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wqh196 于 2020-12-24 10:33 编辑
0 N7 `. U/ @1 m3 q0 P- m0 l: ?$ x4 v! K0 ^" n: {
就是对钢进行热处理时,加热到一定温度需要保温,这个保温过程是为了让工件烧透,防止脱碳或氧化。——这个概念有歧义!4 Q2 b- |4 }3 f* F. ?
1 J7 N" y" a7 i6 L+ C/ D" o: b% B
1 O7 ?4 g7 l! w/ R" ^) w, ^加热保温过程是为了让工件烧透,更主要地是完成奥氏体组织转变,必要的时候(绝大部分钢铁)是完成奥氏体组织的均匀化过程,所以需要一定的加热保温时间,千万注意不是为了“防止脱碳或氧化”。
& F9 b- ^$ u4 Z( R( R脱碳或氧化——是钢材热处理时候的一个缺陷问题,也是含碳钢材(其他材料也会氧化)的一个特点。主要是讲钢材加热的周围环境是什么(介质)空气、熔盐、气氛、还是真空环境等的意思,也就是说钢材所处是还原性气氛还是氧化性气氛环境?
g2 d( ~- a# U4 _: L有一句口诀:氧化必定脱碳;脱碳不一定氧化。就是说零件氧化后一定形成脱碳层,但是,若果零件看不到氧化,也不一定不发生脱碳,所以,此时就要看金相组织。
3 e* I+ I" v; }& B% ?$ K* F! y( n——————————————————————————————
9 i8 D+ @( ?7 f! D2 k资料:
; j8 Q! Y! ^1 d# M* ~- ]l.氧化 氧化是指工件在含有空气等的氧化性气氛中加热,工件表面产生氧化层物质。氧化层由三氧化二铁(Fe2O3,红棕色)、四氧化三铁(Fe3O4,黑色)、氧化铁(FeO,黄褐色)三种化合物组成。 氧化层的形成速度主要与介质成分、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及钢材成分有关。 氧化层达到一定厚度就形成氧化皮了。由于氧化皮与基体钢的热膨胀系数不同,在受冷热变化时产生机械式的分离,钢件氧化的结果是:金属的表面粗糙度增加,精度下降,失去金属光泽,导致脱碳,造成热处理淬火硬度降低,容易出现软点,综合力学性能降低,钢材消耗增加。 g9 d3 f' y$ ~0 h+ W
1 I/ J% t- H+ }$ U9 `( z
2.脱碳 脱碳会降低钢的淬火硬度和耐磨性,同时,脱碳后任何热处理状态的钢的疲劳强度都降低,因此,受循环载荷的构件、机器零件等,也都应尽量防止脱碳。此外,高碳钢脱碳后,在淬火冷却过程中,会在脱碳层与心部之问的Ms点和马氏体转变的体积膨胀量上引起很大的差异,因而往往成为淬裂的原因。
( W1 b" T4 f5 C8 y 当炉温在700~850℃时,在有大量空气存在条件下,最容易脱碳,这是因为此时钢中碳的扩散速度大于表面的氧化速度。
8 Q! N4 N7 P7 d7 u9 R' u
, d& G2 g& { d+ G) H3 r7 p+ N% W% y5 r
5 n% Z) q; G4 t( r,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