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过的标题,也没什么不妥,确实每个人的表现方式是不一样的。
% i0 Q7 e) J. _1 y8 R9 U- X* ~7 y: I1 ?; d+ S t8 d, j% w
顺便转点相关认知事情的信息或者叫观点:1 R: y F' j, C8 M: A. M% A' X
当亚历山大·弗莱明(Alexander Fleming)注意到蓝色霉菌在杀死培养皿中的细菌时,他本可以像他的其他同事那样,把培养皿往高压灭菌锅里一扔就得了。相反,他发现了青霉素——一种从特异青霉素霉菌中提取的抗菌剂,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许多人从森林散步回来衣服上都会粘上讨厌的刺果,但是只有乔治·德·梅斯特拉尔(George de Mestral)决定用显微镜进一步观察它们,并由此得到了尼龙搭扣的灵感……
: W6 g: ~9 b' V7 Z: Z" {5 E: m3 n1 y2 @& {
这就是认知抑制解除。
( Y/ R6 N# x1 e }7 G& ^" R: |3 B认知抑制解除对于艺术和对于科学一样有益。艺术天才们常会提到,他们重大创造性项目的萌芽源于听到的一小段随意的对话,或者在日常行走中看到的独特而琐碎的事件。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在《波音顿的珍藏品》的前言中讲到他的故事源于圣诞晚宴上他身旁女子间接提及的一件事。
! G+ _* v/ B3 c) Z2 i9 Y
* X) R( c3 P3 T但是认知抑制解除也有黑暗面:它与精神机能障碍呈正相关。比如说,精神分裂症患者饱受幻觉和妄想的疯狂轰炸,如果能过滤掉这些的话会好过许多。) A* b* ^2 b" C
7 F; q& v+ V1 ^所以为啥天才没有都变成疯子呢?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谢丽·卡森(Shelly Carson)认为,天才们有着出众的智力。这份智力带来了必要的认知控制能力,使得他们能够去芜存菁,把奇幻的想法从现实的可能性中分离出来。
$ \0 e5 Q! |* P! O$ n+ |
' j1 V. G- T" m8 b5 s
) ]$ I9 ?' M5 c# R: a4 ~7 m U2 D {( N2 l% a; s8 b
r0 V. B( l J+ k, j
! e+ _, R8 A: z$ |5 x; k- W疯子 ≠ 天才
5 h' U" x- }6 P3 ?高智商疯子 = 天才8 R: A, Q% t4 d" s1 w' T
按照这个设想,高智商是天才的不可或缺的要素,但是仅在高智商与认知抑制解除相结合的情况下才能得到创造性的天才。单靠超常智能产生的点子是有用的,但算不上新颖独创和令人惊喜。玛丽琳·冯·萨凡特(Marilyn vos Savant)创造了吉尼斯最高智商的纪录,但却没能发现治疗癌症的方法,甚至连个改良版老鼠夹也没做出来。
. B1 @6 M1 t$ J7 S(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