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轮转向能让一辆“大车”,开出“小车”的感觉吗?是不是鸡肋配置?有没有缺点呢?
4 h0 K4 E8 m$ K `& f, A/ |8 f0 R) R
/ M. G1 F9 |$ Z3 n, y. F3 }主动式后轮转向在低速行驶时后轮会和前轮反向转动,对于提升长轴距的大车的低速灵活性的确是有不错的效果。一般5°的后轮转向角度辅助,可以优化出超过1米的最小转弯直径。# W$ ^/ u2 b- p5 @& i% L% K
5 r2 L3 p& O/ ~, ^9 d) ^' `' X 5 \% g0 }" G* `* s& V* s+ S9 l
- D7 s5 c, y% F, R0 ` 但是对于提升中高速时的操稳性,就要另当别论了,因为决定改善中高速的操控信心感的因素,不是后轮转向的角度极限值,而是响应的速度和响应平顺性,所以后轮转向对于中高速操控的改善主要取决于软件调校。# P$ H+ a6 E, G/ y6 p
! H; z9 O% S/ l$ [
比如上汽奥迪A7L,能够实现的最大方向盘转角是±5°,而智己L7最大实现±6°;但是L7的中高速操控,在后轴的响应方面显然比不上A7L,在超过120kph-180kph的弯道里,智己L7的后轴响应跟前轴会有些失去联系,也就是说,L7在后轴AKC的调校,没有考虑到非常极限的工况。当然智己L7和A7L的后轮转向水平,都是属于一个高水准了,毕竟还有个别的品牌的调校水平更次,后轮转向功能大都成了拿来宣传的噱头。
; q- l1 v4 u P. b0 S& T3 E/ R( i+ R
' u! b8 G1 Z I& C( i
. G) c: c+ G' c1 b 下面再来说说后轮转向的缺点。刚才说到了,后轮转向功能对于调校的水平要求更高,这就是它的第一个缺点,当然这也可以说是对于车企的难点。- U* f& u; x* [0 m" o2 L
: B% [5 x/ O: a5 M p6 x另外,后轮转向对内部的零部件精度要求很高,这种要求,跟悬架件的公差带要求不是一个量级的。因此后轮转向功能的制造成本高。 }# q ?0 q9 j; V3 C
/ t$ a$ B! p# y9 N
8 S- r" u* W+ g# N$ t6 f: r
. U6 m; g1 _' ~: m 最后,后轮转向对出厂的四轮定位参数要求非常高。静态的四轮定位,是以后轴为基准,待后轴参数正确且左右基本对称了,然后去调节前轴。而有了后轮转向功能,后轴出厂四轮定位调节之后,后转向电机识别的零位变了,就可能存在一些bug,使得误认为调整前是零位,然后电机使得恢复调整前的状态。因此一般产线末端,会增加一个四轮定位中的清零操作,增加传统车辆的工序。如果省去了,会有出厂跑偏的现象。
5 p+ @) J* Q5 u2 X0 y( y3 o: y v" A# C! A7 @! }( h: B
所以后轮转向功能算不上是鸡肋,毕竟对于大车来说,在市区掉头、挪车也是需要面临的问题,但是对于高速操稳性来说,就需要看各个厂家的调校水平了。, x) W3 Z9 E7 \9 x, E
; @5 c+ ?: ]+ C& U# d* O- a
, z$ f1 ^. Y7 @) V" ?, 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