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你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幕悖论:一群手握大把工作机会的雇主,在面对一群眼巴巴等待工作机会的新鲜人面前大哭,他们说:以往那些靠谱的,成群结队的好员工,他们究竟去了哪儿?
+ m% s1 o* y& o1 k" U+ ] T' W8 X# o# O + K+ f3 _3 C+ ^& d/ J
& f, x9 @+ B1 m; ?! V
0 w9 a- B& p+ J3 f
; G0 p: T( d! A5 M% j x主笔 王宏宇 北京报道
4 o( `. W- u" O
2 L4 N, y0 q1 c5 v2月28日,在亲手写下最后一行代码后,35岁的女程序员冯爱荣关闭了她经营了四年的创业项目:一家软件外包公司。' p/ x* D! O/ G+ | F# W
" V& Y: [) t. B; Z; {3 z0 b订单还在那里,但是人没了。/ h& m4 k1 j1 a% H- t
' c/ K2 I' |( w8 @" s过去的一年,冯为她的7名雇员中的5个加薪20%,另外两个加薪40%,但到国庆就走了4个,春节又走了3个,更糟的是,即便拿着更高些的薪水去招聘,也找不到人—这是一场完全不知对手来自何方的对决。离职的员工有些去了其他行业,有些去了其他城市,冯甚至听说有些去了国外。3 P) I/ \4 d0 Q' F) K
* T# t V. R; ?) I( n5 ~; M
浙大网新估计,在中国,这个主要靠“卖人头”赚取人力成本差价的行业,近三年来年均人力成本上升达10%-15%,但人才仍远远供不应求。这看起来很像一度困扰中国城市家庭的“保姆荒”。区别只在于,媒体仍在报道40个家庭争夺8个保姆的新闻,但冯爱荣根本无从知晓自己在招聘网站上,和多少个“家庭”一起在争夺多少个“保姆”。/ q: i1 X$ ~- E. t
' X! e o, s5 B9 t
在智联招聘CEO郭盛看来,这个春节可能只是冰山浮出水面的开始。一波比“保姆荒”更凶猛的“白领荒”正在来袭。他所在的公司刚刚发布了一项调查数据,认为在中国的一二线城市,一成白领节后刚上班已经在办理离职和入职手续,而三成的白领则正在考虑更换自己的老板。
`' |7 @- Z! T 2 W$ w5 @! _1 q* r: r& ]
“软件外包可能只是表现最严重的行业。高端白领的紧缺在金融和IT业已经成为现实,而且正在迅速蔓延到中端职位,以及其他脑力密集型行业。我所知道最糟糕的公司,甚至在年后发现座位空了一半。”郭说。
0 i' {" M. X1 U4 i) j
# n3 j8 L9 {" ]! [' A9 P6 h调查机构万宝盛华去年中发布的一项调查也支持郭的观点。数据显示,面临“人才短缺”的中国企业达到35%,比上一年激增12%。这一数字在过去10年中始终保持在10%-20%左右,唯一一次例外是在2010年,达到过40%的高点,那一年发生了众所周知的“民工荒”。
3 ?, ^* f$ @9 ^* K # U: H$ D- U$ Y. P; |" o
两个年度的区别在于,当时企业最紧缺的人才是“生产作业操作工”,而今天最紧缺的选项变为“技术人才”。而在焦虑程度,也就是“人才短缺对客户服务能力产生的影响”一项,中国与中国香港远高于当年,压倒去年的冠军日本,并列第一—尽管从失业率,也就是找到人才的难度来看,前者本不应为此有如此程度的焦虑。
) N7 T0 r! W7 p: {, l! g! o! f
: N' o; S* P& A! c9 P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国今年全国毕业生总数达727万,比去年增加28万人,但研究预计今年的大学生就业率,甚至可能不如号称“最难就业季”的去年,被称为“更难就业季”。
& y' H9 r* W- L* e" | {$ T% ~, F # W" t# L; y: X, a
于是,你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幕悖论:一群手握大把工作机会的雇主,在面对一群眼巴巴等待工作机会的新鲜人面前大哭,他们说:以往那些靠谱的,成群结队的好员工,他们究竟去了哪儿?& K5 c, A8 C- Z& p! O
s: n& E( K$ `' J全球化的择业: c" @% f c& L
4 j/ g. a4 K, F0 B/ m6 ?2 R( B26岁的张文超刚刚辞掉了一份年薪33万人民币的工作,因为这家公司出差总是喜欢选择廉价航空。
/ I5 n. p0 f2 z* K) S
5 K2 @5 p) X( C3 L, _张在看过一则电视新闻后,做出了不告而别的决定。在那则新闻里,由于起落架故障,某廉价航空公司的一架飞机在天津盘旋了3小时才降落。张文超想起自己所在的公司也经常使用类似的服务,因此,他决定从第二天起不去上班了。2 J( h" p9 B& ] T4 |
: f: b8 \" |& a他说,“这并不直接意味着危险,但我认为这是对员工的不负责。我不能接受这样的价值观。”他刚刚离开大学2年半,第一份工作是在深圳一家公司制作手机APP,年薪是18万,第二份工作也就是刚辞掉的这份,年薪接近他母亲退休年薪的10倍。* B6 e1 a7 B& `4 E/ \
9 K# m) n7 n/ o9 v8 j北京正经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雾霾天气,市政府发布了空气污染橙色预警,新闻里说这样的天气将持续一周。从张文超租住的居所,北京北四环一处居民小区的二楼望出去,1公里外的鸟巢体育馆只剩下一个模糊的轮廓,坦白说,你甚至无法看清楼下草地上的麻雀。& ?, w- r7 U# |' ^( c/ I( S9 `
+ h9 B! N6 }: o# @$ ~
张文超希望他的第三份工作远离这个空气恶劣的城市,至少是中国南方,他希望是在美国的湾区。他认为“把公司开在这样环境恶劣的地方也是对员工的不负责”。% M) R h' g! e. |5 q
- ?$ X0 z; c n: {这并非一个非常过分的想象。张可以选择一家中国公司,并在美国工作。中国启动全球化进程的公司已经从2000年的5-6家,增长到今天的37家,这在全球范围内数一数二。
$ s" S. v2 O# M( p) Y+ J
( G, y( E& l& Y# \/ V! Q- I; T3 {但33岁的朱洁雅觉得,张文超最后最可能的选择,就是像自己这样,在全球范围内选择雇主,同时面对一种国际化的职业竞争。( ?3 i- `8 g/ R$ m
1 M5 x# p" u1 E# B, E" V
朱在5年前辞去了北京一家大型国企的工作,进入一家海外咨询公司的上海总部。她每年在中国工作8个月,在美国工作4个月。每隔一段时间,她就会收到一封来自世界各地的offer,工作地点有时是伦敦,有时是法兰克福,有时是班加罗尔。
. C' r: x! p8 ?
( e% N- \4 W( [在朱看来,今天人们选择职业,无论是流动频率还是选择范围,都跟过去很不一样了。但这并非中国年轻人独有。她举例说,在她所在的公司,一位牛津大学毕业的英国男孩刚刚发现他不喜欢做咨询,去伦敦去做他的财经本行了。而一位巴西姑娘在春节前离职,选择在中国开始她的贸易生意。但这两个人过去和张文超一样,从未考虑在自己的国家之外工作。) S0 L h, A% k+ W' E0 X
# ?: i6 O, ?/ M" ~
中国在这一竞争中占据主动。BBC上月援引一项汇丰银行的调查结果认为,中国超过德国和新加坡成为最佳工作目的地。但文章也表示,尽管2012年在中国大陆工作的外国人增至24万,较2007年增加17%,但其中很多是牺牲收入换取经验的外国年轻人。中国仍远非外国人现实中的就业首选。% H: ]$ ?9 c) S# Q3 V
6 b8 P- B8 u3 h8 \4 w5 _( F( e但多数中国企业在中端职位的薪酬待遇,并不具备全球性的吸引力。Towers Watson最近发布的亚太白领劳动力调查显示,就最高层职位而言,中国企业付出的平均薪酬已经达到全球顶尖水准,比香港高11%,达到印度的两倍。但在入门级职位,澳大利亚支付的薪酬,相当于中国同等职位薪酬的8-11倍。中国平均水平的职员薪资,只相当于印尼、马来西亚、泰国的一名清洁工。
5 G2 K$ s/ L: `1 i
/ ^+ Z7 C6 O) _即便如此,根据伦敦朗伯德街研究所乔伊列娃的观点,中国的每单位产出劳动成本看起来仍被高估了10%-15%,结合快速上升的工资水平,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上升,远高于生产率。例如,据《亚洲时报》,中国高级蓝领的工资,实际已不低于南欧大学毕业生的起薪。
2 x, P3 ^4 T2 @6 i" F& {! E& L
; L8 C x* g( G7 G. H朱洁雅仍留在这里的唯一障碍,是签证问题。以美国为例,鉴于H1签证(一种针对高科技人才的长期签证)名额有限,因此大部分中国人赴美工作如不是移民,就仍多是B级签证的“两头飞”状态,很难真正“断舍离”。欧洲的情况也与此类似。而澳洲、新加坡或香港的吸引力很多时候并不如内地。( r% Q( z, W' [( T
Z" j1 I; R1 S很多人会在这种情况下选择技术移民。这并不令人惊讶。2012年获得美国H-1B工作签证的中国人为23787人,以20%的速度增加,澳大利亚、日本等国的中国技术移民也达到了一个惊人的数字,但同期中国发放的类似签证为零。《2014国际人才蓝皮书》将此称为“人才赤字”。 S/ y# n+ t7 }" N8 C% g
3 M5 j* a- r+ R6 O4 ]
朱认为自己目前的状态,会令她每年损失3万美元左右的收入。她也许会在不久后认真考虑这个问题。& X9 t5 a- |( a" \! M% }- h
& g% ?- g3 }; e8 b3 q# G改变和被改变3 g5 K! _; G' }& B# v1 F" I
) `8 n" q7 @( r [王青平暂时不需要考虑来自国境线外的竞争。他所在的行业是IT行业中细分的游戏行业,通常的员工流动率在30%甚至更高。他们通常去了同一个行业、同一个城市,甚至同一条街道上的竞争对手那里。% y$ @" h& Z, i0 E6 S8 j2 Y
" ?/ ?- f, N2 B ]作为完美时空员工关系部总监,王青平每天一睁眼就会觉得焦虑。他的工作包括但不仅限于举办普通员工与高管的例行“吐槽会”,为员工安排专业的心理测试,解决他们生活和家庭上的问题,设法在员工跳槽前了解他的想法并尽量避免,以及组织大型联谊活动,和欢快而热烈的圣诞派对和年会。他甚至还需要考虑是否像兄弟公司那样,为这家以宅男型技术人员的公司评选出一位“女神”。& O$ ~# V$ {) a8 l3 ^0 T$ j
! f/ e4 i* ?2 t
把熟悉的人介绍到自己所在的公司工作,或者叫“内推”,也已经在中端技术职位招聘中成为一门“显学”。新华社曾报道说,有工厂主愿意为招聘每一个工人付出200元人民币。但在中国声名鹊起的手机制造商小米公司,以及一些主打“内推”的招聘网站,“内推”一位自己的朋友去公司应聘,可获得的现金奖励甚至超过这个数字的10倍。
# n% M! W( x' M : z/ F9 o0 O% v; o5 R
在不久前的一次人力资源人士内部聚会上,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某互联网巨头的招聘成本在每人4万元左右,即便如此,你还需要其他手段招徕人才—包括但不仅限于请客吃饭,主动披露公司短板,以及承诺苛刻条件等。不过该人士认为,在可以约到的前提下,“吃饭在很多时候很管用”。
5 [! v1 e- L1 m' z' ?' C3 z 8 @8 L9 W( g; T7 g) C9 ^# Q
赫斯 加洛(Horst A. Gallo)对《南都周刊》说,仅仅在5-10年前,他和他所在的公司还只需要考虑“我付薪水你做事”,但现在,作为IBM大中华区副总裁及人力资源总监,他做出了非常多过去匪夷所思的改变。( `! B1 ~4 e/ e; {* o
{7 h) I/ d2 X3 q: K6 R例如,现在的IBM允许员工在任何他们希望工作的地点工作—家里、旅途中乃至机场,再比如减少夜班福利(他们不喜欢加班)和搁置养老金计划(他们对此不感兴趣),代之以更多元化的选择,甚至,在工作时间严肃地组织一场务实的技术交流会,探讨如何帮助中国减少雾霾天气。6 F4 ]9 S( c, F/ F4 o* h
, U2 e" d W3 t* {IBM过去三年在中国拓展了数十个地方办公室,其中70%的员工参加工作不到10年,50%的员工不到两年。他们更讨厌被控制,寻求沟通、反馈和灵活性,希望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
3 `/ T' N/ v; [* T, w
y* W1 V) ~% f4 X" ?$ r赫斯说,他还了解到北京、上海的员工更注重灵活性和事业,而成都白领更关注安全感和基础福利,其他地方也各有不同。接下来他需要设法满足这些不同的需求,这项庞大的工程令他感到“非常焦虑”。
) s* H/ m* c/ ~% v1 L) P
5 s/ j l& b$ Y, ]2 z竞争在高端职位上变得更加激烈。麦肯锡预测,中国未来需要75000名具有国际商务经验的企业领导者,但市场只能供给3000-5000人。仅仅在过去一年,公开面向全球招聘的中国城市就包括深圳、天津、长沙、武汉、济南、常州、昆明、义乌等,以及很多城市的区级单位,招聘人数从数十至上万不等,甚至还有江西和新疆,以一省之力来为此鼓与呼。
% f4 k* G, c v- @$ M
/ l3 ^% f' S0 l9 L [- H作为一名老汽车人,以及北汽集团组织部兼人力资源部部长,高原觉得这将是未来一段时间中国企业和地方的常态。北京现代为不愿意离开底特律和都灵的汽车专家,专门在当地设立了研究院。在招聘海外高管时,高原甚至会帮助他们解决北京的空气污染,乃至孩子的上学问题。即便如此,也仍然有人离开。但高原认为这是必要的:“中国很多大型企业面临全球化,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同其他雇主竞争高端人才。”# X1 ?5 e: X# ^. u
, V" s% U: X3 `
德国人魏兰德(rainer wieland)对这样的世界感到迷惑。他认识很多像张文超这样的中国年轻人:他们加班加点地工作,几乎没有生活,渴望竞争,但是一有任何风吹草动,就毫不犹豫地选择跳槽。他们很急着“成功”。
; m" U$ ?$ G* h; h % K0 C' w2 ?" B2 d6 |! m: [
在北京奔驰负责员工培训的魏兰德,在这家公司工作了32年,从未想过跳槽。他说,他培训过的很多中国蓝领,以及德国的年轻人,也都像他一样:满足于日常工作,结婚生子,每年旅行一次,然后在5-10年后获得晋升。
& B% Y$ O1 E( Y0 `, Q7 S + i9 l6 c" Y, I6 i8 W' r( D5 H
对魏来说,中国的白领年轻人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族群。他无法理解,但可以接受。他说,他过去的工厂在山谷里,四面环山,镇上只有6000人口。但现在北京他和2000万人一起生活。他已经习惯在北京的雾霾里晨跑。“我想,改变早在奔驰和我们走出那个小山沟时,就已经开始发生了。”( d. ~0 E+ x/ q
. p* f$ C1 {' k这到底是最好的年代,还是最坏的年代?魏兰德说,“我没法给出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
/ b6 X3 A8 c/ d$ v5 c' s
) ], I) r6 x3 a' F4 _9 C跳槽or 创业" j% ^- a l& I1 O6 L# L. U# z
/ x7 r" c% w6 F- ]% C" M h! O+ c" z. t; y( U* ~0 w
$ }" X4 ^6 A& X+ p6 b8 t: [* K
1 v; S7 _ V: D在郭盛看来,由于教育与就业的脱钩问题,中国低端白领职位,尤其是非重点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实际正面临严重的供过于求的状态。这样的问题并非中国独有。
6 I+ c" w3 S( o$ A4 x
5 g5 z1 Z( k/ E3 c但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现状?
+ b7 R3 B8 m% @! T 6 g5 g+ y! ?# r( g+ k0 V8 B
在众多焦虑的同行中,佳能(中国)人力资源部高级总经理森川刚志可能是个例外。他说,新一代中国年轻白领的“叛逆的青春期”问题,在佳能很少发生,他不认为佳能存在这个问题。
% p1 [# q. x& ~4 y$ x8 i" { 6 A2 Q; H; h! c/ A
森川刚志将此问题的答案归结为佳能的文化。即“自发、自治、自觉”,这是佳能首任总裁御手洗毅确定的企业文化—“喜悦也好悲伤也好,一起同甘共苦”,以及注重实力(不讲究学历)、健康和家庭。# x% M5 }; N5 B2 v7 `
: R" p) d9 h8 I5 r9 h' j( A0 N: |“我们并不刻意强调招聘来自名牌大学的员工。佳能同员工的关系更像是夫妻间的爱,合则留,不合则去。”森川刚志认为这让佳能免除了很多这方面的困扰,“我们遇到过一些挑战,但是我们仍保持着我们的文化。”
& ?0 ] E5 M9 n0 D ! x$ P( F. V1 M0 z$ ~
日本人并非唯一的特立独行者。作为欧洲经济的引擎,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在被中国取代之前),德国日耳曼式教育-就业体系正在成为被追逐的典范。在这一职业培训体系中,只有小部分工薪阶层的孩子能够进入大学,而其余人中的70%成为低薪的三年制学徒,学徒期满获发正式的、广受雇主认可的证书。学徒持此进入并不重视教育差别的就业体系,最终成为白领。
" s/ l8 A0 |& A2 ` " I4 L: z# D% n
但现在学习这一点也许已经晚了。在《全球拍卖—我们需接受怎样的教育以适应未来》一书中,英国卡迪夫大学教授菲利普 布朗指出,在配给有限的情况下,“好工作”早已变成“好雇员”“赢者通吃”的游戏。这直接导致两极分化和中产阶级消失。仅仅在十年之内全球接受大学教育的人数就增加了一倍,这其中中国的情况更激进。一个显而易见的例子是,美国博士过剩的情况已经延续近半个世纪,而自1970年代以来,美国多数拥有大学学历的人,并未看到收入增长。7 V, F2 C y$ i& X; D% i
, W; C& q+ k& I1 S/ @% W: z
菲利普揭开了一个多数人并未察觉的事实,即很多工薪阶层想当然地认为,在不惜成本地获得高学历后,公司会如饥似渴地争相收购自己的“脑力”,但现实是,公司并不真的需要那么多“脑力”—“学习就是赚钱”的观念,已不再适用。
* v7 L k: X( g5 @; R# `8 [ / A6 U) q1 u. S& l% o/ F- `4 n
他将此归咎于二战后形成的新自由主义,将国家的作用仅限制在“为人们提供教育以创造就业机会”,而非遵循凯恩斯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中提到的结论,陷入衰退的经济无法自主回到充分就业的繁荣状态。这同匹克迪所著《21世纪资本论》的结论类似,即“教育无用”,如不采取手段,世界必将回到“拼爹”的资本主义原始状态。但是,近年来接二连三的经济危机,不就是凯恩斯主义的恶果么?/ x& \( Y4 E2 A& k& e
$ Y! X6 g" C. @7 }: l' ]4 @$ q$ @0 o) k
在这种莫衷一是,且教育结构无法在短期内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或许你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拿到更高的学历以自救,要么,就放弃打工这个想法。" }1 u. n3 K* v( g! c" h
) h# ^6 S8 \! E. T9 O ~) L" B! y' j
冯爱荣为自己找到了另一条路径。她已经重回IT业,成为生产链条上的普通一员。但她同时也发现,一度困扰自己的无解的“好员工”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本不存在。
7 e% v+ S; W# A. c" j
' V' t# m) n; r2 [& W. E答案来自一个失败的求职者。他来自二线城市的二线院校,主考官从成堆有着名牌学历的简历中拿起他的,只简单问了几个问题,就打发他回家了。他站在北京昏黄的雾霾天气里无所适从,对冯爱荣说,怎么办,我要回老家了。
% g. k; o y' [ . ]% U! I, i n8 |
冯问了他几个问题,发现他的基础并不像学历那样看上去那么不像样子。而他的期望薪酬,只是自己之前付给员工的1/2。但是,如果计入北京昂贵的生活成本,那根本无法保证基本的生活条件。而且,他完全了解这一点。
! S( H2 R2 i$ z$ t7 U% @ 9 _4 U) [+ Q- @ F7 ^2 }) \
5 ` _5 |/ f/ @( h5 E/ T* [
0 L3 z5 P9 _% f+ t/ T4 m1 M: a
N1 {: {/ g, l8 D7 _# H冯爱荣问,那你为什么不考虑回老家呢?他说,我回去更没法找到工作,那里根本没有需要我的公司,而且能付出的薪水会比这个数字更低。于是,冯爱荣对他说,你留下你的电话给我,三个月后,我会在你老家所在的那个城市等你来上班。
|1 G' J/ G5 @
- i( Y7 g$ m: i# ^现在的冯爱荣已经从公司辞职,正在筹备将公司搬到一个位于西南的三线城市。她已经有了3个合适的雇员,他们都并非来自名牌大学,薪水要求不高,但水平并不像想象中那样低。冯还计划寻找几位印度、马来西亚或者越南的员工,借助互联网远程办公。冯说,这对她来说是一个挑战,但她必须学习适应这种改变。
9 A- L. `+ g5 A& M/ a! ]( l5 Z
7 G# S3 ^6 h7 n1 |(实习记者黄显对本文亦有贡献。应被采访者要求,文中冯爱荣、张文超、朱洁雅为化名。图表数据来源_智联招聘)
+ e* e2 c1 X9 V& [: L& {5 m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