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伴随“沉默性缺氧”问题而受到大众广泛关注的血氧仪,也面临着缺货、预售时间长和涨价等挑战。搜索各大电商平台发现,目前仅在少数店铺能下单到可立即发货的血氧仪,价格集中在一个100元至280元不等。大部分店铺出现血氧仪多个型号断货现象,部分型号处于预售状态,发货时间在2至15天不等。
& ` X6 A. z. p0 ?' }& ]/ z1 W: Q& z- k" ^
血氧仪是通过探测器或传感器,无需采血便可实时监测体内血液的含氧量,是一种测量人体血氧饱和度、脉率、灌注指数等指标的小型医疗器械。以产品类型划分,可分为指夹式血氧仪、腕式血氧仪、台式血氧仪、手持式血氧仪、可穿戴血氧仪等。
( n1 a( B- _+ b4 d) q ?: J t k# P e. s' {! `+ a: @& m" ~0 H
血氧饱和度是什么,数据如何解读?2 y& N3 z: t' g F* Y
$ O8 M7 _, b1 ]8 R4 U3 `人体血液是通过红细胞与氧结合来携带氧气的。我们的新陈代谢过程中所需要的氧,就是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与血液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再输送到人体各部分组织细胞中去。! E8 Y! ^. |+ o& E8 s& n3 P
% q$ |# h+ T9 h4 \) z血氧饱和度是反映呼吸、循环功能的一个重要生理参数,是衡量人体血液携带氧的能力指标。除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和体温外,脉搏血氧也被认为是排在第5位的关键健康状况指标。8 g+ M+ o5 _2 X
0 v' A: P! }2 K4 y. ~9 h一般而言,正常人在不吸氧的状态下,血氧饱和度会在98%~100%,如果低于95%则需要引起重视,低于90%则建议及时就医。% V) f4 X- K2 Y: n8 Y0 B
. L0 R- p3 b9 G% e关于血氧饱和度的检测原理,我们的血液血红蛋白是准确检测血氧饱和度的关键。血红蛋白中含有的氧气水平会影响我们血液对红光和红外光线的吸收。通过这两个频率发光,可穿戴设备上的传感器可以检测脉冲数据。使用这些数据,利用后台专业算法就能够计算用户血氧饱和度的估计值。
2 j3 [& ]% i- `% r, d5 m* u" _9 `( X$ V
那抢不到血氧仪现货,出现一批消费者开始考虑购买有血氧监测功能的智能手表/手环,这能否以平价代替血氧仪呢?
. q4 L1 C. Q6 C; c! J& n) t " `6 r! g0 v Z0 Z
9 P7 A" }& R* }+ N' x7 p 据悉,上海地区多家华为专卖店、小米之家和苹果官方直营店及授权专营店。各门店相关工作人员均表示,近期有少数顾客来咨询过手表测血氧的功能,但因此来购买手表的并不是很多。部分门店工作人员还表示,运动手表测血氧的功能平时使用没有什么问题,但和血氧仪这样专业的医疗器械相比一定是有差距的。
$ V0 b: g b. X- @ b! k& j8 o& R7 I
/ |% [7 t( r- \华为方面表示,智能穿戴设备的功能及数据精准性,已经可以作为日常生活健康监测同时,也能够成为医疗辅助数据的重要设备了,像对心率的连续监测、观察心率变异率、呼吸频率、氧饱和度、皮肤温度、甚至是血压监测,都获得了极大的实用性应用。( N8 T3 `- L7 L; F! H$ U
. X T. x; k& K5 T& h* s小米之家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小米手表中的“血氧”功能不建议作为医疗使用。“以前大家购买手表关注运动方面比较多,现在方向有点改变,近期也有人来咨询手表的测血氧功能,但是我们没敢让顾客买,毕竟它只是个手表,它可以有健康监测的功能,但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医疗使用。”- U& Z4 F# n0 j4 n, U0 O
# C4 Y! l9 L8 l: I5 s
一位苹果授权专营店的工作人员表示,平时日常监控使用应该是没什么大问题,但要是强调精准度就不能和专业的器械相比。另一位苹果官方客服表示,血氧传感器功能只用于日常监控数值,实际检测还是以医生或是专业的医用器械为主。! O9 |) r* V1 g4 n( g: B2 [
4 t+ D" J1 [' a9 S苹果官网上,关于如何在Apple Watch上使用“血氧”App中有作相关提示:“血氧”App的测量数据不适用于任何医疗用途(包括自我诊断或咨询医生的情形),只能用于一般健身与健康目的。“血氧”App是专为年满18周岁的用户设计的。
, h$ l0 ^5 T5 }, u3 b0 r3 P4 I, {/ `8 Z4 y) R5 T, x
此外,有三甲医院医生表示,手表测血氧的功能肯定没有血氧仪那么准确,但也不是不能用,只能作为参考。& i3 N$ k1 p& ^" @& S. m q2 U, F) K
6 T2 ^- F- T5 b' K" `! C6 R! v/ F1 o' z7 m/ b* l, w
所以,再次和大家强调:市面上销售的智能手表/手环都不能代替专业医疗设备,其数据仅供参考,不能作为医疗诊断依据,一旦发现异常,请立刻就医。) l x' z/ _5 b8 J. d
, Z% C* e6 x l' `9 T |
|