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171|回复: 8

欠债、吃软饭、失败五千次,他是戴森吹风机之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1 09:5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J0 d6 ~1 b7 Q, r# K& j0 l
作者 | 魏新峰
出品 | 百略网

2 ^7 m" f- y1 T' h4 v; O( j- k, ^
詹姆斯·戴森(James Dyson),男,1947 年出生,现年 72 岁。
+ B) x7 o* D9 v, q' n  {
别看这位老哥年龄上了七旬,但拿出照片来依然称得上仪表堂堂,一头银发总让人想起村上笔下开着捷豹的白发中年神秘男子,一点没有老年人暮气沉沉的样子。
  {7 S1 q3 ~2 X6 I
4 D" q# ?; F, U5 j; }
作为一名设计师,戴森行走江湖几十年,他的一些作品堪称「送女友的最佳礼物」。戴森的吹风机、卷发棒和吸尘器没少刷爆网络。

  _/ N6 O0 ]6 Z$ @
: Z; F' p  |( g& |0 n, X
实用不实用倒也有些争议,但黑科技是真的黑科技,戴森的品牌形象也如老爷子的发色一般锃光瓦亮。

: f7 |! I6 S' x- F8 v( A* o
靠着几件科技产品的成功,戴森本人获得了不少荣誉,包括但不限于:

. e# S  E9 Y6 N( f/ \5 o1 J
1995 年,获堪称「英国设计界奥斯卡」的飞利浦亲王设计奖;

$ I8 m0 H5 s: Q
1998 年,被授予大英帝国勋章;
) M, W3 @# t" v+ e
2005 年,当选皇家工程院院士。
+ a' i5 f8 d1 f; Q
亲王、帝国、皇家,英国人给的 Title,光听起来都牛X闪闪的样子。

& I0 p" H& ~1 f: z+ W
2007 年,戴森被加冕为爵士,成为了真正的 Sir James,差点和下图这位重名,实在是至高无上的荣誉:

7 K9 c# V. `" X2 {, u) d3 N% l

. M; ^/ S' g+ L. J+ w
2011 -- 2017 年,他被任命为英国皇家艺术学院(Royal College of Art)名誉院长,这是设计领域在全球范围内最顶级的高等学府,算是学术界对这位设计大师地位的肯定。

! P1 S  ]/ C7 x
这里顺便说一句,后来接替他出任这一职位的,是苹果的首席设计师兼声优 Jony Ive 老师,就是那个设计了 Mac、iPhone、iPad 还老在广告里吹牛的那位英国大叔:
9 U( Y- @9 s3 O, H$ ]. l. f

. X5 S9 x; k6 i
不过与 Jony Ive 相比,戴森爵士最大的优势除了发型之外,应该是有钱。
7 k8 @6 w/ N! G. f6 T8 v) v+ z
哦不对,是更有钱。
. @$ O% V1 }( G, I) Z  c+ n" E2 y4 T/ M
由于几款产品在中国的火爆销售,2018 年戴森的利润从 8.01 亿英镑增至 11 亿英镑,戴森本人的财富增加了 30 亿美元,最终在今年初他以 138 亿美元的身价荣登英国首富,合人民币 950 亿。

& u6 F$ y1 y6 n3 U
但是但是,一如很多庸俗的故事一般,如此优雅成功的爵士人生,也逃不过辛酸血泪的前半程。

; H) ~& h% c' y1 Y" ]  t: c6 O
童年戴森,像阿甘一样奔跑

( ?* R6 }/ ^3 i/ O0 e# j4 m1 Y
戴森生在英国一个叫克罗默的滨海小镇,父母都是老师。九岁的时候,父亲因癌症去世,由此他被送往寄宿学校读书。

/ n+ F* h; l1 n& Y, T# l6 [
这家名为格瑞萨姆学院的学校建立于 1555 年,有着悠久的历史,校园环境也实在是美好得不像话。
% ^0 f0 y/ N$ {
但千万别以为大英帝国的儿童教育就多么先进,至少在小戴森就读的那个年头,师长们并不怎么开明,还时常打击孩子的创造力。% {+ _. S( M" l( M
/ d, x3 B% W8 i2 S' ?2 ^6 l8 u
小戴森就因为负责分发校园戏剧宣传手册时,擅自把普通册子改成了卷轴样式,被校长一顿猛批,差点没扼杀了这位天才设计师的创作激情。
" `, h* Z/ z& x1 A& r6 ~8 q
好在戴森同学没有因此泄气,他后来回忆说,当时的自己明白了一个道理:

1 R' ~% K3 i& P) A. p7 h* N9 c
要改变一些事物、成为发明家,必须要不断对抗其他人的阻挠。

( ~8 e1 {- H/ r7 ^0 S! x
「To change things and be an inventor,you are going to come up against trouble all the time.」
, \! B  G4 y) b  \& N
小小年纪就思考到了如此复杂的心灵鸡汤,不得不让人怀疑牛人是不是都比较早熟。
$ p. I7 S  q/ P& ^% f' Z; E/ m: K
: l& l, Y) j& m3 P* R
除了偶而有些创作冲动,戴森还特别擅长一项体育运动:长跑。

8 }7 o! P: N- R* R5 J9 f. S
据戴森本人回忆,从小学开始,十公里内的长跑比赛他都不在话下。
2 J4 D) e  E- ~& j; ?5 O1 q1 G6 e% n8 n
倒不是超过十公里他就不行,主要是学校为了保护学生安全,只让跑到十公里,限制了戴森的长跑冠军记录。

, |9 \) `* ^" @! y
单身家庭,擅长跑步,小时候的戴森,和阿甘同学还真有点相似。
, i, R7 Q6 w+ P
不过和阿甘同学不同,戴森擅长长跑并非因为天生强健的体魄。每次说起这段经历,他都爱强调:「我长跑强是因为我有足够的耐心。」; K* O) \: G4 w/ F7 @' w9 b4 X+ N

7 e0 w: j1 W  X/ Q1 Y1 |
戴森之所以会这么说,主要是由于在带身后来的创业历程中,耐心的重要性一点不亚于天赋。

: V4 q* u3 s3 l
一鸣惊人,又一败涂地

- H+ [; A+ r- {4 e% o6 E# h- i
尽管父亲早逝,但戴森有个好母亲,给了他足够的空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 U" `6 k& [6 N
1965 年,18 岁的戴森到柏亚姆肖艺术学院学了一年画画,次年转学到了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学习室内设计。
* f; g9 Z8 C7 t1 g  O5 d
还不等毕业,戴森便被知名机械制造公司 Rotork 的董事长 Jeremy Fry相中并收入麾下,带领团队和 Smallfry 设计事务所一起,研发一款名为「海上卡车」的两栖登陆艇。
& W9 i5 D. w3 y! q! m, q

7 E8 y9 ~2 C& H' K* v
这是一款载重量 3 吨、时速达 50 公里每小时的海陆两用交通工具,可用于石油业、建筑业和军事上。产品设计成产完成后,一经发售销量直线上升,一年内卖掉了 200 台,销售额达 5 亿美元。
! b) l  X- }% ^" S9 F5 e1 \2 E
而作为主导设计团队的设计师,戴森那年才 23 岁。
1 f. S. E: I% z: n
真可谓一鸣惊人。
- O  e  c( u8 Q: @( @' a
之后,戴森拿出了他独立设计的第一款产品,「独球车(Ballbarrow)」,是我们日常见到的独轮车改进设计而来。它长这个样子:

* j- b6 l+ X2 v+ O
& ]; L! G% Z1 g9 H
话说某天戴森在自家花园里干活的时候,独轮车卡在了泥地里。
( d. R/ Y* y! l- `# Q! I" X
出于职业习惯,他开始思考如何设计一款,在泥沙等软质地面,依然能够顺畅工作的独轮车。

: u; ^. L3 D# g2 {, G9 C
你们可别小看这相貌平平的小破车,如果设计成功,除家庭外,在建筑、军事等各个领域都能用得上。
  w1 p/ @' Y* y7 D
小破车的材质选择和外形设计,还真费了戴森不少功夫。
* v/ R/ C% a0 J+ ~; E1 m
最终他选择用一体成型的塑料料斗,和钢制框架保证结构稳定,并用球形轮增加灵活性,可以在各种地面上平稳移动。

+ l) |9 l8 K* T6 V4 Y9 W; [0 d
戴森为此申请了专利,后来还带着这款产品,登上了 BBC 的科技电视节目「明日世界(Tomorow's World)」,并在 1977 年获得了一项建筑设计奖。

6 @8 m2 h& Z$ \

! R$ G$ X4 u, c' n/ w3 W8 z
1974 年,带着「独球车」的设计专利,戴森和自己的姐姐姐夫共同成立了一家名叫「Kirk-Dyson」的创业公司。

/ k+ h* f# k+ I( ^7 W1 l( q. s
但戴森手里只有专利没有钱,只能引入投资人。
3 y2 S5 R# t0 v, @/ f, V
投资人花了 20 万英镑,拿到了戴森公司 50% 的股权。之后几年,随着产品研发需要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入,投资人逐渐占据了主导权,戴森失去了对公司的控制。
2 ~/ P/ t: Y+ p* b" V* b3 H
成立公司的那一年,戴森还买了一台胡佛公司生产的袋装式吸尘器,用着用着发现,吸尘器的吸力越来越弱。
  N8 Y5 L. D4 K0 [# X
拆开一看,原来是袋内的防尘网被堵住,需要更换袋子才行。
% e; j& b9 i5 I7 D. m' p1 j
* T) F" d9 L$ l
出于职业习惯,戴森开始思考,如何设计一款不需要袋子、吸力强劲的真空吸尘器。
7 r- k% d: i; j% C. q
但投资人不同意。

4 e9 \8 n' R0 I, ^" H- `
他们认为,如果戴森的想法可行,那吸尘器巨头胡佛早都做了,哪里还轮到你戴森?
' A2 \4 A$ Z& u
就这样,双方产生了争执。加上公司有一些法律上的纠纷,1979 年,掌握实权的管理层一气之下,把戴森创办的公司给卖了。
! U- Z( Y& Z7 E# b6 i
作为小股东之一,戴森被驱逐了出去。
8 G5 G# g0 i2 {& ?
对了,当年公司成立时,戴森的设计专利直接转让了给了公司,所以他除了一小部分股份能换点钱外,几乎是净身出户。

6 H9 D# |( @! X2 n" J) z& J
23 岁一鸣惊人,32 岁又一败涂地。
) U4 S  U! w& G8 J% `2 W  D- ]
革命尚未成功,戴森同志啊,你仍需努力。

) a2 X/ g3 m0 f7 `* S7 I5 g4 a
欠债、吃软饭、失败五千次,但我是个好设计师

0 b, ]' ^5 V, b1 I5 d
1979 年,32 岁的戴森丢了工作一无所有,还得养活三个嗷嗷待哺的孩子,这日子可咋过。
7 V0 @8 ~. A% r5 f& h
要搁到现在,这是典型的失业外加中年危机,还没地方拉横幅讨说法。

' k1 C" g: F1 M3 z1 s. N' h  a
夫妻患难见真情。事业遭遇波折的戴森,有个扛住半边天的老婆,实在是他的幸运。
4 r7 M, b, u5 \# l+ h; [
在之后的几年时间里,戴森就呆在家里,潜心研究自己的新型吸尘器。男主人没了收入,一家只能过着节衣缩食的生活,唯一的收入来源,是靠在大学教书的妻子。
6 M- c, |% h) O' x

# v) }1 q0 k! s0 e+ s+ X( G
能有多惨呢?据戴森回忆,那几年他们菜是自己种,连衣服都是自己裁。

8 V& E6 n8 B! Y
戴森的妻子是他在皇家艺术学院的同学,对他的设计理想比较支持,就这么陪着他扛过了最难熬的日子。
$ z3 B; E9 h3 V  j! S  P2 U
所以后来每次戴森忆苦思甜的时候,「吃过软饭」的他都不忘加一句,「那时候我老婆真是太好了(She was wonderful)。」
% }2 T1 d/ [0 Q7 m8 M# b7 P
这几年时间里,戴每天都用一台旧吸尘器,加上一些纸板和胶带,做真空吸尘器原型机。
' K5 N1 J! y5 I& Y. u
; t6 g2 ]+ z/ z, F# |: l
戴森真空吸尘器的灵感,来自于一家伐木工厂的机械,他们用巨型的旋风分离装置处理木屑。

5 A4 t" ^7 L# T: o; W6 L
一到晚上,戴森就跑到附近的伐木工厂,观察那些巨型设备的运转方式,并思考如何将这些巨型器械放到吸尘器中,回到家再改进自己的模型。
6 y  T7 @  c2 ~0 X: W! G" a5 x) r% l
戴森倒也不是没有动摇过,他每天都在想要不要放弃。

" C2 V2 o" |3 I! e
他回忆说,想放弃的时候就会回忆起小时候长跑,告诉自己再耐心一些。长跑和研发都差不多,咬咬牙,也就耗过去了。
4 d* N0 S/ a1 D: A: h) _# U3 R
这一耗就是五年,这五年时间里,戴森做了 5127 个模型。
: v, Q; i  ^! r" Y. h* {
为什么说,在戴森的创业历程中,耐心的重要性一点不亚于天赋。

+ v  I6 P/ ~7 k: k* f- c1 Z
因为不是谁都有耐心,在失败五千多次之后,还能再来一次。

) J4 n- r% d  Z
成功前的最后一个关口
! Y1 W  ~. Y. I! e2 f) B+ L
1984 年初,戴森带着研发成功的吸尘器模型,信心满满地在英美两国面见各大生产商,要把自己的设计专利授权给对方生产。

& f& E8 m* J; ]
「当时的我有点理想主义,觉得那些厂商看到我的设计,一定会在办公室里跳起来!」

6 m7 i/ D4 f7 q+ a: ~
结果,各大厂商的负责人见到戴森的原型机后,纷纷对其表示赞扬,并友好地将其送出办公室——关于花钱买专利授权的事儿,提都没提。
+ |, h, ^  k' _+ f- u
其中,也包括戴森购买的那台吸尘器品牌,胡佛,当时美国最大的吸尘器生产商。
8 L" T- N, a6 f  [9 Z* A  n# _
这些厂商拒绝戴森倒不是因为看不上他的设计,而是因为彼时吸尘器的厂商的商业模式,和今天的小米有点类似,吸尘器本身不赚钱,主要利润就是靠卖袋子这一消耗品。

3 `; I. y* M2 j- @, ^9 v5 V: U
那时候仅英国,一年光一次性袋子的市场规模就有一亿欧元。戴森这款新式吸尘器,几乎就是要砸了人家的饭碗。

4 q1 d0 W/ g* s! P7 t
就这样,戴森在全球各地兜兜转转,也不见有生产商愿意买他的专利。直到四月份,美国一家名叫 Amway 的消费品制造商,才表示愿意买下戴森的专利授权。戴森随即将原型机、设计草图和一些机密文件作为合同的一部分邮寄给了对方。

" F: u/ h9 h9 a- t' r3 ~9 ]6 w! M
然而,戴森却被狠狠坑了一下。这家公司取得戴森的文件后,转身就用戴森的技术,做了一款新产品,并在次年 1 月在市场上开售。
Amway 未经戴森许可擅自用了戴森的专利,导致最终授权未能达成,戴森起诉 Amway。这场官司直到 1991 年才以双方和解而告终,差点没把戴森给拖垮。
2 s& g* x2 h# h% B$ A4 o
顺便提一下,这家叫 Amway 的公司,在国内有个响亮又文雅而且你一定听过的名字:安利。
) n( b& G% R. W8 Z2 p/ f' Z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戴森啊戴森,尽管一路坎坷,但你千万要耐下心来,属于你的光辉岁月就在眼前。

0 ], P3 S5 Q% j' g" z4 d
戴森,成为戴森

/ b- g* U: w9 }, v- b$ l* x) C+ b
1985 年,就在戴森为专利官司一筹莫展的时候,日本一家名叫 Apex 的公司向他伸出了橄榄枝。
4 r. E( V) V, i9 A" l" T
在取得戴森授权后,他们和戴森一起,将这款全新的吸尘吸进行了改进,并大胆地采用了粉色作为产品主色进行生产,命名「G-Force」。

& G# B% ?5 y! _( F6 {

- A. d  r: j* t7 X$ u) \
日本居住的房屋空间相对较小,G-Force 特意为此设计了特殊的结构,使其可以直接站立,与传统吸尘器相比能节省不少空间。上市之后,G-Force 便持续热销——
6 g+ Y! A" w* I  H
这款产品当时的定价,可是达到了 2000 美元,足以看到当时日本人民的富裕以及对戴森的认可。

- V$ h( \' I" ?5 |& U0 x: L; u$ |
之后几年,凭借 G-Force 大获成功,戴森终于扬眉吐气了一把。他将专利授权给加拿大电器品牌 Fantom 进入北美市场,日本北美两地开花,赚了个盆满钵满。
2 `3 c) _2 B& D' j0 i, t/ }
1991 年,是戴森双喜临门的一年。先是 G-Force 在日本获得了国际设计博览会大奖(International Design Fair Prize),成为了有钱人身份的象征;后是戴森靠着这几年赚来的钱,在英国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戴森电器有限公司(Dyson Appliances Ltd)。

& k. a' Q  C& n( d" m  e
成立公司之后,戴森迅速推出了一系列吸尘器产品,每一款都成为了所在市场的销量冠军。不过,唯一尴尬的是,作为一个英国品牌,戴森的产品却从来没有在英国本土销售——从日本到美国,戴森产品发展初期靠的一直是海外市场,反倒忽略了老家英国。

5 t6 @  b' B0 p: C& _' U  c% w
1995 年,前英国外交大臣 Lord Howe 前往参观戴森工厂,他问戴森,有没有什么问题需要帮忙解决的。戴森抓住机会提出了自己的难处:「我们进不去 Comet。」

% a4 c- E/ p4 B5 r, w" g
Comet 是英国最大的零售品牌,类似于美国的百思买。戴森这下子可算问对了人,Lord Howe 愣了一下说,小 case,我老婆你嫂子就是 Comet 的高管。

) ~) h+ |. w! u& e
问题一下子变得简单了。第二天,戴森就接到了 Comet 采购总监的电话。不到一年,戴森吸尘器便成为全英国销量最高的吸尘器产品。2001 年,戴森销量最好的产品 DC-01,占据了英国吸尘器市场 47% 的市场份额。
+ {$ Q" U( ]2 p  M+ k% ?' |) {! V
2002 年,在结束了与 Fantom 的合约之后,戴森电器终于可以不经过任何中间渠道,直接进入北美。在宣传策略上,戴森选择了电视广告。在一段暗示带有包的传统吸尘器难用又危险的画面之后,戴森最新产品出现在屏幕上。
) B# H# ^  i( m& c
+ @. e, [& J5 G, j

' d5 V9 ]: q% _/ U& o) D: O5 C
这款售价 399 美元的产品在美国成为家庭潮流,也帮助戴森迅速占领美国市场。到 2005 年,戴森吸尘器拿下了美国 20% 的市场份额。
5 I( \9 x1 P9 T4 r' p' H4 G
2012 年,戴森进入中国。由于赶上了电商崛起和消费升级的东风,戴森销售额连年暴涨。
! l3 o3 J& B8 h2 w: E. J
故事就这样回到了本文的开头。今年初,在中国人民的帮助下,戴森坐上了英国首富的位置。
0 N$ V$ \0 {" d* Y, p
从 1979 到今天,整整四十年,戴森终于成为戴森。

' z* ]8 H( d( L
写在最后

, }; Y; J+ L6 Y* h
回顾戴森的大半生,尽管也称得上跌宕起伏,却终究没逃过「前半生苦心修炼,后半生满身荣光」的庸俗故事套路。

# C8 k) H  J+ C2 A  \( e$ o
但好在,故事目前还没到结局。

2 X8 p8 g. h5 p7 e
2017 年,戴森宣布要进军电动汽车领域,虽然没有人会怀疑他的设计和技术实力,但七十多岁的戴森老爷子,临老到底会再创巅峰,还是一败涂地,也是个悬念。
2 ^( V% a5 A  D  x
我无法对戴森的下一步动作作出积极的,或者是消极的判断。不过我倒愿意说,哪怕最后戴森在造车这件事上败了,栽了,我也相信,凭借他此前四十年的人生历程,他也配得上那句,来自东方的高光宣言:
# s) n* P( b9 x6 u1 J& H; N6 Z
我不在乎输赢,我就是认真。

( T, }) ?% e& J- O* ]$ B%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1 14:33:1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打不到压不垮的才是强者
发表于 2019-6-1 16:27: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外国的爵士是个什么官值,感觉挺牛逼的样子
发表于 2019-6-1 16:2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厉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1 21:28:11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年时间里,戴森做了 5127 个模型”这文案写的。

点评

平均每天2.8个模型的速度。。。。  发表于 2019-6-3 09:01
发表于 2019-6-1 21:3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戴森的核心技术是在电机部分吧,振动小,声音小,其它产品都是电机的延伸
发表于 2019-6-2 13:57:41 | 显示全部楼层
佩服佩服 坚强耐心的人生
发表于 2019-6-13 11:5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厉害  又励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8-30 06:55 , Processed in 0.078393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