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的黄牛 发表于 2006-12-1 19:44:20

Re: 开门造车

感谢开门造车的咨询
    印刷机械设计中要考虑“滚筒口咬入和脱出时的冲击”以及“纸张交接次数”,六楼的我们也曾考虑过,在以后的大幅面印刷机(740以上)设计中采用;我的现行结构考虑以下几点:
1、设备空间:占地面积小,适合中小型印刷厂,这样的用户群体在我国很大。
2、纸张交接次数少,仅7次,有利于保证套准精度(6楼的是17次)。
3、版滚筒、橡皮滚筒与压印滚筒三者之间的冲击完全规避了,这是这种结构的最大优点,不会出现印刷中的冲击墨杠。
4、累积误差主要是传动链造成的,直接因素是:A齿隙大小、脉动载荷,导致重影出现;B 齿轮传动的平稳性和准确性也是关键的问题,否则印刷网点出现滑移,现象时局部易糊版。
5、凸轮问题就更不用说了,肯定是核心问题,机器的速度和套准精度完全取决于凸轮的设计。

莫克机械 发表于 2006-12-1 19:46:54

Re: 四色胶印机

我想你机可能是这结构吧

莫克机械 发表于 2006-12-1 19:55:23

Re: 四色胶印机

可能更象这张

腊月的黄牛 发表于 2006-12-1 20:11:13

Re: 莫克机械

莫克机械网友看来是专业人士,你的猜测很准,应该是13楼的模样,但不完全相同,你提供的是营口的机型,仿造良明结构,机器的墨头设计的不是很理想,条杠比较多,印刷七成网时很难控制。
    我们是参照海德堡,良明,滨田,桥本和秋山的机器,把他们的优点集中应用后的产品,在机器的“规矩”上作很大文章,摆动叼牙采用共轭凸轮机构,交接凸轮采用优化设计曲线等等,保证高速印刷时规矩的稳定;墨头下墨采用恒速机构,保证下墨稳定,不逃色。

莫克机械 发表于 2006-12-1 20:16:45

Re: 四色胶印机

对于11楼的主张,我说下的看法,请见谅,
1 实际上大部分厂不会在乎多1,2米的空间, 而且空间长有利于油墨的干躁.
2 纸张交接次数17可以减少压印和传纸全采用2倍径就可以了通用率更高
3 我不是很理解,不过我上的德国机器图,它都可以印刷精美产品,离合冲击可以考虑走肩铁.

我的设想:见笑了

莫克机械 发表于 2006-12-1 20:29:28

Re: 四色胶印机

您设计的交接是高点闭牙吗?
共用压印滚筒,有个致命的弱点,就是窜色,罗兰最终还是放弃了这结构.

腊月的黄牛 发表于 2006-12-1 20:37:41

Re: 四色胶印机

莫克机械在十五楼的说法也有道理,但是油墨在传递过程中的干燥效果不是很明显,高台收纸加红外干燥比较合理一些,毕竟多色印刷是湿压湿的印刷方式;另外现在的油墨对机器的宽容相比以前好多了,快感墨已经普及。您在15楼的图片应该是对开机的结构,对于8开机,主要对应短版块印,加高台收纸有点浪费,设备成本高,对用户的资金压力也大。不过你的这种结构我正在740六色机设计中应用了,现在设计还未全部完成,预计明年年底出样机。感谢您的建议,在具体的机械结构上,帮忙多提些建议,别人的好东西,我非常希望能在新产品设计上应用,谢谢了。

腊月的黄牛 发表于 2006-12-1 20:46:47

Re: 莫克机械

莫克机械网友:现产品设计是高点闭牙,对于你说的串色,主要是因为“重影”造成的,也就是说压印滚筒的分度不准或齿轮的齿圈径跳导致,齿轮齿圈与滚筒同轴度非常关键,我们控制在0。005以内,叼牙处装配时等高(测量值),现在我们的产品未出现这样的问题,印品墨色很稳定

莫克机械 发表于 2006-12-1 20:58:23

Re: 四色胶印机

您说的也在理. 我很愿意交流.
我想请问您的机器 , 供墨部分的改进后,匀墨系数?贮墨系数?着墨系数?着墨率分布? 靠版辊几根?
你公司现在有生产机器吗?什么品牌?

腊月的黄牛 发表于 2006-12-1 21:24:38

Re: 莫克机械

我也希望能够和你多交流,遇见您很高兴;这些参数,大家都差不多,我们主要改动在摆墨辊和着墨辊上,摆墨驱动凸轮曲线优化,保证摆墨重复精度(摆墨辊压力稳定很重要,影响下墨量稳定);着版辊硬度不宜大(低于其他匀墨辊),光洁度要高;墨头上辊的线速度与版滚筒的线速度在设计上要考虑补偿,这很关键,串墨辊的线速度要略大于版滚筒,这有个系数;浮动式着版辊,有利于消除鬼影,着版压力由重到轻;其他的细节就不必说了,主要还是上述几点。另外公司产品已经上市,成功销售到印尼和俄罗斯等国家,国内用户也不少,但这里不让我发送广告,还是不说吧,免得帖子被删除。
页: 1 [2] 3 4 5 6 7 8 9
查看完整版本: 四色胶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