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6-1 12:00:4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猫也被这家伙暴:
* R6 {, ]. q4 u
' K1 |1 x3 ]3 G毛XX的《蝶恋花·答李淑一》全词如下:( k( z- a- _4 |' O! t* m! b' s. A
* d+ h, @& @! l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 c- Q4 c3 {0 q4 T5 K" ~3 Z
0 w, f1 M7 U7 U 此词收入文革中的《毛主席诗词》,又被评弹艺人敷衍成评弹演唱,影响很大。当时胡适也读到这首词,他认为舞、虎、雨这些字,按照词的格律规定(词的押韵,是有一定之规的,要按照《词林正韵》来),和柳、九、有、酒、袖这些字是不押韵的,当然,在普通话中,也是不押韵的,但胡适是一个科学主义者,他坚持实证的立场,担心是否湖南方言中是押韵的,因此就问精通方言的赵元任。赵元任告诉他,至少在长沙话中,也是不押韵的。
( m. |4 C% x1 q( o* l- w: d, o8 X0 [9 A3 ?
诗词的韵是写作时内在情感的节律在声韵上的表现,不押韵,通常是因为情感不真,是拼凑出来的。毛泽东在写这首词时,已经没有一丝一毫对杨开慧的怀念,但他为了应酬杨的同窗,只能写这样假大空的作品来搪塞。$ O; c; k' g1 c0 b D
& f) ?( X& ?' {+ D) r5 L9 ~7 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