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孤酒 于 2023-12-8 14:05 编辑
$ B' N; g) }3 S2 T
. V5 V O* W( K% j6 ?网上看到一句话,赠贴主:8 Z+ F) o* B' R- b
! L8 E V5 K. W) ^世界级的质量管理工具DOE学习随想--90% 效应
# }' a# s0 a8 d: `, W. u- o$ l/ z2 d! ^5 x
--〉90%的工厂不知道如何解决长期性的质量问题) r0 i3 ]1 Y8 S" Y
& o( P, w H! l) O* p, [% M# a. v& K--〉90%的技术规范和容差是错的
6 Y5 K7 S4 S- A" ~ w
8 g/ J. l n# C" R7 F关于这个精度,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无心磨,但内孔难度又更大。' V3 Y+ a* e: t% n- z
如果用内圆磨,除了装夹很困难外,不锈钢的磨削也很困难。
% l* u# H# c( N- d8 _
, x' ` C0 r3 h: N; h7 ?为了控制变形,我们以前用过磁吸,这个不锈钢也行不通
5 n. {& ]2 t7 J/ T6 Q; E装夹外圆一定会变形,不管是0.8还是2.5
) t/ z9 C3 ?2 E
6 H6 K# C- }0 f; M0 f异想天开一下,不锈钢韧性好些,如果通过涨开或者拉削的方式,是否有可能达到最后的0.05的圆柱度控制?不试验一下就不得而知了, x6 r1 i/ Q' X- M; D
* | } w6 |0 m: E; Q c$ S) V6 A1 w9 Y' z' r$ E, a! y
发动机缸套的加工我以前公司做过,缸套个体主要控制外圆精度,为了要压入到发动机缸体里。/ I8 H) n3 c$ f& t: P" P
缸套压入缸体后,再通过精镗内孔、珩磨达到最终精度,有了缸体的加持,根本不用考虑变形的问题,直接把缸体压住就可以。
2 P! D# q* {/ ^( R9 A1 f你这个产品加工完别卸下来很容易达到0.05的圆柱度,一卸载立马变形: b/ Z$ ? H7 X; ~+ {2 }9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