吩咐你做个事情,满口答应,回过头就忘得一干二净;
  • 看到某个概念、知识点,觉得好像在哪儿见过,却总是想不起来;
  • 手头一大堆琐事,总是想着抽空去做,有空了却又常常抛诸脑后;
  • 刚刚还在心里嘀咕着,走了几步,突然就忘了自己想做什么、想说什么;
    . E8 U0 q4 l6 _" L
……
7 l9 {+ W0 k- I- _0 u1 f8 m
每天不感叹几句「我又忘了」「我怎么又忘了」,仿佛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个现代人。
$ h1 {. T7 C9 v
很多人会喟叹「是不是自己老了」「大脑不灵光了」,但其实,这是非常正常的情况。

' }: l$ R. r; m' t1 ~! B
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

) j. l6 Z4 d( Y0 _
我们的大脑,天生就并不是为了这个信息时代而设计的。它在演化的初始,绝对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们所接收到的信息、需要处理的信息,会成千上万倍地增长。

6 }" u8 @6 V( q/ ~; `! D7 A
电脑可以简单地换硬盘、加内存,但大脑不行。它只能在原初形态的基础上,不断地加以优化和塑造。

: d' h. n- t& U: D
所以,并不是你老了,也不是你的记忆力不行了,而是这个时代发展的速度,远远远远超出了大脑能够适应的极限。

/ d* T: X& w1 h' S$ s. l; [
因此,当我们讨论「记忆」时,更有意义的,其实不是指大脑内部的记忆,而是将大脑和周围的一切 —— 电子文档,碎片信息,人脉网络,互联网,等等 —— 所连接起来的、更大规模的「群体记忆系统」。

3 A3 @. _/ d0 P' q/ r
忘记了一个概念,可以去查;忘记了一段信息,可以去搜索;忘记了一件事情,可以去问人;忘记了一个文件,可以去找出来……
我们无需记住所有信息,因为绝大多数的信息,都能够通过周围的人、事、物,去获取和触及。
% R/ I' R; L1 L2 g8 S# F" o
而大脑在这个「群体记忆系统」之中,扮演的是一个司令官的角色 —— 用来下达指令,汇总信息,分析对比,作出决策,整理输出……将这些无意义的信息,用有意义的方式「组合」起来。

# Y  Z1 o+ |) i% [
简而言之:如果把这个「群体记忆系统」看作一个庞大无比的网站,那么大脑就是这个网站的导航。通过导航,我们就可以顺着曲折迂回的线路,不断延伸、跳转,抵达无穷无尽的角落。

: v# ^- b# X3 A3 d2 I' v" f# |
我常常说「大脑是用来思考的,不要拿来记忆」,指的就是这一点。
2 L6 G7 l1 ?' b3 _1 g
2011 年,哥伦比亚大学的 Betsy Sparrow 等人在 Science 上发表了一项重量级的研究。他们通过一系列实验,发现:当人们意识到「信息将被储存在电脑里」时,他们对信息本身的记忆程度就降低了。

5 {. i6 b" t6 d% `; K" E# I
取而代之的是:人们对于「到哪里去找到这段信息」的记忆,得到了显著的加强。
2 A9 ^3 K% }9 H3 E2 |0 a$ w
也就是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的记忆模式,将越来越多地从「What」,转移到「Where」。

  u# e/ u+ X) f9 |5 H
因此,这个结论被命名为「谷歌效应」(Google Effect)。指的就是「搜索」对记忆的影响和替代作用。

3 y5 P8 y+ ~! ~% C8 @' l% L
这项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许多人把它拿来作为「互联网毒害我们的大脑」的证明 —— 但我并不这么认为。
+ @, _/ p7 ]8 u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其实是什么呢?是大脑对自己的一种更新。
' l( Y' P) A# u( Z& ]" N" f% t
为了适应这个信息时代,大脑需要改造和优化自己。但众所周知,要求大脑改变其生物形态是不现实的。因此,它尝试着跟互联网和「外部世界」结合,走上一条全新的发展分支。

1 o1 X, W+ j1 p0 z' h( ]
这并不是一件坏事。
5 l8 F, q1 E: p+ ^4 L, x. L; y8 p
如同前文所说,大脑作为中枢司令官,指挥这个「群体记忆系统」高效运作。只要它能够持续、稳定、有效地运转,就没有任何问题。

, p8 ?$ l. z, |
但值得我们警惕的是什么呢?这个记忆系统的中枢司令官,瘫痪了。

, e7 }$ d, }. E! R
前文所说的一切,前提是「能够有效运作」,也就是什么呢?我们必须能够记住「我想要找什么,在哪找,怎么找」,然后才能去执行。
/ G! C1 ?8 C4 ]' P. `& u. W1 }9 Z
这些需要记住的东西,就称为记忆的「线索」。

4 _$ T  I9 F- R
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是:我们连这些「线索」,都记不住了。

; Q) G2 v" X: D- f- e& M. D& _
我们记不住自己要找什么,要做什么,去哪里找,怎么找……自然就没有办法,良好地指挥和运用这套记忆系统。

+ o. Y* r6 F4 ^4 K4 ?8 k' g8 g! _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 L* @* m, Y5 H" T8 v! l  l* t9 C
最大的症结其实不在于记忆力,而在于注意力。
+ x. ~$ U; H" L
我们回顾一下记忆的模型。当你需要记住一样事物时,大脑需要经历哪些过程呢?

& _8 q- J6 _4 Z
定向注意 → 加工处理(短时记忆) → 编码储存(长时记忆) → 复述调用(避免遗忘)。

; I  J0 ?8 E: `
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其实都需要注意力的高度参与。
0 \7 z( @& d& h- v
  • 定向注意: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想记忆的事物上,让注意力聚焦,不被外在信号干扰。
  • 加工处理:需要把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保持一段时间,让它们能够进行整合。
  • 编码储存:需要在一段时间里进行深度加工和复述,将信息「嵌入」神经网络中。
  • 复述调用:需要根据外部的情境,给记忆一个「回想」的操作,把之前写入的信息再提取出来。

    8 B# p9 o" e( v, Y) d4 F
    # A) S  N9 P1 K
只有经过完整的四个步骤,一段信息才能牢固地被我们记住。

8 a; v; y" q( [7 L* @5 n
但在这个时代,要集中注意力去完成这个过程,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因为我们受到的干扰,实在太多了。

$ ^5 }( W" u" A# r. a8 |% ]5 N
据美国 Basex 公司的测算:一名普通职员每天在工作中,平均会被打断 70 次。这至少会造成 2.1 小时被浪费在「切换」的过程中。
这些打断,可能来自上级,来自同事,来自客户,来自QQ、微信、邮件、新消息……我们的时间被无休止地切割、细化,被精确到以「秒」为单位。我们被迫在多个不同的事务之间来回切换,让我们的注意力「疲于奔命」。

% n0 {7 W, L9 i( e$ q- G) J
久而久之,我们就会习惯「切换」,难以再把注意力投注在某样事物之上。

) \& n. U1 D; c2 Z: C2 I% i
这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我们很难主动调用记忆系统去「记住」事物,只能任由它被动地接收信息,产生作用。
% h8 d/ K# ?% f1 w6 y4 |7 M2 d$ T! g
进一步,这些不断产生的打断和干扰,又会填满我们的认知资源,让大脑超负荷运转 —— 从而,让我们产生疲惫感,进一步降低和弱化记忆的动力。

6 R/ s9 m% D% Z5 p* G4 ]6 `
想一想:你是不是每天什么都没做,却总觉得疲劳不堪?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缺少一些不被打扰、能够专注的时间 —— 亦即我所说的「黄金时间」。
" c& b% R1 L5 V( r+ w
这或许就是让你变得「健忘」的罪魁祸首。

& K4 F: p. H) f- _  P+ w- ?! L

  P# H2 f2 r4 ^  C* ^9 G) O
另一个原因,是外界的信息,实在太多了。
. T, m, x6 Q4 l% l* d
在这个信息时代,有一门专门的技术领域,就是教你如何抓住别人的注意力。
$ N8 M+ u/ o8 q2 G& L
不得不说,我们日常所见的媒体自媒体,对这一招实在是炉火纯青。

# G8 \2 u# ]+ T! W
大脑喜欢不同,于是,他们就制作出各种各样的噱头,追求「独家」「爆点」,以「奇」来吸引你的眼球。
: Q& i! l+ ~0 @  T- q; y
大脑喜欢情绪,于是,他们就用民族主义、二元对立、情绪宣泄、站队对骂等手段,来激发和煽动你的情绪。
2 u* h+ m( D6 r9 \4 [2 e
大脑喜欢故事,于是,到处充斥着「故事课程」「故事思维」「如何讲好一个故事」「用故事影响别人」;
/ J3 ^5 y3 U% }) S+ Q% x& w0 L
大脑喜欢窥私,于是,大量的花边消息、小道消息甚嚣尘上,哪怕只是捕风捉影、毫无根据,也能被人煞有介事地调配出一道大餐;
大脑喜欢囤积,于是,各种碎片知识、「豆知识」蜂拥而至,用好听的名字来包装自己,简化掉背后一切支撑和逻辑,只为灌输给你「知道」的满足感。
0 ?$ Y" h! q; N0 J
……
在这些精心设计的外部「喂养」下,我们的大脑很容易产生一种现象 —— 我称之为「知道的幻觉」。

% l6 S, ~6 f7 z
什么意思呢?一段信息,只是进入你的短时记忆,还未被写入长时记忆,但在大脑看来,它已经被「记住」了 —— 于是,我们开始对它失去兴趣,注意力转移到新的信息上面。
, e4 P8 S" e: G- n
为什么会这样呢?也有两方面原因。

1 A+ N3 S6 i# k; V9 s, T
1)绝大多数信息会通过精心设计的刺激,来不断争夺你的注意力,让你时时刻刻处于「若即若离」的状态中,注意力不断「被迫」在各个信息之间游走。
3 q) }8 a" B" Y
为了接收这些大量的新鲜刺激,大脑必须尽可能缩短在每一个信息上所耗费的时间。因此,它会欺骗自己「记住了」,把「熟悉」当成内化,来尽量节省时间和认知成本。

: V7 H6 ]: Q* C. P* Z" F
2)大多数信息为了降低你的接收成本,都变得越来越「舒服」。尽量让你不动脑,「不需要思考」。信息被打包做成一个个罐头产品,喂到你嘴边,打入你的血液里。
3 N8 W; O4 a) I+ b. X: |
这就导致了,大脑在理解和认知时不需要耗费脑力,也不会遇到任何障碍 —— 这也会给大脑一种「我懂了」的幻觉。
5 e' V8 h; ]/ H# U+ o6 M/ c' t4 n
久而久之,我们的注意力就会变得涣散,如同长时间不锻炼的肌肉一样,难以集中和聚焦。
, l, `1 `. G+ h8 T& k
这也就导致另一个后果:对于稍微复杂一点的信息,我们就会开始「排斥」。

% \3 J" y" N. g$ ~1 h" ]
不妨问问自己:你已经有多久,没好好看过、思考过一些复杂的信息了?
! f" r6 }  `+ r$ u) L6 A
你每天接收的信息,是否都是一些似是而非、缺少了大量逻辑和信息量的闲聊,故事,八卦,短句,图片,标题?

  z" g, F5 P! Q  t7 n9 _+ S3 L7 `
长此以往,你能记住的,也就是这些不成体系的碎片而已。

7 J! z4 G5 C% l8 _+ ?. s; ?5 N

& c& H" M& |, r* w: D9 I
所以,我采取的整套记忆策略,就是外化和内化并存。

" I; Q, U: k% d9 H
我有一个习惯:无论任何时候,只要想到任何有用的东西,都立刻记下来。要做的事情,记到待办清单里;除此之外的一切聊天记录、读书笔记、灵感想法,全部记到电子笔记里。

+ |; T# R  z' X8 K9 S# }
然后,再定期安排时间,去整理、优化它们,让这些笔记「流动」起来。
) |& \( b: g" L; k8 b6 q
在这个过程中,最核心的做法是什么?
" w8 ?# y' d9 p; \7 M
一元化。
, b; p) G9 K  J7 |# }- j) M" j- @) A
许多人的群体记忆系统之所以失灵,就在于他们没有好好地优化它的结构 —— 信息被随手放在「方便省力」的地方,没有规则,也不整理,一团乱。

; G# k3 V# n8 Y" r7 S) N, L
这就导致了:一方面,由于谷歌效应的存在,信息被从大脑中转移出去;但另一方面,它又没有妥善地安置,导致「失去了」跟我们大脑的链接,变成一个个孤立的碎片。

& M: O3 M1 Y) U# p1 F4 y
如何改善呢?最关键的一步,在于给自己设定一套规则:

" E3 x5 [, i% l5 @
无论什么信息,我都放在一个地方,用一套规则梳理清楚;需要的时候,我再从这个入口进去,查找、调用,即可。

7 r" j, c% Z1 W" F* t0 i+ r2 N
不要小看「一元化」的作用:如果你有5个入口,那么,1条信息就是5种可能性,2条信息就是5x5=25种可能性 —— 它的复杂度是呈指数增长的。
$ V5 M2 Q4 z# N( `3 u5 L
这相当于在变相增加大脑的负担。
8 F% Q$ f8 V0 c
像我在笔记里,就做了一页工作台,上面记录了所有项目的索引。对于任何信息,第一步收集,第二步整理,挂钩到项目索引里面。
这样,无论什么信息,我只需打开这一页工作台,就能很轻易地找到。
  K* v: @( [' R* F6 v. u
你可以使用任何工具,只要顺手,能够建立一整套「一元化」信息储存的规则,就可以。

0 |6 D. Q, U/ q( X' Q( ^
; k; X! c  f7 j# F
这是外化,而内化的部分呢,我会通过这几种做法,来锻炼自己的注意力和记忆力,以记住更多的「线索」。
- m, U- e7 e! `
1. 提高信噪比
  S4 Q2 W7 \  c6 i9 C) i
信噪比是一个信息学术语,指的是信号除以噪音。信噪比越高,意味着无关的噪音越少,那么,我们记住、回忆起重要信息的能力,也就越强。
% N! S* i9 b3 Z. ]
如何提高信噪比?最关键就是「减少噪音」。
; j2 E6 o' J6 ?8 Y+ X
如前文所述,大多数信息其实都是噪音,无甚价值,唯一的结果就是污染你的记忆系统。所以,尽量屏蔽掉它们。

3 ~: A( Z5 b& @: ^  C" [( H/ \
你要做的,是建立一个阀门,一套有效的「信息筛」:
  v4 v* C4 g- q/ d
  • 不可靠信源,不看;
  • 过于碎片化,不看。
  • 不感兴趣的主题,不看;
  • 价值不高的内容,不看;
    ) z7 m" l8 }2 c0 c

    ' p1 s. H( y, J, Y) ^4 b8 z
不要小看这些噪音。大脑有一个特点,会把相似的事物放到一起,归总记忆。所以,如果这些「噪音」跟「信号」的主题相似,就会严重干扰大脑对真正有价值信息的记忆。

2 ^: w* N. `$ G* A
长此以往,你就会容易分不清: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哪些可以相信,哪些需要打问号。
; {* p' M! [- `# M$ p: U
2. 锻炼短时记忆
3 E8 ]8 _* n- w6 [# w2 W  w5 ]4 e2 q
短时记忆在整个记忆系统中,扮演的是「桌子」的作用 —— 一切信息,你都需要先摆在桌子上,进行初步加工,随后才能分门别类地存进「仓库」里。
  |7 v- E2 x0 Y" G
所以,简单粗暴地讲:桌子的大小,就决定了你能够加工的信息上限。
5 L" t# ^4 \) w, B2 o5 {: a
尽管我们的短时记忆被限定在 4 个单位,但大脑给我们留出了一个机会:它并没有限制每一个「单位」的大小。

2 A$ D4 g: ]* ]3 x  R
也就是说,我们要训练的,是把碎片化的事物,重组、整合成一整个「组块」的能力。

( O0 P5 ~) b4 W0 W
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强迫自己去计算和记忆一些长的、复杂的信息,比如:

8 p! E7 s- `, F  p8 c! T
  • 试着去背诵和记忆手机号、车牌号、门店名等;
  • 观察眼前的画面,闭上眼睛,在脑子里勾勒和回忆出来;
  • 时刻做一些心算,比如推算一家门店的客流量、月收入等;

    / M- S* I$ o" _! {
    1 R1 j$ c9 H& `6 k3 J: N
这可以强化自己的「组块」能力,让记忆不再成为一种负担。

% _2 F7 R' \* j+ V; b
3. 回想和输出

% [* k2 P/ Y& V+ Q3 _# |
记住一篇文章最好的方法是什么?是读完之后,回想它的主要内容,把它用自己的话写出来,写完再去查阅和确认。
" V" ]6 E( N6 {5 C7 b$ R
同样,记住一些关键线索,最重要的,就是多去回忆它、调用它 —— 这样,大脑才会认为「它是重要的」。

& y* N5 _& s3 h+ H) \
平时可以多做做这些练习,从长时记忆里调用储存的信息,来增强自己的回忆能力。比如:
' A$ r7 ^7 |" w' |
  • 每天记录一次日志:今天做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想了些什么?
  • 试着回忆最近看到的东西。比如,最近看了《我们与恶的距离》,它里面的每个人物叫什么?
  • 把遇到的新情境、新事物,跟已知的知识联系起来,问自己:它会让我联想到什么?

    $ k1 r' X. Q+ u8 s: _" |
    $ }- N% b4 H/ J- T, n! Q9 X( I' u. ^
试着让它成为你的日常习惯,在走路的时候,等待的时候,无聊的时候,都可以做一下。一方面可以消磨时间,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大脑不断去反刍信息,提高记忆力。
  z9 r5 ], F. R5 M' E
4. 保持良好的睡眠
) N) v6 i6 p( t. Y; ?
这一点可能很容易被人忽略。

# g' ~3 N! {% E/ g' b6 d6 T
实际上,心理学早已发现:睡眠一个极其重要的功能,就是「修剪」我们的记忆:把不重要的神经元连接清除掉,从而强化、凸显那些更重要的信息。
' M- i0 }- E& Y" y
所以,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验:睡一个好觉之后,神清气爽,昨天遇到的难题也迎刃而解了 —— 这其实,就是因为大脑清除掉了冗余的神经元连接,让我们看到了问题的全貌。

: V9 k% b: e- C: ^* {
你要做的是,保持每天至少 6 小时的睡眠,并且要做到规律和稳定,在固定的时间点入睡和起床。另外,尽量改善环境,包括舒适度、光线、声音等,避免被打扰。

* ^% h: d$ j$ G7 H
如果无法保持良好睡眠,可以午睡补觉。研究发现,哪怕 5 分钟的小睡,也能起到一定「修剪神经元通路」的作用。但最好还是养成良好的作息。
# J6 t8 Y7 Q( D: z% X! B

) q! ?; Y& s( F2 H: `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你打破迷思,建立对记忆系统的认知:
& j5 J! e5 [7 R0 x
1)记忆系统可以分为外部和内部,两者是紧密连接的 —— 内部记忆通过「线索」跟外部系统相结合。
2)我们并不需要「过目不忘」的记忆力,我们需要的,是一套有效的外化系统,并良好地驯化它、运作它。
3)我们对「线索」的健忘,本质上是注意力的涣散。所以,提高内部记忆力,本质就是保护注意力。
你有什么强化记忆系统的心得吗?无论外部还是内部,都欢迎在留言区分享出来。: )
! S: E% S+ G# e
最后,聊几句。

& N! h: e: ]# y) b6 v: B0 z, {
现在常态是每周一更,周四 21:30 ,力求彻底、透彻地讲透一个问题。
8 q0 v+ {6 O0 m- K2 b8 p% P( B
在这个基础上,如果有值得分享给大家的东西,会放在周日或周一推送。
1 B$ Q0 G! D, L/ d" u4 v
比如「闲聊时刻」,以及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书单推荐、互动讨论。

" r+ D) J9 V. b0 b. @( R
L先生说
7 C- ^0 |$ M+ y2 l6 q" ]

9 ^2 S) I: G, @' w" y6 G2 m
) ^3 ]" Q2 V: C, h- X7 Q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26 11: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归根结底是没睡醒过^_^。
发表于 2019-7-26 11:27:59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症状我都有
发表于 2019-7-26 14:3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未来第一站 发表于 2019-7-26 11:22
( H1 L5 d& E' Y- Q归根结底是没睡醒过^_^。
( ]. e. W6 G$ ]' Q
我一直觉得觉不够睡,钱不够花!5 l# i5 q2 T; a3 C8 a

5 _% b7 i- U) x% {3 t
发表于 2019-7-26 14:4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手记,,,  g- U# m1 P0 I2 d. k0 a$ c6 }
手机记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8-30 11:27 , Processed in 0.092171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