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6-7 23:50:37
|
显示全部楼层
精益生产(二)
5. 新产品开发/ q5 p8 q9 U7 T& x
1 ], }9 |0 B' h. ]. [5 R. H
汽车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制作品,它的设计需要许多不同专业人员的共同努力。因此,在组织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这样的错误,即最后结果要比各部分的总和差(根据系统工程的观点,总体大于部分之和)。在大批大量生产企业,人们试图通过细分任务来解决这个问题,例如,汽车门锁的设计工程师可以花费毕生的精力去设计门锁,但是他却不是制造门锁的专家,因为制造是制造工程师的任务。门锁设计工程师只知道设计它的外观,如果制造无误,门锁应该正常工作。这种详细分工带来大量的问题,西方公司试图通过组织新产品开发小组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但由于组长权力有限,他实际上仅是个协调者,每个成员仍对他所从事的专业的上级负责,否则就会影响到他的升迁。
; g' U. N2 z3 \5 G0 k5 X6 J- B+ e, {, q/ a1 K8 q( D, z: S3 Z
丰田和大野则不然,他们早就认定生产工程内本来就应包括过程和工业工程。因此,他们所组织的工作小组里包括各方面的专业人员,并且赋于组长强大的权力。在职务晋升方面也是提拔那些在小组内工作出色的成员,而不是那些不关心小组工作的人。这种打破部门界限的并行工作方式,对提高生产率、保证产品质量、快速响应用户的需求等方面都取得巨大成功。7 L) ]( b, x" Z2 f+ P
- @" ~: _9 {4 V. ?2 K 6. 品种和批量' _/ p+ m& j3 ^8 y9 f
3 e6 w! w) J% h6 ?( _9 e2 u8 j 用户对汽车的需求量是变化的,人们目前要求更高可靠性和更符合自己需要的汽车。丰田公司的灵活体制特别适合这种情况。丰田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因而能提供多样化的产品,买主只要增加不多的费用就能买到想要的产品。1990年,尽管丰田公司的生产规模只有美国通用公司的一半,但它向市场提供的车型却和通用公司一样多。目前,汽车的平均市场寿命只有四年。日本汽车每种车型每年生产12.5万辆,四年更新换代,共生产50万辆。西方公司每种车型每年生产20万辆,十年更新产品,共生产200万辆。另外,西方工厂的组装厂一般只生产一种车型,而日本在北美的汽车厂却生产两到三种车型,差距是巨大的。: [7 e/ G( o* I
4 j# G: g' s6 X1 R 7. 与顾客的关系# x* w: J" Y5 r0 g/ K
) E5 {& w; R5 ~
如果不能满足顾客的要求,所有前面提到的精益生产的优越性将会毫无用处。因此,丰田公司早就开始考虑生产系统和顾客之间的关系。 对于福特,这种关系是简单的,因为产品品种单一,买主可以进行大部分修理工作,供应商只需要存储足够多的汽车和备件即可。在西方,汽车制造商将他们的汽车零售商作为产量增减的缓冲对象。而零售商则把顾客当作自己的临时“榨取”对象,不断改变价格和供货来获取最大利润。这种系统的特点是相互不信任,缺乏长期行为。) C9 z# w8 v$ ~3 ?) |9 O5 b" l( i$ u
; o( G4 j2 M6 L; y3 B3 j
丰田系统采用了完全不同的供货体系,这种体系类似于前面提到的“供货环节”,大大改善了他们与客户的关系。丰田公司逐步取消在不知道顾客是谁之前就大批生产汽车的做法,转向按定单组织生产。他们通过将零售商集成进生产系统,将顾客结合进产品开发过程而与零售商和顾客之间建立了一种长期的、稳定的合作关系。零售商作为“看板生产”(JIT的一种管理方式)系统的第一个环节,他们把预管的定单送交工厂,一至三个星期内将汽车交付给定购的用户。按照定单安排生产是可能的,首先丰田的生产方式满足这种需求;其次,丰田的销售人员不是等顾客上门,而是到顾客家里去拜访,和顾客直接联系。任何一个家庭,只要对丰田的产品感兴趣,丰田公司就把他们的情况存在数据库中,以便于经常与他们联系,介绍公司的新产品。有了这样一个信息资源后,销售人员也可集中力量去寻找最有可能的潜在顾客。 丰田公司将顾客融合进产品发展过程的又一举措是将注意力放在回头顾客身上。这在目本是很重要的,因为日本政府的车辆监视部门要求汽车的寿命是6年,6年后必须报废。丰田公司通过跟踪以前的顾客,预测以前顾客的新需求(根据收人情况,家庭成员情况的变化、日常喜好等),以此来确定自己的新产品开发方向。
G2 v, E5 y2 f8 u! b' K
+ X/ b( F. S* [ 二、精益生产的定义和特征! U {( E9 J( I
1 G. S) y ~# c 1. 精益生产的定义. v G: y# r! q# t) C
7 ]% |" b0 v4 A; I2 P( H; t
从上面可以看出,精益生产的实践由日本人开始到现在已有半个世纪的时间,但把它提高到理论上来研究则仅仅是最近几年的事。麻雀理工学院的教授们把这种生产方式称为“精益生产”,但在论述精益生产的经典著作《改变世界的机器》一书中,却未见给出精益生产的确切定义;此处我们引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杨光京教授给精益生产下的定义:
3 ]/ v2 K' r7 R8 \ B# {7 m; Q6 O# ?1 x& a
“精益生产是通过系统结构、人员组织、运行方式和市场供求等方面的变革,使生产系统能很快适应用户需求不断变化,并能使生产过程中一切无用、多余的东西被精简,最终达到包括市场供销在内的生产的各方面最好的结果”。" s$ ^; V4 W; r/ s
/ D, V' d. G6 s$ k 2. 精益生产与大批大量生产方式的比较 b V; E8 H# a' L6 q
: l2 r( f G( M
精益生产和大批大量生产各自的优缺点已经在上节介绍过,这里我们给出比较系统的比较。
' `. A5 \7 Y" A/ ? K* j
* r! W; f+ A9 v8 P. }+ Q7 g( k( v7 o& q, |9 g0 i/ W' Y H$ c$ v0 L) a
3. 精益生产的特征7 d7 \) w. \' P$ F: X* m5 W8 J1 T
) U' L* O2 j/ ], v8 C, V7 c 在《改变世界的机器》一书中,精益生产的归纳者们从五个方面论述了精益生产企业的特征。这五个方面是:工厂组织、产品设计、供货环节、顾客和企业管理。归纳起来,精益生产的主要特征为:对外以用户为“上帝”,对内以“人”为中心,在组织机构上以“精简”为手段,在工作方法上采用“Team Work”和“并行设计”,在供货方式上采用“JIT”方式,在最终目标方面为“零缺陷”。: c, i" f! g4 C6 ^0 H
- a9 r% D0 g4 X( X# K+ B 1)以用户为“上帝” 产品面向用户,与用户保持密切联系,将用户纳入产品开发过程,以多变的产品,尽可能短的交货期来满足用户的需求,真正体现用户是“上帝”的精神。不仅要向用户提供周到的服务,而且要洞悉用户的思想和要求,才能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产品的适销性、适宜的价格、优良的质量、快的交货速度、优质的服务是面向用户的基本内容。! }" s# \! I$ V, v; A
7 l& G3 w" ? l7 X8 e8 X
2)以“人”为中心 人是企业一切活动的主体,应以人为中心,大力推行独立自主的小组化工作方式。充分发挥一线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积极为改进产品的质量献计献策,使一线工人真正成为“零缺陷”生产的主力军。为此,企业对职工进行爱厂如家的教育,并从制度上保证职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挂钩。应下放部分权力,使人人有权、有责任、有义务随时解决碰到的问题。还要满足人们学习新知识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形成独特的,具有竞争意识的企业文化。 % F9 F$ {0 Q% m
- T# o9 b1 H, y2 X
3)以“精简”为手段 在组织机构方面实行精简化,去掉一切多余的环节和人员。实现纵向减少层次,横向打破部门壁垒,将层次细分工,管理模式转化为分布式平行网络的管理结构。在生产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柔性加工设备,减少非直接生产工人的数量,使每个工人都真正对产品实现增值。另外,采用JIT和Kanban方式管理物流,大幅度减少甚至实现零库存,也减少了库存管理人员、设备和场所。此外,精益不仅仅是指减少生产过程的复杂性,还包括在减少产品复杂性的同时,提供多样化的产品。- [& k3 H# o) T5 S& K0 {
; b% I* g2 ?% c# S$ G5 u
4)Team Work和并行设计 精益生产强调Team Work工作方式进行产品的并行设计。Team Work(综合工作组)是指由企业备部门专业人员组成的多功能设计组,对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具有很强的指导和集成能力。综合工作组全面负责一个产品型号的开发和生产,包括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编制预算、材料购置、生产准备及投产等工作。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原有的设计和计划。综合工作组是企业集成各方面人才的一种组织形式。) y, G/ K2 }$ S2 |' m# _0 h& ~0 m3 G
5 Y5 S4 p& n( i) ~- f9 z7 P- Q
5)JIT供货方式 JIT工作方式可以保证最小的库存和最少在制品数。为了实现这种供货方式,应与供货商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利益共沾。
- F2 U/ S8 i4 H+ ~9 }7 ^# u( ^5 A; P' l
6)“零缺陷”工作目标 精益生产所追求的目标不是“尽可能好一些”,而是“零缺陷”。即最低的成本、最好的质量、无废品、零库存与产品的多样性。当然,这样的境界只是一种理想境界,但应无止境地去追求这一目标,才会使企业永远保持进步,永远走在他人的前头。+ m5 O4 a+ F& W
|. x; F4 C5 E8 B
4. 精益生产的体系构成 如果把精益生产体系看作一幢大厦,它的基础就是在计算机网络支持下的、以小组方式工作的并行工作方式。在此基础上的三根支柱就是:
/ v) y. o# F& K" p+ K* G0 {/ Y" p3 j* O9 V' w: r. L9 U/ G
1)全面质量管理,它是保证产品质量,达到零缺陷目标的主要措施;
) ?0 U8 l2 ~2 F9 o$ {0 z# @1 z 2)准时生产和零库存,它是缩短生产周期和降低生产成本的主要方法;
* R. L" X9 L5 E' k* D 3)成组技术,这是实现多品种、按顾客定单组织生产、扩大批量、降低成本的技术基础。这幢大厦的屋顶就是精益生产体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