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140|回复: 9

凭什么?日本川崎重工战胜中国中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8 10:05: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d7 x( @" Z4 q# F. l4 {- T8 D
日本川崎重工靠什么战胜中国中车拿到纽约地铁37亿美元超级大单?

  h* H. b& C$ ?7 u2 T" P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川崎重工1月25日正式宣布,获得美国纽约地铁大量车辆订单。最多为1612节车辆,金额约37亿美元,将是川崎重工接到的最大规模订单。在铁路车辆领域,海外企业通过重组成为巨大企业,其实力强大。川崎重工在规模上处于劣势,但一直将目光对准能发挥交货期管理和质量优势的北美市场。尽管全球最大企业中国中车(CRRC)也参与到本次的订单竞争之中,但川崎重工最终赢得订单,显示出自身的存在感。

( N& j( I+ y1 U# w: c1 B: J
川崎重工在交货期管理和质量方面获得高度评价(R160车型)
     纽约市公共交通局(NYCT)已向川崎重工的美国当地法人Kawasaki Rail Car非正式提出了新型车辆“R211”的订货。最初订购535节,价格约为14亿美元,将于2020~2023年交付。如果包括追加的期权协议在内,则总数达到1612节,总金额增加至4000亿日元。金额相当于川崎重工铁路车辆部门年销售额(约1400亿日元)的约3倍。
' u& C# s! F3 S' R4 _: a% J7 M) \
赢得与中车和庞巴迪的竞争

# A8 _* s, e! g& V# Y: i$ k
     川崎重工能够接到订单正是奉行“短小精悍”原则的结果。当初,全球最大的中国中车和第4位的加拿大庞巴迪联合投标,与川崎重工展开竞争。仅中车一家的年销售额就逼近4万亿日元,据称中车和庞巴迪在招标中曾经占优势。此外,中车还曾获得美国波士顿的地铁车辆订单,一直以成本竞争力为武器,在北美等海外市场加强攻势。
   
    不过,纽约市公共交通局、及其上级纽约大都会交通管理局(MTA)重视技术实力和交货期管理能力,2017年将订货候选企业锁定为川崎重工。

, e4 S* B2 ]$ s8 [+ H$ S
    在其背后,纽约市公共交通局的意向明显发挥了作用,该局希望迅速获得高质量新型车辆。在纽约,因地铁车辆老化等导致的晚点和拥挤频发。大都会交通管理局局长约瑟夫·勒霍塔表示,“开发划时代的新型车辆是地铁系统现代化所不可或缺的”,正在加速引进加宽了车门、能缩短乘降时间的R211车型。
$ A2 Q- D+ k; f
    在此背景下,大都会交通管理局将此前向庞巴迪订购的R179车型交货延误超过2年视为问题。另一方面,“(川崎重工制造的现行车辆)R160和R188在纽约市公共交通局的车辆中可靠性最高”,大都会交通管理局的讨论委员会一致同意向川崎重工订货。
日式服务受好评
    川崎重工凭借令对手无法企及的存在感赢得了订单,但这种胜利方程式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1994年的一个深夜,纽约239号街区车辆基地里,4名身穿牛仔裤的日本人正认真检查车身的LOGO。其中1人、负责现场领导的正是川崎重工现任社长金花芳则。

4 a1 Z* B4 q  a5 J6 |3 p
    当时是争夺新一代车辆订单的关键时刻。在试验车辆运行结束后,川崎重工逐一分析故障,制造出了故障少的车辆。反超竞争对手庞巴迪,获得了400节“R142A”车辆订单。如今,纽约市公共交通局的地铁车辆中约30%来自川崎重工,份额居首。对川崎重工而言,纽约已成为海外业务的根基。
1 D+ z9 w5 M/ r2 d& L7 ~# K
    金花芳则表示,“周末出故障也能迅速应对,川崎重工的日式服务一直受到好评”。北美与日本相同,与车辆企业相比线路运营商的话语权更强。车辆厂商需要根据路线和具体运营商等细致改变性能参数。与业务规模相比质量和服务更重要,因此日式的产品制造能力容易起作用。
 
    而欧洲是全球第2位的西门子和第3位的阿尔斯通的根据地,二者的铁路车辆业务预定2018年合并。在欧洲,业务规模更容易直接提升订单争夺能力,与日美形成对照。
0 f/ v! a& v) e6 I" C' @' I( y! H
单笔订单规模接近历史总和
& d. W  {% Z6 Q4 J9 ?7 S
    川崎重工自1985年以来向纽约市公共交通局交付了超过2200节车辆,而本次的单笔订单就超过1600节,规模接近历史总和,按交货期完成制造和交付并非易事。川崎重工在美国的林肯工厂(位于内布拉斯加州)和扬克斯(Yonkers)工厂(纽约州)需要展开合作,建立符合要求的制造和服务体制不可或缺。

! p4 k: o( f( y  ^, \+ W
   要期待业务取得更大收益,将大量订单转化为新业务的创意十分重要。日本最大铁路车辆企业日立制作所在英国获得的高铁订单仅为866节,不过合同还包含长达27年半的维护业务,因此业务总额达到1万亿日元。日立的车辆在2017年已经启动运行。

5 s  G1 n7 j  i2 j
   川崎重工此次接到的订单规模超过1600节,非常巨大,但合同主要是老化车辆的更新需求。今后要扩大业务,推动车辆的运营支援等实现商业化或将成为选项。凭借川崎重工在纽约的较高车辆份额、车辆数据和此前的周到服务业绩,有望获得稳定收益。
6 `6 @; i( v# 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8 10:2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撇开政治考量,川崎真能在交货能力上战胜中车?且看后续

点评

同关注  发表于 2018-2-8 10:35
发表于 2018-2-8 10:34:5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都会交通管理局将此前向庞巴迪订购的R179车型交货延误超过2年视为问题。”
2 d( Z8 v3 Y$ Z2 ?  t& T: Z8 O) M, T1 `- O7 y8 C8 [
美国爆发的问题为货期延误,“川崎重工在交货期管理和质量方面获得高度评价(R160车型)”
; g. ?$ y% l; V! {( @: ]
8 e% d- x8 p4 a" n“此外,中车还曾获得美国波士顿的地铁车辆订单,一直以成本竞争力为武器"( |1 G/ j) d: @; _# }2 y
( r9 Y( i: @0 [9 V5 G
这就是不选中国的理由。情理之中
发表于 2018-2-8 13:2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能说,日本人把5s标准付诸行动的人,做的是品牌,不只为了挣热钱。
发表于 2018-2-8 13:3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说的对,中车的本质是利用中国人的低工资低福利从而产生的低成本,又因为是国企,为了政府的政治目标,可以把利润扔一边去,从而产生更低的价格,然而技术实力则大零蛋,众所周知,若没有前铁道部长的技术引进政策,国内的这些机车制造商还是烂货一堆,然而引进了技术,并等于别人就承认你有技术实力了。一问图纸来源,工艺来源,规范来源,标准来源,全是外国的。" B" i1 P5 g& w# X/ K3 d8 i
所以问题在于,楼上的楼上有几位是真不知道中车有几分实力被新闻联播洗了脑,还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M/ V+ a' U& k5 [* m& W5 j6 J
发表于 2018-2-8 13:56:1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有什么高见
发表于 2018-2-8 16:4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无外乎责任与质量,交货速度什么的都是借口
发表于 2018-2-8 18:51:47 | 显示全部楼层
被洗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9 09: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分想念刘志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10-22 15:25 , Processed in 0.059707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