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szzyg2008
发表于 2022-1-24 10:44:30
苏州本地人,见证了数控加工的一路发展,现自己创业cnc产品机加工,3台哈斯
暗影之星
发表于 2022-1-28 01:46:54
苏州在解放前是省,长江以南叫苏州,府衙在现在苏州市书院巷。
解放后苏州是8县市。
我国是城乡二元结构,苏州有苏州市和苏州地区,苏州地区是8县市,也就是1市加8县的格局。
苏州市只有四个城门楼子内那么一点大地方,外面一圈是吴县市(现在工业园区,高新区,吴中区,相城区)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关于园区和新区的,下面讲,太仓,常熟,张家港,昆山,吴江,还有无锡县和江阴县。
小时候大概90年左右我记得,苏州大市范围只有300万人,其中苏州市只有不到100万人,90多万吧。这90万是真正苏州人,所以现在1300万人里面真正的苏州人占比极小。
吴语也是古文字,有自己的发音,自己的典故,自己的成语和自己的歇后语,从上三代开始算起到我这代人,见过无数外来人口,哪怕定居50年,也学不好苏州话,哪怕到了第二代,还是有不行,到第三代基本能融入,典故太多,自成一套文化体系。99.99%开口就是洋泾浜,剩下0.01%话不超过10分钟也能分辨,苏州话并不好学,和粤语一样,是古语。市区的和周边的,哪怕市区内原三个区(沧浪,金阊,平江)个别词汇也有不同发音,和周边从吴县开始,开口就有明显区别,基本上海话,南通话,无锡话等,我能听懂,我讲苏州话,他们完全听不懂。
建国后,苏州市鱼米之乡,你现在看到的工业园区,是没有路的水塘和沼泽,要进去需要划船,基本是水稻田。所以,当时发展工商业,就选择了农业出产不那么好,又有相对平坦土地的江阴县和无锡县,可以说集全市之力发展这两个县的工商业,可惜到80年代这两个被分走了。所以苏州人和无锡人之间关系很微妙,没你想象的那么好,苏州话里说无锡人是骂人的话。
接下来苏州的腾飞,就是工业园区的建立的。园区怎么建立的?
当时吴县和苏州针尖对麦芒,吴县仗着土地多人口多,又是8县之首,想吞并苏州市,苏州有什么,他也要有什么,包括汽车站,电视塔等等,当时走出4个城门楼子,就可以看到吴县市欢迎您,一开始苏州人来还要收个过路费就到这种程度。
在政治上,为了分解吴县,给苏州发展的空间,必须搞园区。当时的市长张新胜,英语很好,很开明,带领自己的班子去劫机,机场拦住新加坡人直接英语流畅交流,沟通的很好,把新加坡人忽悠过来了,定点在苏州搞园区,但是吴县不同意。弄了半天,还是邓爷爷拍板,一定要弄。于是及其特殊的苏州工业园区起来了,特殊在哪里呢?至今即使生活在苏州的,可以说99%都分不清。
1、工业园区只是经济特区,是个经济区,没有地理区位,也就是在官方正统地图上,是没有苏州工业园区这一个区的,这都不是区!只有吴中区,虎丘区,是没有什么高新区,园区这一地理区位一说。所以,苏州工业园区在地图上的实际边界是可以每年变的!而且是东一块西一块都可以的。
2、园区是独立的班子,不归苏州市管,也不归吴县市管,也不归省里管,政治上非常独立,一开始全盘听新加坡人的。这样就不算拆分吴县(实质仍旧是拆分了,园区成功后的当年,吴县市就被撤了。)同样的还有昆山,昆山市和苏州市是平级的,不归苏州管,所以这6县市只有昆山一直喊着独立BLABLA要归上海等等,也是很特殊的存在。苏州和昆山之间关系也很微妙,但是昆山是借助苏州发展起来的。
我妈有幸在当时参与管理了园区的建立,我了解的多一点
1、整个园区海拔抬高一米,填平所有池塘和沼泽,并且要可以防止百年不遇的洪水。
土从哪里搞,国家下了血本,从东北运黑土过来,直接填高一米(苏州的地基是花岗岩,不是你下意识的松软土地,非常坚硬)
2、香樟直接40年的起步开始种,国内没有新加坡那买,各种名贵树木,钱不是钱的砸,绿化面积30%起步,砸到新加坡人满意。
3、地下水下水以百年不见的特大洪水设计,至今园区都很少有积水(原本苏州雨下大点就淹掉了,尤其市中心公园路一代,小时候经常发大水,是可以把2米高黑板都淹掉的那种)
4、所有管线全部放地下,至今在整个工业园区看不到一根电线杆,这在30多年前是非常了不得的事情
5、高速公路规格的柏油马路铺满,马路牙子全部汉白玉,这不要说国内了,全世界估计都绝无仅有的奢侈了。
全部100%甚至120%满足于新加坡人的要求,他们怎么高兴怎么来,所有建筑规划全部按他们的要求来,包括政府组织架构,政府公司化,政府服务化。
苏州工业园区的政府,举个例子
你开办公司,网上递交后工作人员预约上门检查实际办公场地,然后1天内,1个地方有专人帮你搞定,让你拿到营业执照,银行开户,税务开户,社保开户,买发票,U盘,1天内帮你全部搞定,1分钱不收,连刻章的钱,园区政府都给你出了,不要你自己出钱。这效率和服务意识,全国没有第二个了,哪怕上海,都不及苏州。
可以说园区的发展和开明、高效的政府密不可分,新加坡人那套服务意识还是很强的。
在如此高规格和高效,开明的政府政策下,再加上给外企的超国民待遇,吸引了海量的外企进入,不过头阵还是邓爷爷打下来的。
中国第一家外资企业,迅达电梯进来了。迅达进来的前两年,在苏州或扶持,或国外引进了72家配套企业,然后才进来的。
所以如果苏州有10家外企,就有1000家配套企业在后面干活,本地工业瞬间被拉起来了。同时园区的成功,让台湾人看中了,昆山已经是号称台湾人的第二故乡了,大量台资配套企业入驻。再然后日本人就进来了,日资企业在昆山也极多。日本本身就和苏州比较有渊源,能接受。
日本的大和民族,所谓的和,左面就是禾,是稻米,右面是口,表示人张嘴吃稻子,是一个吃稻米的民族,传说远古时期,从东边的海上飘过来一个漂亮的狐狸,这个狐狸嘴巴里叼着一撮麦穗,教导当地人种植水稻,开启民智,传播文化,建立了农业文明,这个漂亮的狐狸就是从吴城(现苏州)的吴国的王族,过去的。至今日语一些词语的发音和苏州话还是很近似甚至一样的,所谓的和服,就是以前吴国的吴服,苏州话讲吴服的发音和和服是一样的。
目前苏州有26万+制造业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从单个城市来说,从数量来说,算第一了。
从工业产值来说,在2020年的时候,苏州工业产值就已经超越上海和阿姆斯特丹,成为了世界第一。尤其是在电子半导体产业,是苏州的支柱产业之一,除此之外,还有钢铁产业,电梯产业,防止工业,医药生化,纳米科技等,这两年转型医药生化和纳米科技非常突出。
本地的配套企业也慢慢从零部件开始到有了整机代工厂,到一些自由品牌,只是苏州的工业全部是中间品和设备制造业,基本没有民用产品,大家不知道而已,同时苏州文化比较含蓄,财不外露,不太表现而已。我记得2012年的时候,苏州就每年给中央上交1万亿税收了,当时1000万人口,就是平均每人每年给国家上缴10万税收给中央,这何其夸张。同时,有如此发达的工业基础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以地生财没有那么迫切的需要,所以,土地价格并不高,不要说和上海比,和无锡南京比都是一个洼地。
这是苏州的发展,2500年以来,作为天堂的存在,一方面是水土,一方面是文化,苏州的文化核心就是管他城头变换大王旗,我过我的小日子,只要有钱有粮,是一个产业重镇,任何人当朝都不会轻视,同时相信书包翻身,相信读书,有书香气。
当然,苏州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本地人文化中就是太精明,太计较,做小生意可以,做大的基本是外来人口,从小就融入不了,合伙做生意也是找北方人没那么多弯弯绕,内耗少做着舒服。
看未来的话,苏州基本已经到天花板了,是发展格局到天花板了,永远只能做产业,做上海的后花园,高科技研发,高技术服务,金融服务,全部要让给上海,区位优势要让给南京,比如大学,飞机场等等,排名也从最高位全国第四开始慢慢下降了,这也很好,其实很多本地人想的都是苏州不要发展,这块风水宝地就我们自己过过小日子就可以了,苏州传统文化是早上9点起床,去温塘(澡堂子)搓个澡,10点多吃碗面,晃荡晃荡去上班,12点开吃中饭,4点下班,吃完晚饭听听评书,看看黄梅戏睡觉!是非常悠闲的一种生活方式(文化),不喜欢天天死命工作就为了搞钱,钱多并不会被人看得起,有文化,有知识才会被当地人吹捧。
行为与认知
发表于 2022-3-10 14:50:10
看到各位前辈的分享,收益很多,今年也打算去苏州,机械设计,想多学些高阶次的技术,祝自己好远,谢谢大家。
qweasdzxcqaz
发表于 2022-3-17 21:28:27
苏州十年机加工,一个月1万多一点,有没有拖后腿
头凸凸AA
发表于 2022-3-24 17:02:10
土生土长苏州人,干机械设计也要快8年了,从都没遇到过苏州本地的设计师
支持此贴
微风过境
发表于 2022-3-25 08:22:12
中国的发展也是不平衡
happilly
发表于 2022-4-23 17:18:47
行为与认知 发表于 2022-3-10 14:50
看到各位前辈的分享,收益很多,今年也打算去苏州,机械设计,想多学些高阶次的技术,祝自己好远,谢谢大家 ...
苏州现在中风险,封控在家
南部之星666
发表于 2022-8-18 15:38:59
土生土长苏州市区人,做机械设计8年了,1万多,这个拖后腿吗
求如花
发表于 2022-8-23 21:26:06
在苏州的路过下
午子仙毫
发表于 2023-4-23 13:36:54
苏州政府真的不错,封控期间老家有事,回苏州那种待遇自己都吓到了,全副武装,专车转送,没有收一分钱,真的很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