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1-3-26 15:28:43
|
显示全部楼层
1:13吨以上的后桥,我们知道比较多的有重汽的斯太尔桥,一汽的457桥,458桥,二汽的460桥,460的轮边桥;其中斯太尔桥和460轮边桥都是二级减速桥,降速增扭,桥可以设计的比小,通过型好;这两种桥中斯太尔是铸造桥壳,我听说陕汽汉德采用的是斯太尔冲焊桥壳,而460轮边桥是冲焊桥壳。
) l/ y2 r! t6 z2 W$ Q2 s
1 ^. I9 S1 r% m" s2:STR(以下用STR代替斯太尔)桥是铸造桥壳,半轴套管压入桥壳内;整体铸造的桥壳刚性好,加工方便,可以在应力集中的地方有针对行的设计加厚桥壳,增加强度。460轮边是焊接桥壳,14MM钢板热冲压成型焊接加工,半轴套管内置衬环焊接在桥壳两端,焊接融深如果达不到,或者焊缝宽度不够,是容易从这里断开的。而且焊接材料组织不均匀,有应力集中,因为焊接的原因,工艺比较复杂,焊接变形会影响桥壳两端半轴套管的同轴度,这个变形是校正不过来的,所谓的校正就是骗人的东西。3 x8 e7 e- _. j# P5 {7 i
1 V% l; ` A& c* p3:长远考虑,整体铸造桥壳会比较有前途。但是,从使用的角度看,综合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我要说各有优势,为什么呢?# B o4 y3 U0 v+ p( F
) c+ K- |% ?; l% ~4:STR桥的二级减速可以提供足够的动力,而且,由于是二级减速,每个级别的零件分摊的扭矩小,有足够的使用例子证明STR的故障率小,维修成本低。但是,STR的缺点也是明显的,二级减速,虽然提供了足够的扭矩,但是牺牲的是汽车的速度,同样的使用情况下,STR的油耗要远高于使用传统单级减速的汽车。所以,STR在跑短途,重载上是有优势的,也就是说STR适合工程用车,拉土方!!!/ B D- \ _( ~' t
7 f; e7 p$ L6 T/ }6 A
5:同样是13吨的桥的460轮边用焊接桥壳,优点和上面一样,缺点却更多些,因为桥壳上下推力杆支座焊接的部位容易断开,维修起来非常麻烦,焊接后,会变形,重新装配非常费劲。所以,在工地上,路况差,交变载荷大,冲击载荷也大,460打不过STR。据我所知,460的轮边桥一直在做改进,可以看出,还是有一定缺陷的。$ m2 R7 m) D5 B
; g5 Q# F; O3 j, p) Q, m" S( ^6:作为13吨的单级减速桥,他的优点是加速快,马力足,焊接桥壳80年代公司是采用的日产柴的技术,最早就是153桥,但是,很可惜,我们国家从钢板的原材料成分和热处理上就达不到日本的技术,所以为了达到设计要求,我们加厚了钢板的厚度,在后盖上也加厚了钢板辅助承载。最新的涨形桥壳,其实也是需要切割焊接的,在一根圆钢管上切一个口子,然后用液压模具张开钢管,与冲焊巧合比较少了4到直焊边,但是加强圈,后盖,半轴套管一样要焊接在桥壳上,最早是山东烟台有家厂,好像是万寿什么桥厂做,最后一汽的人去了,然后一汽开始要做,最近东风公司也要做,涨形桥壳在材料的利用率上是要远高于冲焊桥壳,其他的优势还不好说。' x( d% K# F8 Q" O4 [" w8 d
7 E7 _6 q p* g5 W D, A* }
7:另一方面,国外的发展经验没什么可借鉴的地方,因为国外路况和我们不一样,而且没有超载等现象,所以,奔驰,沃尔沃,雷诺等汽车大公司并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商用车上,大吨位不是他们的主要追求目标。平稳性,舒适性等才是他们要考虑的。& y0 _! u, K% j. |
" r' M5 O3 ]2 R! f7 X& k) }) P% B% K& s 一家之言,感慨而发,我们要做的还很多,中国的情况很复杂,什么最适合要由市场来决定,5年规划都太长,3年足矣,呵呵,以上是我与老同事,老前辈瞎聊而已,见笑了。我工作的地方不是国企,以上的桥除了STR我们都做,从零部件到整桥装配,老前辈是老三届的西安交大的老毕业生,毕业后再西安的阎良一家做X光机得厂工作,80年代到了东风公司,做了一辈子车桥,他笑称我们公司是刚达到二战后苏联的水平,哈哈哈哈,中国的汽车工业不过如此!4 l o% N* Y/ \; A6 b"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