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625|回复: 13

连续模双向折弯的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26 17:36: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X  C4 z/ v5 D1 m
产品很简单,现在的方案分两次折弯,一道向上折弯(下图右边),二道向下折弯(下图左边),一道折弯上模由脱料板由脱料板替代(上图中右边黄色部分),二道向下折弯,折弯凹模固定在固定板上(上图右边红色部分),成形时脱料板的弹力必须大于一道折弯的弯曲力,反之由于一道、二道成形时间差的原因,二道折弯上模会压弯料带,材料1.6mm,感觉这样处理不太妥当,就现有的排样,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请大神指教0 p' _* j; |& M/ j) n- W: ?
另外一种方案一次折弯两边折成V字形应该可以避免上面的问题,但就第一种方案想知道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 S4 T- }7 `  P. s# z' n* M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26 18: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 R  a0 @: ~- M9 b6 Y* {4 Q
2 u5 H  q# L0 D! t; Q5 {7 _1 M* d: y# U6 I1 W: s1 R& @4 Y& [/ y

( ]1 b1 ^5 }' w  N- P1 J4 C找了一些资料,但没有讲,同一副模具中双向折弯,材料比较厚时,这样处理是否合适?+ c5 H: v6 K, k" n5 M+ Z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7 10:0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提供材料厚度 1.6 mm木有材质和材质硬度,折弯零件几个基本尺寸未标出,基本的数据不完整看了也不能回帖,

点评

折弯的方法有多种选择,开模时要选用最合适自己的工艺,而不是最新或最巧的工艺。  发表于 2014-5-27 15:57
感谢大侠关注,想知道这种上下折弯的是不是只能通过这种软成形的方式进行,其他还有没有方法  发表于 2014-5-27 15: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27 15:4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材料没有太多的要求,只要能成出来就行,准备用热轧镀锌板,折弯尺寸见下图& Q! R: E9 o% L9 x

+ q! v0 O& v/ Y, d: s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点评

最重要的折弯后的形状咋不见? 包括内R和容许公差。  发表于 2014-5-27 15: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27 19: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u320211 于 2014-5-27 19:25 编辑 9 u6 |6 ~0 j6 e' ]. ~, ]* J1 h

& g; q" v! m# q) j3 ?# R- B9 @
# W2 q; B5 _* w6 d$ \# j- Q! d2 j. e. H( k, n9 E
公差正0.1-0.2都可以,产品是自己用的,原来是单冲模,量上去后准备合成一付0 a  o1 s' U1 O3 p
, T! c9 \) O( o  I" X* j) O4 W
( ~+ e6 y% z, I' |3 k5 B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7 23:24:38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
$ e; d3 x  p$ D  M8 D) v* s1、双V折弯,这样容易做到过弯,以补偿回弹角度,使16.6边长这个折弯能满足90°的尺寸,不要认为 0.1/-0.2 的公差很大,换算角度后就晓得;
1 i: y3 \0 W: F. Q- k* g    缺点,表面会有模痕;展开计算要精确,否则折弯零件位置会有偏差;) D6 P# P6 d9 F' R: j
2、20边长折弯从V折弯转L折弯,可以利用圆弧不同心之效果达到抑制回弹的结果;
" g5 q5 F+ ]& J; M
) U. r  I( Y7 [" B3、两次 L 折弯,不容易做好回弹角的补偿,只能靠挤压折弯R之外侧来减少回弹;
/ u- s5 l2 Q2 g
: h2 j9 g7 E. K& p8 f4、一次 Z 折弯,在小段差零件必需这样处理,你这个零件不适合。又是自己的产品,要以稳定生产为优先考量。虽然有可以一次完成的结构,但是俺推测是不合适你目前的能力,因此不建议 Z 折弯。3 ~, u% Z' l. I& g+ }
; a" u8 \7 B4 [
5、内R0.5 外R2.1 这里要注意折弯裂纹的问题,尤其是材料延伸率低的话,可能会龟裂或直接断裂。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收起 理由
模具小侠 + 5 问题描述清楚,显得很专业!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28 10:06:57 | 显示全部楼层
1、已经在改作双V折弯,如此可以实现硬折弯,没有时间差的问题。正如大侠所说的缺点,所以最初考虑用L折弯,准备用镀锌板材,成形后无需表面处理,改作双V折弯,模痕成了问题。
, b1 Q0 y1 a/ k2、大侠所说的“一次Z折弯,在小段差零件必需这样处理”,没明白,求解;另一次折弯结构是不是指翻板结构?8 X' {2 X: A6 S. l" f
3、发贴的动机:如果遇上零件决定了必须双向L折弯,材料又比较厚时,怎么解决零件成形的时间差问题?

点评

2、小段差指Z折两最外面尺寸在3个板厚内; 另一种一次折弯结非翻板结构,是一种转轴机构。 3、时间差要用滑块或弹簧来处理。  发表于 2014-5-29 08: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8 16:42:43 | 显示全部楼层
他指的应该是“断差”,也就是20那个尺寸
9 I% ]9 W' B' N  X一般要求这个尺寸至少>2T,你这个产品没这方面的问题。
/ g  F- \% x& e* r他水平较高,我只能帮忙你到这了。。。。# r5 A& i8 t5 ~8 |( a

% ]& g" q6 f8 V1 m9 e8 x9 v另,你这个产品R/t值很低(一般来说0.75~3.5,约接近下限抗回弹越好),所以个人觉得,可以一次成L或Z

点评

感谢兄关注,一次成是可以的,大侠也说了“以稳定生产为优先考量”  发表于 2014-5-29 09: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29 12: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利用圆弧不同心之效果达到抑制回弹的结果”,在中模论坛上看到一些讨论,有三种答案:“第一次一般都是內折线外移0.2T”,“一般1.2以下的偏0.35左右,1.5至2.0偏0.4至0.45 ,2.0以上的都可以偏0.45至0.5”,“一般都是第一次内折线外移一个料厚”,用Logopress的移动中心展开结果是外移半个料厚,也就是0.8,不知道哪种结果比较准确?

点评

移动量跟你使用的材料回弹量有直接关系,别人的总结是以他们的材料回弹量当依据,可以参考但切勿照搬困扰自己。  发表于 2014-5-29 13: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1 21: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把下摸反上模  里面的需要分段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5-3 01:31 , Processed in 0.092364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