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634|回复: 3

设备改良的失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26 16: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 k" s# R: |$ U7 w! \

我的第一个设备改良的工作是将旧机器的胶水机构改成日制新的胶带机构!

; o. P: e P; X. G% p a

fficeffice" /> 

& R6 [- n: }7 w

好不容易花了将近3个星期的时间,将日制新的胶带机构的草图画完,先将其转成cad,以新机器编号存盘,画好零件图再画组装图,然后出图盖上个人的圆形日期章,呈给组长检图,组长详细的检查公差尺寸配合,材质,表面处理,热处理….等有无问题,若有问题则发回重改,然后在呈至课长核图,课长也会检查图纸是否有误,但只做重点式的检查,最后呈给经理做最后的核图,经过经理一盖章代表该图可以对外请购,发布.

, h! e5 ~7 w; M* r

 

7 V! t7 a2 {) r r( M3 X$ o' W* M

日制的胶带机构图完成后,再来的工作就是旧式的机器改良,拿了图反复地在旧机器前面对照,就是无法依样copy至旧机器上,原因是空间太小了,新的机构根本无法安装,左思右想,跟组长商量后于每周的课内会议上,向上级呈报必须重新设计新的机构,原本上级指示的照样copy无法完成,且工作天数务必向后延误!!

( {0 X9 c4 A q5 k

 

: d/ D' M2 a: i' q/ f* r! u- b9 j

但是也因为有了日制胶带机构的参考,令我有一些新的想法,不会摸不着头绪,最后胶水改成胶带机构的案子虽然已经改好了,但是我认为是个失败的案例,因为旧机器空间的限制我改的胶带机构于一般性产品可以用,但在小型化的产品却无法使用,因为小型化之产品胶带与产品同宽,不容有大的误差,误差只允许±0.05.

# b. R0 E/ u D9 X2 D

 

, ^! \' E5 a3 [4 O9 |

不过后来公司还是决定将改良的胶带机构于旧设备上全部换装,另外又加买了一台日制机器来生产小型化产品.

1 t& X4 d# a9 d Q5 J

 

+ U: V* [* _3 Y$ `

不是每个改良工作都会成功的,失败的也不少,但是对于个人而言,不管成功还是失败,从中可以获得不少经验,就是失败了也可以学到一部份设计的技巧,不要因为失败就把其中可学习的技术忘得一乾二净,如此成功加失败的经验累积将会造就你将来在工作上的惊人之举.不久的将来公司将会对你另眼看待!!

' _$ ^( u, m, B

 

& c U7 [% f/ g b

开发新机器就如买彩劵一般,唯一可以确认的是你买了不一定会中,但是你要是不买那肯定不会中.这是老板和研发主管应有的观念.机械设计工程师要想办法快速学习,用心吸取经验,以换取将失败案例减至最低.

( e% t l9 T, }

 

! v5 o& k; J: Q% j! \

新的日制机器入厂一段时间后,大家都摸熟了,也慢慢了解到机器有些改善的空间,厂内也针对问题做了一些改进,这是当时智宝公司能执业界牛耳的其中一个原因,

0 [* l3 R: w) ]: e5 ]3 [+ J$ R

因为两家生产相同产品的公司,买了同样的机器,类似的生产规划,却发生极差异的竞争力,就在于会不会使所用的设备生产最好的品质,做出最好的产能效率.所以业界当时一直搞不清楚为何跟智宝购买同样的机器,为什么无法产出跟智宝一样的品质和产量,后来因为如此引出了一些挖角事件.

4 g( Y$ ^ f3 J; D, A) U6 S0 m8 h

公司在与日方接触的期间,曾经要求日方对于未来我方采购的机器做适度变更的要求,但是日方表示有困难,甚至研发部主管还亲自带日方技术人员观看改善后的成果,最后还是不能获得日方同意依我方要求变更.公司经过研议后决定自行copy机器.这是公司自10几年前copy美国机器后的大案子,让我有幸参与其中.

2 V6 D3 {+ W+ r, F" a# H) T

 

8 F5 L& }& _! D a7 D' y3 S3 x

在这个案子评估阶段,意大利arco公司(我的称呼即取自她)来台行销该公司新研发的电解电容器机器,arco公司的机器之前只有生产塑料薄膜电容器的机器,智宝也买了不少该公司生产塑料薄膜的机器.

L( o+ E7 [6 l, @

 

2 ^' [8 J$ n9 F. t8 w2 P/ ]7 U( R

arco公司的行销发费大的成本,特地自意大利运来一台demo.

|& D" e4 b2 a u

 

1 m( @3 t8 O% M* d% `# d& ~/ o6 R: J

我不知当时公司决策是如何订定的,后来竟决定copy日制机器与购买arco机器双头并进,这又是落在我身上,虽然工作量不少,但是我确兴奋于这个学习的好机会,再也找不到有人愿意出几百万元(台币)的成本供自己不但免费学习又有薪资可拿的事情.我当初真的怀着这种心情,每天几乎是乐在工作.

& D5 B x* h6 p

 

# w6 }. f: W' R& U! v% z* _. N

Copy的案子决定后,即要着手绘图,课内安排了几位新手帮忙.有一天突然接获通知于3个星期后赴意大利实习兼验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26 17: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设备改良失败

年轻的工程师值得仔细阅读体会。年轻人去体验前辈的职业成长之路,甚至比学一点具体本领还重要。我希望社区能够集成一本书,专门收录工程师职场回顾的文章。
发表于 2007-12-8 20:3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改造设备

我是一名新手,也是做电容器设备的.现在我们公司也有一个项目,改造瑞士迈塔全自动卷绕机,把复杂的搞成简单化,实用性要好,成本不能很高.感觉难度很大啊,人很累.但是人工作很有劲,因为这是一个很不错的学习机会,毕竟能学到许多实在的东西
发表于 2014-11-11 12:30:36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才发现了楼主分享的好帖子,好经验,万分感谢!!
9 x- M9 q  e- q3 n- S/ e$ a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7-7 18:35 , Processed in 0.073196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