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对外发布了《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为妥善处理工伤保险行政纠纷,统一司法尺度,《规定》明确了双重劳动关系、派遣、指派、转包和挂靠关系等五类比较特殊的工伤保险责任主体,还细化了工伤认定中的“工作原因、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因工外出期间”以及“上下班途中”等问题,明确了由于第三人的原因造成工伤的三种处理方式。《规定》将于2014年9月1日起施行。0 J& b0 P* x7 t( C. Y1 p V# p
工伤认定:工作原因+工作时间+工作场所 工作原因
5 L" V8 ?4 U. J/ c3 p" n* ]/ H 其认定应当考虑是否履行工作职责、是否受用人单位指派、是否与工作职责有关、是否基于用人单位的正当利益等因素。7 H) E7 @1 {' g: ]/ D/ K
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受到伤害,用人单位或者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没有证据证明是非工作原因导致的。
) P. ?' f1 E4 J工作场所
* C, s. N6 {( ^2 E 其认定应当考虑是否属于因工作涉及的区域以及自然延伸的合理区域。# P- c: I( M2 f* {) Y/ I# w- m2 ?
在工作时间内,职工来往于多个与其工作职责相关的工作场所之间的合理区域因工受到伤害的。
8 h) R, N; N* E2 I+ B 工作时间5 G2 \. S2 t* b" Z1 M7 `3 [
其认定应当考虑是否属于因工作所需的时间。" c3 n( m) p2 B0 d7 W
职工参加用人单位组织或者受用人单位指派参加其他单位组织的活动受到伤害的。8 R, R: n0 y$ P. N, m
其他与履行工作职责相关,在工作时间及合理区域内受到伤害的。' K$ i2 F# [. l: D
上下班途中工伤认定& |) U- f( N* u9 I. G% @
合理时间+合理路线9 a% x3 ~/ m g, e+ M, N
合理时间9 I/ e3 ]+ Q4 A2 s8 v- _% V
(含早一点或晚一点)+ t4 V" N" d# n' ]; w
工作地( g; w+ I- j0 n
合理路线(含顺路)
! Z2 _9 T& v+ t7 `! _% R& t: ^& e 住所地, u" u5 c8 Q( N: O% z
经常居住地
$ h5 B0 E: N$ K/ k' F* p/ K 单位宿舍
4 D2 G* I" }, _* t. H8 D. J4 W 配偶、父母、子女居住地
# C( @4 H" D+ j [/ A 日常工作生活所需要的活动* C( o8 C& Y. B1 I# w
其他
% N8 W) r5 D) `4 A+ d: x; L 因工外出期间
1 D6 {' _/ t& g5 A 属于“工作时间”的一种特殊情形,应当从职工外出是否因工作或者为用人单位的正当利益等方面综合考虑。/ g4 A. P; c7 `
(一)职工受用人单位指派或者因工作需要在工作场所以外从事与工作职责有关的活动期间;4 I: I' g1 X) P6 D, r3 ~5 k
(二)职工受用人单位指派外出学习或者开会期间;& R! M) P$ N; f% T
(三)职工因工作需要的其他外出活动期间。
8 j- D; e9 ?7 W1 g* C& F 第三人原因造成工伤处理: i0 c. x' |7 f: O) v4 I4 a
获赔不碍工伤认定' W8 ^- A K% |' O
职工因第三人的原因受到伤害,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以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已经对第三人提起民事诉讼或者获得民事赔偿为由,作出不予受理工伤认定申请或者不予认定工伤决定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 W2 Z% J x9 i: s' w( ? 起诉社保机构支付
1 \/ |) `: k* A3 b8 s& l 职工因第三人的原因受到伤害,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已经作出工伤认定,职工或者其近亲属未对第三人提起民事诉讼或者尚未获得民事赔偿,起诉要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 v) p2 T- n5 p ` 社保机构不得拒付
2 P* s: S% x5 k6 Q* i3 @1 Z! j 职工因第三人的原因导致工伤,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已经对第三人提起民事诉讼为由,拒绝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第三人已经支付的医疗费用除外。
/ t" C( q8 o- ^8 L五类特殊责任主体担责认定
8 w9 k% S6 U V& [2 j/ n 工作单位 职工与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工伤事故发生时,职工为之工作的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单位。
* ^4 ~# h$ B& h7 b P: }. X( v8 f 派遣单位 劳务派遣单位派遣的职工在用工单位工作期间因工伤亡的,派遣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单位。+ ^. J* F/ L5 A, T5 ?) |2 ]4 f1 ], b
指派单位 单位指派到其他单位工作的职工因工伤亡的,指派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单位。7 L1 ?! j& U* e2 v7 P* b
用工单位用工单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将承包业务转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者自然人,该组织或者自然人聘用的职工从事承包业务时因工伤亡的,用工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单位。4 E4 x! I1 i0 G1 L: ^
被挂靠单位 个人挂靠其他单位对外经营,其聘用的人员因工伤亡的,被挂靠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单位。) G/ {8 z# v$ b* V, Q9 H
权威解读
U* }5 g- W: B' z 下班顺路买菜
4 }' N: R8 Z3 v8 g, y 属于合理路线
5 e; d/ N* }% [) A o( x 对于《规定》中的“合理时间”以及“合理路线”,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庭长赵大光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做了相应的解释。赵大光表示,法律规定比较原则,只规定“上下班途中”,但在生活当中却可能有多种情况。对于这一问题的理解和认识上的不一致,也会导致各地法院在处理相同或者是相似案件的过程当中也有裁判标准不一致的问题,也就是同案不同判。
, ?& R H: f+ O$ ]: X 赵大光告诉记者,所谓的“合理时间”可以说比较宽泛,但应具有正当性。“上下班有一个时间区域,可能早一点,可能晚一点,比如下了班以后,还要加一会儿班,或者是等交通的高峰时段过了之后再回家。我们认为这些都属于合理时间”。赵大光随后又举了个例子对“合理路线”进行了解释:“比如下班的途中需要到菜市场买一点菜,然后再回家,而且是顺路,是不是合理的路线,是不是日常工作中所需要的必需的活动呢?我们认为都应当包括在内。”赵大光认为,理解“合理时间”“合理路线”这一条规定,要抓住一个关键词就是“合理”。
P* }9 E1 |7 R; S' I: |律师说法) y) z# D4 i G/ E) ^5 J! l
下班顺路接孩子
" X( K2 D, ?6 k$ S0 c 应算合理路线1 M1 [4 d7 [& C8 g
昨天下午,记者就《规定》中的一些问题也采访了京都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贾宝军,贾律师有着多年的劳动争议案件的办案经验。
% k* ? J' B/ @ 贾宝军告诉记者,《规定》中关于“合理时间”“合理路线”的规定确实存在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但这种裁量空间有利于保护普通劳动者,可以避免执行中的僵化。“毕竟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多种多样,法律法规不可能全部做出规定,这种裁量权避免了在争议处理中以‘法无明文规定’为由做出不利于劳动者的裁决。”
4 m/ J& u- U3 V2 t, F1 |$ t } 贾宝军表示,在《规定》发布之初,最高法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以举例的方式进行了明确,“由此可以推断,‘下班顺路接孩子’,应该也算在‘合理路线’内”,贾宝军说,此外,按照惯例,最高法今后也会通过定期发布典型案例的形式,对类似问题统一认定标准。
* D/ x6 f( M1 X 对于法律的适用问题,贾宝军告诉记者,尽管我国规定“法不溯及既往”,但作为审理行政案件的标准,《规定》的适用上,除了2014年9月1日及以后发生的工伤肯定适用《规定》外,9月1日前发生的工伤,但9月1日后才产生争议并引发仲裁及诉讼,也应当适用《规定》,不过贾宝军也表示,是否适用最终还要按照相关机构的规定办理。$ p6 z6 i B# A @3 C
/ h3 o' c V" M M9 N
点评:
" X; y2 Z5 Y) z+ q各位老板,给员工买巴坐通勤吧。0 q0 R6 }: I) S+ J. S7 g9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