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寅生,男子乒乓球运动员。1938年5月12日生于上海。1959年成为国家乒乓球集训队选手。直拍快攻打法,技术全面,战术灵活,球路变化多。素有乒坛“智多星”之称。
. ?& i0 p. M6 f/ B( k1961年在第二十六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获男子单打第三名,并是获得男子团体冠军的中国队的主力队员之一。1963年在第二十七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获男子双打亚军(与庄则栋合作),并是获得男子团体冠军的中国队的主力队员之一。1965年在第二十八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 获男子双打冠军(与庄则栋合作),并是获得男子团体冠军的中国队的主力队员之一。& t+ y* O- d q5 x* H( a# `* P
6 |# x. z/ v! v6 U3 W; j9 M4 a/ @以下摘自徐寅生同痔自传:$ [0 d4 U1 X, D6 b2 H
奸不容易,我初中毕业。由于成绩差,我没考上高中,说心里话,我压根儿也没有想着要进高中,然后上大学,将来当个什么工程师。7 K* ` V2 s9 ]
因为当个乒乓国手,对我有着强大的吸引力。解放初期,上学并不难。过不久,我们这些未考上高中的学生,市教育部门又作了安排。我被分配到上海航空技工学校学习。这个学校半天读书,半天上车间实习。最初我学的是磨工,三个月过去,磨床还没有开动过几次,又让改学钳工。都说钳工是万能工,什么车床都能开,什么机器都能修。钳工最高的职称是八级。技工学校毕业后,只能评上四级钳工。一开始我抡着铁榔头敲敲打打,苦练基本功。一不留神就要敲在左手上,直打得青一块紫一块的。( M j# N D( W/ m% V& Q* _. s
有一次,师傅布置我们磨钻头,有的同学很快就完成作业,而我却怎么也磨不合格。别的同学做出来的元宝螺丝,形状逼真,可是我手中的锉刀就不听使唤,做出的活儿左右难以对称。0 C @6 W1 \4 I: B
我逐渐开始意识到,干活学手艺在同学们当中确实有灵巧和笨拙之分,而我偏偏属于后者。我担心当不了好钳工。当我冷静下来,经过一番思考后,我才悟出自己的心思没有真正放在这上面。八级钳工不是我的奋斗目标,想当今乒乓球国手,那才是我的最大志向。然而这又是可望不可及的事情。眼下既然已经学了这一行,总得像个样子。于是我咬牙坚持着。
& Z2 L% e u, }+ O7 L生活的小船如果就这么飘流下去,我如今也许还真能成为八级钳工。. Z3 m6 \7 F% B+ G* q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