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525|回复: 0

误差来源及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29 15: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误差来源% Z( B% n3 @) [

0 W  h+ t+ D+ C: r1.过失误差
2 a" G# b: ]0 d4 a& Z" J2 ?: ?0 g6 w2 s6 f
过失误差也称粗差。这类误差明显的歪曲测定结果,是由测定过程中犯了不应有的错误造成的。例如,标准溶液超过保存期,浓度或价态已经发生变化而仍在使用;器皿不清洁;不严格按照分析步骤或不准确地按分析方法进行操作;弄错试剂或吸管;试剂加入过量或不足;操作过程当中试样受到大量损失或污染;仪器出现异常未被发现;读数、记录及计算错误等,都会产生误差。过失误差无一定的规律可循,这些误差基本上是可以避免的。消除过失误差的关键,在于分析人员必须养成专心、认真、细致的良好工作习惯,不断提高理论和操作技术水平。& k+ T& `) e$ q( c+ t- x
& F$ S5 k1 u9 t% a6 ^+ s8 ]# f0 L
2.系统误差
8 j# H6 c/ I3 h7 q4 i  y& |4 V3 H7 ?! W$ t8 H0 A0 `' T6 A
系统误差又称可测误差或恒定误差,往往是由不可避免的因素造成的。在分析测定工作中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方法误差、仪器误差、人员误差、环境误差、试剂误差等。/ Z2 ^( p$ G* z9 r( _

3 B1 X0 ]4 r1 u" z  m7 V(1) 方法误差2 k7 B% J+ i3 V! u  X
1 m% Q; [2 T& \2 F
方法误差又称理论误差,是由测定方法本身造成的误差,或是由于测定所依据的原理本身不完善而导致的误差。例如,在重量分析中,由于沉淀的溶解,共沉淀现象,灼烧时沉淀分解或挥发等;在滴定分析中,反应进行不完全或有副反应,干扰离子的影响,使得滴定终点与理论等当点不能完全符合,如此等等原因都会引起测定的系统误差。
, q, k$ a+ F$ w) J, t3 C+ @3 H9 \% S1 T) j& r
(2) 仪器误差
: {- A; t9 {$ V6 C# O
5 h) y+ C6 a+ z! p仪器误差也称工具误差,是测定所用仪器不完善造成的。分析中所用的仪器主要指基准仪器(天平、玻璃量具)和测定仪器(如分光光度计等)。由于天平是分析测定中的最基本的基准仪器,应由计量部门定期进行检校。
6 y  F% S+ d: Q1 Z. `5 j8 x' _
) B8 Y6 W) Q. r1 }( X市售的玻璃量具(容量瓶、移液管、滴定管、比色管等),其真实容量并非全部都与其标称的容量相符,对一些要求较高的分析工作,要根据容许误差范围,对所用的仪器进行容量检定。
; c0 \' `2 z% Q( f+ @4 {0 B. X0 l% g3 Q$ Q5 Q* W4 ]( q0 {
分析所用的测定仪器,要按说明书进行调教。在使用过程中应随时进行检查,以免发生异常而造成测定误差。0 l3 [, t7 I6 J( E
! }- e2 L+ m% F) T7 f( j
(3) 人员误差# n9 v+ S, i. Z6 z

) _; p! j) D  `" Z由于测定人员的分辨力,反应速度的差异和固有习惯引起的误差称人员误差。这类误差往往因人而异,因而可以采取让不同人员进行分析,以平均值报告分析结果的方法予以限制。! U- v/ r9 n% `6 |

, J; ?! q* R, E2 Y* f(4) 环境误差
  v- O/ c; o; L
" _/ V6 W5 T/ v% B' y这是由于测定环境所带来的误差。例如室温、湿度不是所要求的标准条件,测定时仪器所振动和电磁场、电网电压、电源频率等变化的影响,室内照明影响滴定终点的判断等。在实验中如发现环境条件对测定结果有影响时,应重新进行测定。; k/ ~7 I/ |# ]& b5 _/ H+ i0 r
3 |$ y  P: {/ d5 ?
(5) 随机误差% G9 z0 \9 W8 S$ s
1 L! A. D! G+ e0 @+ j# R
随机误差在以往的分析测定文献中称为“偶然误差”,但“偶然误差”这一名词经常给人以误会,以为“偶然误差”是偶然产生的误差。其实,偶然误差并不是偶然产生的,而是必然产生的,只是各种误差的出现有着确定的概率罢了,因此建议不要用偶然误差一词,而用随机误差这个名词。' w. H6 B  e3 o

! g! [* B  o3 D0 n+ r5 o随机误差的定义是:在实际相同的条件下,对同一量进行多次测定时,单次测定值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异的绝对值和符号无法预计的误差。这种误差是由测定过程中各种随机因素的共同影响造成的。在一次测定中,随机误差的大小及其正负是无法预计的,没有任何规律性。在多次测定中,随机误差的出现具有统计规律性,即:随机误差有大有小,时正时负;绝对值小的误差比绝对值大的误差出现的次数多;在一定的条件下得到的有限个测定值中,其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的界限;在测定的次数足够多时,绝对值相近的正误差与负误差出现的次数大致相等,此时正负误差相互抵消,随机误差的绝对值趋向于零。分析工作者在用平均值报告分析结果时,正是运用了这一概率定律,在排除了系统误差的情况下,用增加测定次数的办法,使平均值成为与真实值较吻合的估计值。6 }9 I, D' M/ y) P

6 n( h3 _; D' ~; t" Z4 |二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P, M) r: h5 u5 K1 v# x% o
3 N1 j9 m( n' W' s( @
要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必须考虑在分析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误差,采取有效措施,将这些误差减少到最小。. l. M& N' ?9 m* o: o
" g# N; u/ _) [0 q
1. 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 E& `& v5 [, K
. L$ T6 Z& ]2 U# z2 A: e) t- F各种分析方法的准确度是不同的。化学分析法对高含量组分的测定能获得准确和较满意的结果,相对误差一般在千分之几。而对低含量组分的测定,化学分析法就达不到这个要求。仪器分析法虽然误差较大,但是由于灵敏度高,可以测出低含量组分。在选择分析方法时,一定要根据组分含量及对准确度的要求,在可能条件下选最佳分析方法。' m9 _, A2 I! z7 K  T) X% ?" j

2 R+ y# ~2 R+ R- Y$ h: W2.增加平行测定的次数1 i# j* E! {$ o/ P2 ^, \
7 w7 w, H/ Y% h
如前所述增加测定次数可以减少随机误差。在一般分析工作中,测定次数为2—4次。如果没有意外误差发生,基本上可以得到比较准确的分析结果。3 G9 S- s( b1 ~  I1 \* Z/ d5 R4 p
: j' b6 b. G& q; K) o. h
3.消除测定中系统误差
6 E3 j" M% H8 W- h" l# [5 o; Z$ N, k
消除测定中系统误差可采取以下措施:其一是做空白实验,即在不加试样的情况下,按试样分析规程在同样操作条件下进行的分析。所得结果的数值称为空白值。然后从试样结果中扣除空白值就得到比较可靠的分析结果。其二是注意仪器校正,具有准确体积的和质量的仪器,如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和分析天平砝码,都应进行校正,以消除仪器不准所引起的系统误差。因为这些测量数据都是参加分析结果计算的。其三是作对照试验,对照试验就是用同样的分析方法在同样的条件下,用标样代替试样进行的平行测定。将对照试验的测定结果与标样的已知含量相比,其比值称为校正系数。' j; {  b' Y9 [' @9 \( V
2 ^: `) ?' F, p, |9 G+ ^
校正系数=标准试样组分的标准含量/标准试样测定的含量7 d1 d4 k7 u& z% s

$ }; b8 P$ v$ |- H被测试样的组分含量=测得含量×校正系数
) M+ q) z9 ~, M' F7 U" Z/ r0 F+ C9 `+ q& i/ O5 `: m
综上所述,在分析过程中检查有无系统误差存在,作对照试验是最有效的办法。通过对照试验可以校正测试结果,消除系统误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9-15 02:58 , Processed in 0.061362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