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舟共挤
国家有差异,民族有类别,文字也随着民族差异有巨大的区别,米国佬来了,目的非常明确,是来弄银子的,当然不是为中国弄银子,是要把银子弄回米国去,关于这点他们一点都不掩饰,连希拉里都不做作,因为英文里面讲的特别明确,那就是‘同舟’,即大家在一条船上共同挖银子,有协调的义务。怎么都想不明白,米国的‘同舟’,是怎么被加上了中国的‘共济’?谁加的?加了‘共济’以后,洋人一定没懂。因为按他们的文化,大家只是同乘一条船,而没有共用一个碗,俺也认为,跟洋人怎么也好不到可以在一个碗里吃饭,尤其是米国佬。
我国,自古就有许多理想化的东西,特别是这个‘同舟共济’,但这一定是发生在有先哲的年代,起码不晚于‘尧、舜、禹’,因为到孔夫子的时代,就已经‘礼崩乐坏’了,这可不是俺说的,是夫子亲口说的,他老人家奔波一辈子,周游列国,为啥?就单为个‘克己复礼’。
现在,同舟不易,共济更难。大家都玩一样的东西,都在一条船上,也就都有义务维持这个船的安全,不要说让这个船跑多快,起码维持它不沉吧!你即使什么都不做,不出力好好坐着,但不要整天想着把船凿沉,说句糙话,凿沉了船侬得什么好处?俺在许多地方说这个话,但大家笑话,以为俺痴了,也许是吧!眼见得大家凿船,一个行业一个行业的凿,但无可奈何。
再说共济,有些人虽然处于一个好的行业,没有那么急切的意愿凿船,大家基本还共济,但共济的时候,大家都得往那个共同的大碗里加米,以维持它不过稀,可惜加米的少,粥是越喝越稀,最终,完全是清汤了,即使船不沉,也看不到存在的价值了,哈哈!
说回到洋人的‘同舟’,俺从来不信与洋人能同舟,谁信俺都不信,你看太平洋上跑的船,有‘纽斯’出品的‘尼米兹’级的大家伙,四桨八机的家伙,升直行旗,还有各国装备功率很小,跑不了多远的船,偶尔还能见到所谓流氓国家的单人小潜艇,当然俺的船也在里面,虽然不能抗马克48的打击,但流氓鱼雷是打不沉的。龙骨起码比老高丽的坚固,不会一打就断。
你随便玩点什么东西,边上一大堆人在看着,手里拿着个空碗,你看他们可怜,把有粥的碗递给谁,说排队慢慢喝,但大家等不及,先喝的不仅把粥喝干,而且不忘走的时候把碗砸了,俺问你,为什么砸碗!人家答道,大家都喝,都活着,到下次有粥的时候,还是一样挤!
大家等在码头上,望着远方的船,每当有船的时候,拼命往上挤,直到无法承载,最后翻了,无数个行业,就是这么被玩沉了,比如钢铁业,最后连俺都没有粥了。
俺象猴子,从一个船跳到另外一个船,既然与人同舟,知道有舟不易,逢逆水知道拉纤,有米的时候,知道往那个碗里续米,但都吃不长久,最后不是船沉就是米尽。
终于懂得,船要是自己的船,米要是自己的米,最重要的是自己有一个坚固的碗,是焊在甲板上的,遇要求登舟者,先看是否可以同舟,而但求同舟,不求共济,只要在船上老实坐着即可,基本条件就是不凿船。这有什么好处,好处就是同舟而不挤,哈哈。 看过LZ的很多言论,颇有深理,对问题的看法和高度都独有见解。
看来LZ的经历很丰富,见识非凡阿。
LZ玩冶金机械有多久? 哈哈。好一个“同舟共挤”! 哈哈。好一个“同舟不共挤”! 请问楼主,
即大家在一条船上共同挖银子,有协调的义务。
这样说“同舟共挤”是中国特色了,还是米国,德国并非如此吧? 洋人虽然也挤,但挤的有限度,米国炼钢成本高了以后,不炼了,不会因为一定要为中国炼钢,自己不吃不喝为人家白干活,还招致人家制裁,
德国原来缝鞋行业不错,成本不行以后,缝的少了,转向高端,德国的鞋质量确实好,还有瑞士的鞋,都非常好,但特别贵,他们也不会因为要给中国人做鞋,而弄的自己没吃没喝,
我就常想,我们是为什么啊,怎么都不理解,哈哈
我就很少与人竞争太低端的东西,即使画图,不比大设计院的水平低,大家在高端竞争,无论谁输谁赢,大家总能生活,都杀死了,有什么意义啊, “同舟不共挤”,高端,haha 马克48=MK48线导鱼雷,很牛的啊 坐在船上又不会捕鱼只能饿着
忽然发现船是能吃的东西,于是开始凿船吃
2
本帖最后由 zhangbaochun590 于 2010-5-26 11:42 编辑看了2266998的精辟文章真有同感,俺也是在好几条船上加过好多米,而都是由于加米者少,掠粥者多,俺也看到了不乏凿船者,俺担心船沉就逃到另一船上,至今也没找到真正的“同舟共济”。俺也在观察,有不少人端着个碗到处去掠粥,从来不加米,而且是专喝稠的,若看到粥稀了没油水了就赶紧跑到另一船上去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