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506|回复: 0

中国不能想当然享受物联网带来的红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2 06:38: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物联网的科技浪潮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世界知名咨询公司埃森哲在最新的研究报告中给出了答案——在有关各国广泛应用物联网技术的有利条件实力排名中,中国在全球20个领先经济体中仅排名第14位。
近日,埃森哲在世界经济论坛2015年新领军者年会上发布了一份题为《物联网:推动中国产业转型》的研究报告。根据该报告,到2030年,物联网将为中国额外创造1.8万亿美元的累计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但由于面临基础设施薄弱、数据政策不力、人才匮乏等诸多挑战,中国很可能错失这些潜在经济收益。  报告显示,基于当前政策和投资趋势,到2030年,物联网可为中国创造5000亿美元的GDP累计增长,比目前预测的经济增长速度高出0.3%。报告同时指出,如果采取进一步措施,提高本国吸收物联网技术的能力以及增加物联网投资,到2030年中国年均GDP增长率可提升1.3%,届时有望实现1.8万亿美元的累计增长。
  埃森哲报告还分析了物联网对中国12个关键产业部门的影响,并且揭示出制造业、公共服务业和资源产业等三大部门最有可能得益于物联网技术和商业模式。到2030年,该三大产业部门将占物联网所创造中国累计GDP总额的60%以上。如果这三大部门能增加投资并采取进一步行动,改善支持条件和技术吸收能力,该数字甚至有望实现进一步提升。
  分析显示,基于中国当前产业政策和投资趋势,未来15年,仅制造业就可借助物联网增加1960亿美元的累计GDP;而如果采取进一步措施,该数字有望增加276%至7360亿美元。此外,公共服务部门的累计产出也将从610亿美元增至2170亿美元。资源产业也将经历类似增长,如果采取进一步措施,物联网对其产值累计增长的贡献将从当前条件下的480亿美元提高近三倍,增至1890亿美元。
  报告指出,各行业可通过提升自身竞争力的种种措施来实现上述物联网经济效益。比如,制造商可利用预测性分析工具来加强对设备的追踪、管控和维护,从而改进整个生产流程。此外,企业还可为在危险环境中作业的工人配置智能设备,来提高工作安全性。最重要的是,物联网能利用大数据创造更具个性化的产品,并基于这些产品开发出各类新型的配套服务,从而创造新的收入来源。
  采取措施,改善有利条件  为实现上述经济增益,埃森哲分析显示,中国需要显著提高在整体经济中传播和吸收物联网技术的能力。
  埃森哲大中华区主席李纲表示:“中国的企业领导者和政策制定者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本国将自动享有物联网带来的强劲经济增长。为了将预期转化为实际增长,他们不应只是关注技术本身,而应将关注重点放在以技术全方位驱动经济价值的各种条件上。鉴于物联网与先进的智能制造业密切相关,中国政府倡导的‘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为实现上述经济效益奠定了稳健基础。”
  通过对多个产业部门的分析,埃森哲总结认为,许多因素仍在阻碍物联网在中国的广泛应用。专业人才短缺不仅体现在核心技术技能的缺乏,还体现在缺少专业人才将传统产品转化为基于大数据的、更智能化的新型服务。此外,一体化通信和IT系统的不足、数据共享政策的不明朗,都将阻碍企业交换数据,从而难以合作提供智能解决方案。
  对此,报告提出了以下三条重要建议:
  一、填补关键技能和基础设施鸿沟  技术技能的短缺阻碍了产业加快应用物联网技术。中国不仅需要增加理工科毕业生人数并提高其质量,还应立足于例如“无锡物联网产业集群”等现有物联网枢纽,利用其强大的利益相关方网络(如产业、学界和非政府组织)来指导具体的培训计划。此外,中国还必须进行重大投资,升级老旧基础设施,并使基础设施尽可能覆盖到发达至偏远地区。
  二、促进跨行业生态系统发展  中国的企业领导者承认物联网将带来新的增长机会,但他们需要将视野放宽至自身行业运营的边界之外。事实上,跨行业合作蕴藏着重大机遇,比如农业企业、农用设备制造商与化肥供应商可以合作提供基于大数据的全新解决方案。除了支持多方集群以外,中国还应投资于一体化通信系统和安全网络建设,鼓励不同合作伙伴之间共享数据。此外,中国还需要进一步明确数据共享的标准和监管规范。
  三、加快投资周期  根据埃森哲调研,虽然62%的受访中国企业领导者表示已制定物联网业务发展战略,但只有五分之二表示进行了实际投资。因此,中国的企业领导者和政策制定者应着力推广物联网应用的试验、试点和示范项目。例如,新加坡正在进行无人驾驶汽车试验,使普通民众和相关产业均能参与其中。可见,展示早期效益有助于激励社会加大对物联网的投资力度。
  埃森哲数字技术服务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吴立能表示:“物联网不仅将提高中国生产率,以交付先进的行业解决方案来打破效率瓶颈,还能紧密围绕数字化消费体验,促进中国产品与服务的差异化。这也是我们需要通过明确的企业战略和大规模跨行业合作来部署物联网的原因所在。企业和政府需跨越传统界限开展工作,秉承合作和试验的精神,建立全新的业务模式并实现创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4-6-2 01:03 , Processed in 0.05450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