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是我
发表于 2015-8-15 16:06:20
我打包票,一定是个屁
ldzwh
发表于 2015-8-15 20:06:53
传承
浪人tjl
发表于 2015-8-16 09:47:14
学习一下
roamcamel
发表于 2015-8-17 10:52:35
在苏州的农村地区,现在还有一帮做音乐班的人。他们的运作方式基本上还是沿袭了学徒制的。
新加入的徒弟要跟着师傅学手艺,前面三年基本上没有钱收。生活自理,还要为团队做很多打杂的事情。直到你的手艺得到团队的认可了,团队才会分给你一部分的出场费。这时候才算是加入的音乐班,进入了这样的行当。
七十学徒制不是一种凭空掉下来的外星生物,他一定是在某种合适的土壤里面进化出来的古老物种。古老的物种能够在音乐班这样的土壤下幸存至今一定有适合他的环境。首先,音乐班相当于是整个木圆堂文化里面的一部分。他们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小圈子,现在我见到的苏州的音乐班里的人,年纪相对较大。最年轻的也有40岁。年轻人不愿意干这个了。他们的市场竞争比较小,因为音乐班基本上都是地域性质的。每个村都有自己的音乐班,每个音乐班都只做自己所在的一小片地方。所以他们收徒弟的范围也不会很大。这是个熟人的小圈子,相对稳定。他们演出的曲目还是一些传统的喜事,或者丧事的曲目。偶尔奏一些《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曲子,市场的需求也是比较稳定的。
所以学徒制度就能够在这样稳定的环境里面生存下来。可是现在的机械行业能做到以上提及的关系稳定,地域稳定,人员稳定吗?现在几乎所有的行业面对的这三个天时地利人和因素每天都是变数。所以学徒制就一定会淡出这样的环境。
如何把学徒制再从新引入回机械行业,不是说出台什么文件,设计什么制度保障能够奏效的。而是环境的变化使然,如果环境不适合,再怎么倡议也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