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腊月的黄牛

四色胶印机

 火...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 19:44:2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开门造车

感谢开门造车的咨询. t1 H+ Z. x& W( s5 Y+ J1 o
    印刷机械设计中要考虑“滚筒口咬入和脱出时的冲击”以及“纸张交接次数”,六楼的我们也曾考虑过,在以后的大幅面印刷机(740以上)设计中采用;我的现行结构考虑以下几点:3 d/ M) K- O8 w! ^4 V' ~
1、设备空间:占地面积小,适合中小型印刷厂,这样的用户群体在我国很大。) I2 i/ a% d3 K" u; j& j  b
2、纸张交接次数少,仅7次,有利于保证套准精度(6楼的是17次)。
& s5 i' C1 m4 J( F8 H' X  |' f3、版滚筒、橡皮滚筒与压印滚筒三者之间的冲击完全规避了,这是这种结构的最大优点,不会出现印刷中的冲击墨杠。; l0 j" ?5 j; G! Z- r1 p
4、累积误差主要是传动链造成的,直接因素是:A  齿隙大小、脉动载荷,导致重影出现;B 齿轮传动的平稳性和准确性也是关键的问题,否则印刷网点出现滑移,现象时局部易糊版。$ T& w! K: w2 P, ?. n
5、凸轮问题就更不用说了,肯定是核心问题,机器的速度和套准精度完全取决于凸轮的设计。
发表于 2006-12-1 19:46:54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四色胶印机

我想你机可能是这结构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发表于 2006-12-1 19:55:2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四色胶印机

可能更象这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 20: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莫克机械

莫克机械网友看来是专业人士,你的猜测很准,应该是13楼的模样,但不完全相同,你提供的是营口的机型,仿造良明结构,机器的墨头设计的不是很理想,条杠比较多,印刷七成网时很难控制。
& ^  ]- \, K* K2 n    我们是参照海德堡,良明,滨田,桥本和秋山的机器,把他们的优点集中应用后的产品,在机器的“规矩”上作很大文章,摆动叼牙采用共轭凸轮机构,交接凸轮采用优化设计曲线等等,保证高速印刷时规矩的稳定;墨头下墨采用恒速机构,保证下墨稳定,不逃色。
发表于 2006-12-1 20: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四色胶印机

对于11楼的主张,我说下的看法,请见谅,: T" G$ Y( _0 w9 [. u9 ?. W
1 实际上大部分厂不会在乎多1,2米的空间, 而且空间长有利于油墨的干躁.
6 f- m, Q7 ]" A) M+ k2 纸张交接次数17可以减少  压印和传纸全采用2倍径就可以了  通用率更高
9 @2 k$ L& W) J3 我不是很理解,不过我上的德国机器图,它都可以印刷精美产品,  离合冲击可以考虑走肩铁.( R- m* W4 B7 v1 H$ f- Y% h  f
. @- b- J$ I; h) R4 w
我的设想:  见笑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点评

滚筒2:2:2确实是主流排列。  发表于 2014-8-19 19:59
发表于 2006-12-1 20:29:2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四色胶印机

您设计的交接是高点闭牙吗?
7 m' p, E4 M8 } 共用压印滚筒,有个致命的弱点,就是窜色,罗兰最终还是放弃了这结构.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 20:37:41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四色胶印机

莫克机械在十五楼的说法也有道理,但是油墨在传递过程中的干燥效果不是很明显,高台收纸加红外干燥比较合理一些,毕竟多色印刷是湿压湿的印刷方式;另外现在的油墨对机器的宽容相比以前好多了,快感墨已经普及。您在15楼的图片应该是对开机的结构,对于8开机,主要对应短版块印,加高台收纸有点浪费,设备成本高,对用户的资金压力也大。不过你的这种结构我正在740六色机设计中应用了,现在设计还未全部完成,预计明年年底出样机。感谢您的建议,在具体的机械结构上,帮忙多提些建议,别人的好东西,我非常希望能在新产品设计上应用,谢谢了。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 20:46:4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莫克机械

莫克机械网友:现产品设计是高点闭牙,对于你说的串色,主要是因为“重影”造成的,也就是说压印滚筒的分度不准或齿轮的齿圈径跳导致,齿轮齿圈与滚筒同轴度非常关键,我们控制在0。005以内,叼牙处装配时等高(测量值),现在我们的产品未出现这样的问题,印品墨色很稳定
发表于 2006-12-1 20:58:2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四色胶印机

您说的也在理. 我很愿意交流.
( |! H% E% |" {) p, P我想请问您的机器 , 供墨部分的改进后,匀墨系数?贮墨系数?着墨系数?着墨率分布? 靠版辊几根?- g  ~( l* T( Z- P
你公司现在有生产机器吗?什么品牌?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 21:24:3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莫克机械

我也希望能够和你多交流,遇见您很高兴;这些参数,大家都差不多,我们主要改动在摆墨辊和着墨辊上,摆墨驱动凸轮曲线优化,保证摆墨重复精度(摆墨辊压力稳定很重要,影响下墨量稳定);着版辊硬度不宜大(低于其他匀墨辊),光洁度要高;墨头上辊的线速度与版滚筒的线速度在设计上要考虑补偿,这很关键,串墨辊的线速度要略大于版滚筒,这有个系数;浮动式着版辊,有利于消除鬼影,着版压力由重到轻;其他的细节就不必说了,主要还是上述几点。另外公司产品已经上市,成功销售到印尼和俄罗斯等国家,国内用户也不少,但这里不让我发送广告,还是不说吧,免得帖子被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10-24 22:05 , Processed in 0.071641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